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11-21 09:21:11
原標題:周益萍:辦好公益書屋 文化潤澤鄉親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周益萍:辦好公益書屋 文化潤澤鄉親
來源:農民日報
周益萍帶著來書屋借書的孩子,給捐贈過來的圖書蓋章。 受訪者供圖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益行圖書”公益書屋內,周益萍正在認真整理讀者還的書。“這里的書非常多,我看得津津有味。”不經意間,她在照片墻上看到小讀者的留言,一股暖流涌上心頭。
今年是她開辦公益書屋、推廣閱讀的第七個年頭。7年來,她在自家打造“益行圖書”公益書屋,分享閱讀的快樂,鼓勵引導鄉村孩子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閱讀中收獲成長。2023年,周益萍被評為全國“鄉村閱讀榜樣”。
當閱讀漸成“剛需”
作為在農村長大的“80后”,周益萍小時候家里可讀的書并不多,那時候她對書籍有一種“饑渴感”。“我和先生都是從農村考上重點大學的,在學校里我能明顯感覺到,我和從小愛閱讀的同學之間有差距。”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周益萍充分利用大學圖書館,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她喜歡讀名人傳記,她說自己最欽佩的是像周恩來那樣胸有大義、才華橫溢卻仍懷赤子之心的人。
2011年,周益萍的雙胞胎兒子出生。孩子們6歲那年,周益萍帶他們去山東農村的一個同學家做客。她同學的父親雖沒上過幾天學,但最大的愛好卻是在農閑時讀書,尤其鐘愛國學經典。就連他的炕上也堆滿了各種書。臨別時,那位老人語重心長地對周益萍說:“大萍,以后要讓孩子們多看書,尤其是要多看《論語》,看《論語》的孩子不容易走彎路。”老人的話,給周益萍帶來很大觸動。
“2017年我一個朋友的父母到杭州來,我帶著他們到富陽區的龍門古鎮游覽。交談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我們當地的歷史了解得特別深入,比我這個本地人知道得多得多,由此我意識到自身知識儲備的局限。”周益萍說,畢業多年,自己也需要通過進階閱讀來自我更新,給孩子們當好榜樣、做好引領。
周益萍家里的各個角落都放著書籍,閱讀觸手可及。孩子們喜愛閱讀,可進入學齡階段后,家中藏書已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那時候,她家住在杭州市富陽區的新常村,那里是城郊,開車去城里的圖書館借書,來回得一個多小時,周邊臨近村子也缺乏公共圖書館或閱讀場所,于是在自家創辦公益書屋的念頭在她內心悄然萌芽。
當閱讀漸成“剛需”,2017年5月,在家人支持下,周益萍把自住房騰出一半面積,陸續投入幾十萬元給孩子們打造了一間書屋,命名為“益行圖書”,意為“開卷有益,眾善奉行”。周益萍在微信朋友圈熱情洋溢地寫道:“為了更好地引導孩子,給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提供更多適合的書籍,讓孩子從小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我們建立了一個分享書籍分享愛的圖書室。”2020年,“益行圖書”搬到富陽區高橋南路,一如既往,初衷不改。
讓更多孩子感受閱讀的魅力
“書屋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比如劉忠偉的兩個女兒,年齡相差三歲,大點的孩子自己會看書,也經常帶其他孩子來這看書。小的還不識字,姐姐就在那里給她講,倆人看得津津有味,我在茶室能聽到她們的笑聲。那種天真的笑聲,讓我覺得做這件事太有意義了。”周益萍說。
