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3-02-16 23:44:02
原標題:1846億!中國糧食產業第一市的精明發展之路
來源:濱州日報
原標題:1846億!中國糧食產業第一市的精明發展之路
來源:濱州日報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農穩社稷,糧安天下。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近年來,濱州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突出“政府引導、市場導向、龍頭帶動、科技支撐、循環融合、惠民安全”,率先探索出了一條糧食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新路徑。2022年,全市糧食面積883.25萬畝、總產375.26萬噸,年加工轉化量1500萬噸,糧食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846億元,在全國地級市中穩居第一位。
濱州是全國第一個“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范市”。當前,濱州正全力打造“國家級食品產業基地”、“糧食行業供給側改革先導區”、“糧食加工轉化集聚區”、“糧食產業創新發展引領區”,在希望的田野上講述“一粒糧食”的精彩“前世今生”。
藏糧戰略
濱州市積極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把“優質糧食工程”作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不斷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優質糧食品種種植率高達99%,糧食產量實現“十七連豐”。
大力實施種子工程,把糧食“芯片”緊緊握在自己手中。濱州市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成立了程順和院士工作站、山農大田紀春育種團隊、中裕農業科學研究院等多支由院士等專家擔綱的育種團隊,建立生物育種實驗室、高水平小麥品質檢驗室,與國家小麥加工產業技術創新中心、農業農村部小麥加工重點實驗室聯動,自主選育出一大批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其中,抗鹽堿、耐旱、高產優質中強筋小麥“裕田麥119”通過國家、山東省雙審定;優質高抗倒伏新品種“秋田116”、優質超強筋小麥新品種“裕田麥126”先后通過山東省審定。目前全市共有5個省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1個國家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1個國家級制種大縣,實現了小麥加工原料進口全替代,年節約原料成本5億元。
率先整建制開展社會化服務,引領落實國家千億斤糧食增產計劃。濱州市采取“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推動流轉土地340.4萬畝、流轉率62.1%,在全省率先整建制開展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高效落實了國家千億斤糧食增產計劃。以小麥生產為例,濱州市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實行“三免一加”(免費供種、播種、收割和加價收購)、“五統一”(統一供種、施肥、指導、收割、收購),輻射帶動濱州市及周邊地區優質小麥訂單種植面積達到270萬畝以上,帶動35萬戶農民年增收5.1億元。
農技農藝融合挖掘糧食產能,實現“鹽堿地”變“噸良田”。濱州在全省首創“雙深雙晚”種植技術、“全幅播種”種植模式和“選種降容(重)增磷”改良技術,實施耕地保護質量提升和土地整治項目,累計治理改良鹽堿地150余萬畝,實現玉米、小麥雙季畝產量超噸;由市農科院研發的小麥高低畦種植模式入選山東省農業主推技術,示范田取得了每畝增產12%以上和節水、抗倒伏、控草防病顯著效果。在病蟲草害防治方面,該市實現小麥“一噴三防”統防統治全覆蓋,有力促進了增收增產。
高標準農田建設擴面提質,牢固夯實糧食豐產豐收基礎。濱州市在連續十年實施林水會戰,全面改善糧食生產條件的基礎上,采取“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個企托管”等新型方式,持續投資56.66億元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525.3萬畝,實現畝均增加糧食產能10%—20%,連續兩年獲評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顯著市。
同時,濱州市不斷優化機收和產后服務,糧食減損水平居山東省前列。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積極探索“五統一”(統一購置、管理、標準、調配、服務)規模化經營,引導小麥聯合收獲機、玉米播種機等2.3萬余臺農機合理流動,機收率、機播率均達99%以上,平均機收糧食減損率1.21%,位居山東省前列。該市建成糧食產后服務中心15處,通過“技術集成、智能管控”大力向糧農開展“代清理、代烘干、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一條龍服務,2022年提供“五代”服務糧食24.58萬噸,有效減少了糧食在清理、干燥、運輸、儲存等環節的損失。
龍頭帶動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濱州市積極發展研究培育、基地種植、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倉儲物流、信息市場等現代化糧食產業,強化落實扶優扶強政策,引導土地、資本、人才、科技等要素向龍頭企業集聚,培育成長了一批轉型升級快、科創能力強、設備工藝先進、品牌影響力大的糧油食品加工企業,凝聚起持續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截至2022年,濱州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糧油食品加工企業達到5家、全國500強企業2家、全國民營企業500強3家、全國糧油加工企業10強4家以及50強6家,擁有規模以上糧油食品加工企業201家。在全國糧油加工企業10強山東省5家中,濱州獨占4家,分別為渤海實業、三星集團、西王集團、香馳控股。三星集團、西王集團分列全國玉米油加工企業10強第一位、第二位。同時,濱州宇東面粉、黃河糧油、金匯玉米等一批“老字號”企業加快改造升級,十里香芝麻、花園食品等一批新型企業健康成長,逐步在行業中占得重要席位。
