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4-11-04 09:56:11
原標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護航高質量發展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護航高質量發展
來源:法治日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山東省濰坊市深入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聚焦提升市場主體發展動力、競爭實力、創新活力,全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以高水平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居全國地級市第7位,營商環境考核連續三年居山東省第一等次,市場主體發展到151.7萬家,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長5.9%、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
一、以科學規范的法治化制度環境“尊商重商”
健全完備的政策制度體系是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陽光雨露”。我們堅持統籌謀劃、系統推進,厚植促進經濟發展的“沃土良田”,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助推企業做大做強、集群發展。
普降政策惠企“及時雨”。頒布《濰坊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促進制造業、金融業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創新政府決策全程閉環審查機制,今年以來審核涉及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175件,糾正排除競爭、限制競爭的違規風險30余處,從政策上為產業發展松綁解困。
健全政府助企“責任制”。制定47項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職責清單,高標準推進95個“一把手”法治建設重點項目,建立正廳級領導任召集人的聯席會議制度,開展涉企執法司法提質增效、市場經濟秩序優化提升等7個專項行動,助企工作更加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將11月1日設立為濰坊“企業家日”,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讓企業家唱主角、站“C”位,持續煥發企業家創新創業激情。
定制法律援企“定心丸”。深化與山東政法學院、山東警察學院等高校的戰略合作,重點培養引進金融、貿易、知識產權等領域急需的高端法律人才,突出強化仲裁、公證、商事調解等方面的涉外法律服務,為企業“走出去”“強起來”提供有力法治支持。
二、以優質高效的法治化政務環境“親商愛商”
良好政務環境是一個地區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我們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推動法治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
優化市場準入流程。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清理涉外商投資準入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一律取消未納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措施。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通過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告知承諾等方式,破解“準入不準營”難題。推進企業準入退出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攻堅,實現企業準入退出全過程全周期“0”見面、“1”窗辦、“1”次辦好。
提升審批服務效能。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確定188項“一件事”清單,創新打造10個主題服務場景,不斷提升企業群眾辦事便捷度。加強全域“無證明城市”建設,建成國內首張政務服務“智慧云圖”,公布市縣兩級“免證辦”事項1.1萬余項,3600多個事項實現全程“網上辦”“掌上辦”。
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持續深化服務企業專員制度,組織7000余名服務企業專員聯系包靠1萬余家重點企業,用心用力為企業紓困解難,今年以來為企業解決資金、用工等方面問題2.8萬個。深化“我為企業找訂單”活動,推動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開展供需對接,實現“互采”總額345億元。創新信用修復機制,及時修復涉案企業信用信息,幫助企業重塑形象、輕裝上陣。
三、以公平正義的法治化市場環境“護商安商”
公開、公平、公正是市場活動的生命線和活力源。我們加快構建公平高效、誠信守法、安全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切實降低企業生產經營風險,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創業。
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在全省率先建立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清單,明確不罰輕罰事項463項,辦理不罰輕罰案件1萬余件,近萬個市場主體受益。深化行政執法監督與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合作機制全國試點,創新推行涉企執法陽光監督改革,建成全市涉企行政檢查報備系統,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行為。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對濰坊知名標識、核心技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司法保護,創新知識產權賠償金提存機制,先后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國家版權示范城市。目前,全市發明專利授權量達4071件、全省排名第3,近三年年均增長24%,人才資源總量達237萬人。
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依法嚴懲強制“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破壞公平競爭、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嚴打對企業實施輿情敲詐、“網絡水軍”造謠引流牟利等突出違法犯罪,扎實開展“昆侖—利劍”侵企專項行動,今年以來破獲涉企經濟犯罪案件100余起,為企業挽回損失3.8億元。
四、以更具溫度的法治化人文環境“暖商利商”
高品質的人文環境是城市內在精神、價值理念的外在彰顯。我們持續加強法治人文關懷,延伸法律服務鏈條,以更加精準務實的法治供給,為企業辦事解難、聚勢加力。
堅持以法護航賦能。優化“企業法律管家”服務機制,推行“企業吹哨、政法報到”,今年以來為企業開展“法治體檢”1.9萬余場次。在全省率先推出“項目警長”制,實施法治賦能產業鏈工程,全覆蓋包聯服務重點項目和1800余家重點企業,最大限度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堅持以法調處糾紛。健全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成立全省首個社會化運作的商事調解中心,在重點產業聚集區和行業協會設立專業調解組織100余個,培育“老窯匠”城鄉建設調解中心、“車管家”汽車行業調解中心等一批民辦非企業調解組織,訴前調解糾紛3.8萬件。
堅持以法添智助力。開展“我為企業添法智”等活動,打造“鳶曉法”“菜曉法”等特色普法品牌,優化“法治濰民·律師來了”法律服務平臺,創播大型融媒體欄目《法治紅綠燈》,在媒體平臺設立政法“四長”談法治營商環境專欄,為企業答疑解惑、釋法明理,助力企業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經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