“益行圖書”建成后,周益萍每年會花費上萬元購書。此外,校友、同事、朋友、鄰居等捐贈的圖書包裹著愛心和善意從各處涌來,更堅定了她為孩子們閱讀領航的決心。為鼓勵更多孩子過來看書,周益萍走進周邊學校、社區去宣傳書屋,在微信工作群、社區婦聯群、朋友圈發閱讀倡議,還組建了讀書群,分享好書,交流讀書心得。
有一回,周益萍走進兒子所在班級送書時,吸引了同學奇奇的注意。奇奇從小跟著修路的父母輾轉在不同城市的工地,家中很少買課外書。“他剛來書屋時顯得有些拘謹,但看著滿架的圖書眼睛里直放光。起初,他一周來一次,熟悉后,奇奇和媽媽每天都來,一個月能看幾十本書。”周益萍說,在他們的帶動下,很多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也成了書屋的常客,有些孩子在寒暑假能看完近百本書。
“益行圖書”有各類書籍近萬本。周益萍對每本書都精心挑選,“內容要健康有意義、可讀性強。比如,有的書是學校推薦的必讀書,有的書是孩子們口口相傳的,也有身邊朋友推薦的好書。”她認為,青少年還是要閱讀經過時間淘洗的那些最優秀的作品,從一些基礎性的作品開始,逐漸邁向寬闊和豐富。
“益行圖書”離附近小學大約10分鐘路程,經常有孩子放學后三五成群來看書,遇到喜歡的他們就自助登記借閱。周益萍還鼓勵孩子們當書屋管理員,主動向小讀者薦書,“大家相互影響,不僅有助于養成讀書習慣,而且會變得更自信、有愛心。”
圖書室自建立以來,周益萍常年重復做著這樣幾件事,且樂在其中。每天下班后,就開始整理讀者還回來的書,翻閱借閱記錄,第一時間了解書屋情況。有些讀者一段時間沒來借閱,她會打電話過去,鼓勵他們再來借閱;當有人捐書時,她就像為孩子們找到寶藏一樣,興奮地去搬書;她還把有愛心、有專長的朋友聚集起來,為孩子們開設豐富多彩的公益課……盡可能地給予每一個走進書屋的孩子以鼓勵,引導他們最大限度地從自己所讀的書中得到樂趣。周益萍說,她希望,未來離開父母走向遠方的孩子們,始終有書相伴。
“第二課堂”助親子共成長
“閱讀給我帶來很多認知上的改變,最重要的一點是,閱讀讓我對日常生活有更好的感受力,也讓我更加心平氣和,有幸福感。”周益萍對記者說,“今年,我期望通過書屋也能帶動更多家長愛上閱讀,讓身邊更多的家庭成為學習型家庭,用父母的努力和用心成就孩子的樂觀好學。”
讀書是一個人自我教育的過程。在應試教育情境下,很多人一旦完成自己認為應該完成的學業、找到相對滿意的工作,就停止了讀書和自我教育。而周益萍除了鼓勵孩子們閱讀,還積極推廣全民閱讀、終身學習的理念,并以身作則開展“第二課堂”,營造好的學習氛圍,號召大家一起讀書,共同提升。
“我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之后成為母親。在和兒時的朋友聚會時,我們認為,如今既要平衡好工作和家庭,也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周益萍說,為更好地提升自己,2014年她報了成人班,跟著老師學習書法和國畫,也由此結識了很多其他行業同頻的朋友。
“我身邊不少朋友在各自行業內都很優秀,而且多才多藝,我就發動他們來書屋開公益課。”周益萍說,面向孩子主要開設書畫篆刻班、文學講堂等,面向成人講職業規劃、理財、健康養生。
在“第二課堂”,周益萍還會帶領孩子們走進茶山體驗采茶,走進富陽造紙廠了解千年造紙技藝,走進電力空間學習更多用電知識,走進律師事務所開啟法制啟蒙新體驗,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珍貴的饋贈……讓孩子們走進各領域參觀學習,既豐富見聞、拓寬視野,讓他們獲得一份難忘的體驗,也讓孩子們學到各種實用的基礎知識,提升綜合能力。
“書屋給大家提供了便利和服務,同時,我和家人的身心也在閱讀和學習中得到了滋養潤澤。”書屋創建7年來,周益萍和家人傳遞著愛、知識和溫暖,也同樣收獲了鼓勵、認可和感動。周益萍說,“每一次肯定、每一份善意我都會珍藏心底,作為繼續前行的動力。創建益行圖書是我人生中做得最正確的事情之一,希望更多人和我一起,成為全民閱讀的推廣者、踐行者和受益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