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11-28 08:48:11
原標題:讓冷門戲曲行當重煥光彩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讓冷門戲曲行當重煥光彩
來源:中國文化報
孫叢叢
由于有的戲曲院團在主觀上對傳統認識不足,加之丑行、武行等演員培養周期長、訓練難度大等客觀原因,導致這些行當及其關聯劇目沒能得到充分挖掘展示,一方面,削弱了戲曲藝術的多元創造力,另一方面,也導致觀眾在某種程度上陷入認識誤區,把文戲、生旦戲當作戲曲的全部生態。要扭轉這一局面,相關部門和單位應為冷門戲曲行當提供常態化發展支持,從傳承、傳播、創作、人才、教學等多個層面聯合發力、形成舉措,才能有效避免其更趨稀有化、邊緣化。
行當是戲曲表演的一種獨特體制。經過歷代衍化發展,當今戲曲舞臺一般以生、旦、凈、丑四行區分人物類型,再根據年齡、性格、職業等進行細分,比如,旦行中又有形象端莊、以唱見長的正旦,天真爛漫、活潑俏皮的花旦,穿長靠、重武打的刀馬旦等。而具體到京劇或地方戲里,行當劃分有的名同實異或名異實同,但都呈現出戲曲表演規范化、程式化、風格化的特點。行當是否均衡、班底是否齊整,將直接關系到戲曲的劇目活力、演出格局及審美價值體現。
反觀當下不少戲曲演出,無論是晚會、折子戲組臺還是一些新編劇目,以生旦為主、其他行當鮮少“唱主角”,重文戲、武行展示機會少等現象較為常見。與過去各大行當皆能挑班唱戲的面貌相比,現今凈行、丑行、武行的式微也引起了相關部門重視。如今年舉辦的2024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全國戲曲演員會演(凈行、丑行)等,都旨在打通劇目傳承、人才培養、展示傳播等關鍵環節,為戲曲發展增添活力。
與生、旦行的主流地位相比,凈、丑等諸行當下發展的薄弱、遲緩,既有歷史成因,也受到觀眾審美訴求、技藝難易程度等現實因素影響。“千生萬旦,一凈難求”“無丑不成戲”……但不同行當并非割裂存在,而是與劇種、聲腔、劇目等有著緊密關聯,并通過動態發展、各顯特色共同構成了戲曲百花園姹紫嫣紅的生動局面。以山東柳子戲凈行為例,該行當不僅演出張飛等重道白、工架的花臉形象,還表演以唱見長的紅臉戲,如關羽、秦瓊等都是此類角色。由于柳子戲是多聲腔劇種,在以唱見長的劇目中,以某一聲腔為主、曲牌成套演唱的風格極為鮮明,如《黃桑店》中的秦瓊唱“柳子腔”、《斬嬋》中的關羽唱“青陽腔”等,可謂一劇一格、別具特色。再如,昆曲中不光有陽春白雪的才子佳人故事,以諧謔、幽默形式反映生活百態的丑角戲也十分豐富。像《水滸傳·時遷偷雞》運用吃火、旋子等技巧,展現了時遷在祝家莊的勇敢與機智,《兒孫福·勢僧》以大段白口、細膩表演刻畫了劇中人物阿諛諂媚的嘴臉,都極具戲劇性和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有的戲曲院團在主觀上對傳統認識不足,加之丑行、武行等演員培養周期長、訓練難度大等客觀原因,導致這些行當及其關聯劇目沒能得到充分挖掘展示,一方面,削弱了戲曲藝術的多元創造力,另一方面,也導致觀眾在某種程度上陷入認識誤區,把文戲、生旦戲當作戲曲的全部生態。要扭轉這一局面,相關部門和單位應為冷門戲曲行當提供常態化發展支持,從傳承、傳播、創作、人才、教學等多個層面聯合發力、形成舉措,才能有效避免其更趨稀有化、邊緣化。
首先,對于傳統應全面繼承,不能有所偏廢。除了以唱念為主的劇目,傳統戲中還有大量做功戲、武功戲,如北路梆子《打神告廟》中的“水袖功”、蒲劇《掛畫》中的“椅子功”、京劇《虹橋贈珠》中的“打出手”等,都通過外化的技巧反映了劇中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展現出戲曲本體的豐富表現力與塑造力。與此同時,隨聲腔流變形成的特殊唱法、經流派創造賦予的獨特風格等,也應注重整理、有序傳承。如京劇“麒派”老生的蒼涼遒勁和扎實做派、“尚派”旦角的婀娜剛健和文武并重,都彰顯了鮮明的行當特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演員也要全面理解、認真把握,并形成扎實的基本功和業務素養,而不應只盯住某些流派知名劇目,卻忽視其內在精髓。
其次,文藝院團要認清“家底”,基于自身優勢和綿延的戲脈,形成明晰的創演規劃,破除“等靠”思想,創新人才培養。比如,湖北省京劇院以“丑行挑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相繼創排了《徐九經升官記》《藥王廟傳奇》《曾侯乙》等多部在全國有廣泛影響的劇目。今年,該院又推出新編歷史京劇《優孟》,既以“數板”“蹲矮子”等獨特的丑角表演強化戲劇張力,又通過丑角與青衣、花臉、花旦等的緊密配合,展現“優孟衣冠”“優孟諫馬”等發人深省的歷史故事,塑造了滑稽調笑又敢于諷諫的優孟形象,成為一次繼承傳統京劇美學、出人出戲的鮮活實踐。再如,山東省京劇院有深厚的武戲傳統,從演出傳統戲《雅觀樓》《扈家莊》到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等,劇目積累與演員功底均可圈可點。該院近年多次舉辦青年演員武戲展演等活動,推動武行技藝展示和傳承發展。針對稀缺行當人才培養,在文藝院團自身創造條件的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助力打破壁壘,如實行藝術院校多年一貫制定向培養等方式,解決好培養與使用之間的關系,讓更多優秀人才被看見、留得住。
最后,新編劇目創演也應給凈行、丑行等提供充分空間,尤其是在舞臺呈現中,應盡量避免以話劇手法、現代歌舞消解“行當意識”,擠壓演員的表演創造。值得欣喜的是,近年多部新編歷史題材作品如京劇《施青天》《狄青》等,由丑行、武行等挑梁,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此類創作的不足。也希望將來有更多新劇目關注冷門行當,并從知名演員主導向業界連續創作邁進。同時,現實題材創作也不應舍棄結合行當、程式展現人物。堅持術業專攻、兼收并蓄,把傳統技藝與現實生活高度融合,是戲曲演人物、演故事的必然要求,也是相應門類藝術推陳出新的重要前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