龍頭牽引,以點帶鏈。各大糧油食品加工企業從“產購儲加銷”各環節入手,大力發展“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實現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在小麥生產加工上,濱州形成了以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為全國典范的育種繁育、訂單種植、倉儲物流、初加工、深加工、食品加工、生態養殖、蔬菜種植、餐飲商超、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全國最長、最完整的綠色循環產業鏈。在玉米生產加工上,形成了“玉米—淀粉—結晶葡萄糖—結晶果糖”梯次加工模式,可分別升值1.2、1.47、1.67、2.93倍。在大豆生產加工上,則形成了“初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健康食品”新型鏈條,極大滿足了消費者的多元健康需求。
近年來,濱州市在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下,已圍繞小麥、玉米、大豆、芝麻建設了四大產業板塊。分別為鄒平市依托西王集團、三星集團等企業建設的玉米精深加工產業經濟園區;博興縣依托香馳控股、渤海實業等企業建設的大豆加工循環產業經濟園區;濱城區、惠民縣、陽信縣依托中裕食品、龍鳳面粉、宇東面粉、玉杰面粉等企業建設的小麥融合循環產業經濟園區;無棣縣依托十里香、豐香園等企業建設的芝麻三產融合產業經濟園區。
科創賦能
濱州市全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驅動糧食產業走精深加工、綜合利用、綠色生態的發展路子,加快向高端化、高值化邁進。
濱州市政府與國家糧科院簽訂戰略科技合作協議,實現優勢產業和先進技術的有效對接。自2018年國家級玉米、大豆、小麥三大國家級糧食加工產業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濱州以來,共完成研發類項目165項,解決企業急需科研難題58項,申請專利143項,有力促進了當地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中,香馳控股果葡糖漿研究檢測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全國果葡糖漿研究檢測技術中心”;西王集團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葡萄糖質量檢測中心等國家和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
“搖身一變,神奇萬千”。濱州糧食產業發展在科技創新的驅動下加快產品升級,多項成果世界領先,極大提高了附加值。在濱州,一粒小麥能加工“變”出谷朊粉、特級酒精、赤蘚糖醇、膳食纖維、蛋白肽等10大系列600余種產品,每加工1噸小麥總價值比傳統方式增加5000余元。大豆加工可生產210余種產品,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產品品種最多、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大豆分離蛋白生產線,每噸生產成本可降低400多元。濱州企業開發生產的醫用葡萄糖占比國內市場份額85%,每噸價格均高于普通產品1000元左右;無水乙醇價格高出普通產品3倍以上;小麥蛋白粉產品每噸最高1.6萬元,高出同類產品3000至5000元。
濱州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以“吃干榨凈、循環發展”為目標,在原料高效利用、產品梯次開發、能量循環利用方面加強科研,實現了變“廢”為寶、降本增效,初步形成了糧食產業的大循環、全利用、可持續發展。中裕食品創新研發以液態酒糟為主要原料的純糧液態飼料,建成國內第一條生豬液態飼喂系統,每年可節約糧食2.8萬噸以上,減少廢水處理費用5400萬元;建成了大型沼氣熱電聯產工程,養殖糞污生產沼氣用于熱電聯產和提取生物天然氣,畜禽糞便處理利用率達100%,年生產有機肥50萬噸、沼氣發電量5000萬千瓦時,年產720萬立方米生物天然氣工程已并網中海燃氣公司,年廢棄物利用收入1300萬元。香馳控股建成原料、副產品、水、廢棄物、能量“五大循環利用圈”,僅污水處理一項年增加效益達3000余萬元;生產出了大豆蛋白、果葡糖漿等幾十種下游產品。渤海油脂形成了“大豆—食用油及豆粕—磷脂—脂肪酸”循環經濟產業鏈。
據統計,目前濱州全市小麥、玉米、大豆原料綜合利用率均達98%以上,糧食加工轉化增值率達到3.5:1,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品牌支撐
濱州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拓寬線上線下營銷渠道,近年來打造出一批享譽全國的糧食行業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強力帶動提升優質糧油產品的國內國際市場占有率。
該市成功打造了山東省第一個糧油區域公共品牌——“糧油金三角”;全市糧油行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7個、中國名牌3個、山東著名商標10個、山東名牌10個;獲得省以上“放心糧油”品牌產品15個;入選“中國好糧油”產品33個,數量占比全國5.9%;“齊魯糧油”暨省級“好糧油”產品51個,數量占比全省34.5%;西王、長壽花、天下五谷、中裕、渤海、姬家花園、豐香園、十里香、龍鳳、玉杰等產品品牌全國知名。其中,中裕食品以25.67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2022中國品牌價值”食品加工前十強、山東省首位,并成為首批“好品山東”企業形象標識。
濱州各大糧油食品加工企業積極發揮品牌效應,主動對接國際、國內高端市場,促成大豆蛋白出口100余個國家和地區;香馳控股生產的果葡糖漿出口量占全國30%;香馳控股蛋白產品出口90余個國家和地區,占比全國蛋白總出口量20%;三元生物赤蘚糖醇、十里香等芝麻制品出口銷往歐美等30余個國家;中裕的谷朊粉、酒精出口五大洲的20多個國家,中裕系列產品被科技部等50個部委餐廳招標采購;玉杰面粉直供清華、北大等全國90多所高校。
為切實打通糧食產業物流樞紐和通道,濱州加快健全現代物流體系,成功建設“跨省糧食物流通道”和“糧食物流樞紐城市”,保障了全市糧食原料及產品年進出量達到2000萬噸以上。
同時,濱州糧油加工企業聚焦消費者需求,堅持“多元供給、健康消費”理念,大力實施主食產業化和“放心糧油”惠民工程,加大開發高端團餐、主食產業化、社區便利店服務力度,有10多家企業、30多個生產基地的產品進入了北京等各大城市,中裕成功經營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130多家部委餐廳。全市建成“中國好糧油”示范縣1個、“中國好糧油”示范企業11個,建設社區便利店300余個,確保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記者 孫文杰 張子強 通訊員 楊萌 郭宗梅 劉沙沙)
[ 責編:張悅鑫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