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22-11-09 15:59:11
原標題:多地啟動供暖 我國能源保供底氣十足
來源:中國商報
原標題:多地啟動供暖 我國能源保供底氣十足
來源:中國商報
立冬節氣已經到來,冷空氣變得更加活躍。中國氣象局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11月10日至13日,將有一股中等偏強冷空氣影響我國,預計11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過程主要有5次。而隨著氣溫下降,全國多地已經啟動供暖,確保民眾溫暖過冬。
多地啟動供暖
11月1日起,天津市正式啟動冬季供暖。按照《天津市供熱用熱條例》規定,天津供熱期為當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今年提前14天啟動供熱。這也是自2016—2017年采暖季以來,天津市連續第7年提前啟動集中供熱。
11月5日,遼寧大連正式開始今冬供暖,全市120家供熱企業如期開栓供熱。至此,遼寧全省14個市全部進入供熱季。在供暖首日,大連市區兩級供熱管理部門組成14個檢查組,抽查近百座鍋爐房和70多個換熱站,供熱總體平穩。
受冷空氣影響,近日烏魯木齊市氣溫低于零攝氏度,面對供暖后的大幅降溫,該市城市管理局持續加強保障全市供熱的安全穩定運行和居民溫暖過冬。據介紹,自啟動提前供熱以來,烏魯木齊市級供熱管理部門先后下發了多個關于做好供氣供熱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提醒、要求各區(縣)公用事業管理服務中心、各燃氣、供熱企業提高政治站位,顧大局,算大賬,嚴格履職盡責,努力克服困難,扎實做好城市供氣供熱安全保障服務各項工作。特別是針對近期多次出現的降溫天氣,組織各供熱單位提前調整供熱參數,通過調高供熱參數的方式切實提高供熱質量;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的同時,加強供熱單位維修搶修力度,切實做好回訪服務。
此外,為應對寒潮天氣,河北承德北部的豐寧、灤平等縣區,從10月31日也開始啟動提前供暖。11月1日,寧夏銀川市正式進入集中供暖期,全市1.7億平方米的供熱面積逐次升溫。據北京市城管委消息,北京已于11月7日正式開始供熱系統試運行。
煤炭供應有保障
隨著北方大部分地區供暖啟動,今年冬天能源保供情況備受關注。
為落實能源保供,山西在穩定現有煤炭產量基礎上,推進了64座煤礦核增產能3860萬噸/年、9座煤礦進入聯合試運轉增加產能960萬噸/年。在此基礎上,山西持續加大煤礦智能化建設力度,建成23座智能化煤礦、572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提升煤炭生產效率,為煤炭增產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
內蒙古自治區全力抓好能源保供、重大項目建設和能源結構調整等工作,協同推進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煤炭在產產能12.2億噸,今年前三季度生產煤炭8.72億噸,其中外運5.6億噸。
據了解,今年遼寧省總供熱面積15.6億平方米,應儲煤1712萬噸,已儲煤1288.7萬噸,儲煤率達到75.3%,較去年同期增長13.9%。
為了讓群眾溫暖過冬,作為全國首個2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地處陜、蒙、晉三省區能源富集區的神東煤炭集團提前謀劃、周密部署,設立6個專業保障組,編制煤炭保供工作方案,制定安全生產、洗選裝車、物資供應、疫情防控等六大類35項保障措施,所屬的13座礦井、11處選煤廠都已開足馬力,各承擔保供任務的能源企業從上到下紛紛上緊發條,確保高效協同、落實有力。
專家表示,為了進一步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在確保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應加大煤炭行業產能釋放力度,加強產量科學調度,及時做好產銷銜接。
能源保供有底氣
日前,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2022—2023年采暖季天然氣保供穩價專題會議,會議指出,能源行業要立足國情、保持定力、堅定自信、增強主動,把采暖季天然氣保供穩價提升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高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9月份,生產天然氣164億立方米,較2021年9月份發布的15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5%;今年前9個月,生產天然氣160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5%。
據報道,近年來我國不斷提升天然氣勘探開發能力。以中國石油為例,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從2012年的798億立方米增長到2021年的1378億立方米。目前,中國石油在國內已經建成長慶、西南、塔里木、青海四大主力產氣區,國內天然氣產量連續5年突破千億立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首座井站一體標準化儲氣庫——驢駒河儲氣庫日前正式投用。據介紹,驢駒河儲氣庫是國家重點能源項目、天津市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同時也是中國石油首批全數智化建設運營的氣藏型儲氣庫,屬于陜京二、三線配套儲氣庫。驢駒河儲氣庫正式投用,對于優化京津冀地區能源結構,滿足冬季用氣調峰需求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業內人士表示,儲氣庫建設對天然氣調峰能力起到關鍵作用。2017年以來,我國儲氣設施開工建設全面提速。《“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全國集約布局的儲氣能力達到550億—600億立方米,約占天然氣消費量的13%。
據相關統計,截至2022年9月底,我國LNG接收站儲罐總罐容達1378萬立方米,較去年底增加44萬立方米;地下儲氣庫設計工作庫容達274.5億立方米,較去年底增加16.74億立方米,我國儲氣能力進一步提升。
此外,東北地區首個核能供暖項目——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示范項目近日正式開始供熱。項目規劃供熱面積24.24萬平方米,覆蓋了大連市瓦房店紅沿河鎮,將為當地近兩萬居民提供冬季供暖。據悉,這是我國東北地區首次啟用核能供暖。在此之前,山東海陽、浙江海鹽國內兩大核電基地所在地已啟動核能供暖。
專家表示,核能是清潔、零碳、高效的能源,按照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項目測算,每年將減少標煤消耗5726噸、減排二氧化碳1.41萬噸,環保效益顯著。
(依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