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11-09 09:51:11
原標題:幼小科學銜接 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幼小科學銜接 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
來源:中國教育報
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山東省昌邑市嚴格落實《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的有關要求,立足本地實際,系統謀劃、綜合施策,聚焦協同機制、專業研究、多方協同等方面,全面做好幼兒身心準備、社會準備、學習準備、生活準備,探索出了一條科學銜接的新路徑,為進一步提升區域教育質量注入了活力。
瞄準靶向 能力銜接
為了區域內幼小銜接工作可持續推進,山東省昌邑市瞄準教師能力提升,建立幼小學段互通、內容融合的聯合教研制度,提升區域教研能力;建立幼兒園和小學學習共同體,明確一名小學教研員和一名學前教研員共同牽頭負責幼小銜接教研工作,提升銜接共育能力;開展集體教研活動16次,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同時積極開展基于問題的專題教研活動,探索價值取向一致、內容銜接暢通的銜接課程,建立幼小銜接資源中心,為幼小科學銜接提供教育教學支持,使銜接工作正常有序進行。
“為了提升教師幼小銜接能力,我們組織中心幼兒園和卜莊小學成立教研共同體,開展幼小銜接專題研討15次,為做好幼小銜接提供專業支持。并定期邀請市教體部門的小學教研員和學前教研員開展幼小銜接專題講座,與教師面對面溝通,為助力幼小銜接提供有力支撐。”卜莊教育系統負責人姜曉芳說。
幼小協同 雙向銜接
雙向銜接即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減緩“過渡坡度”,推動幼兒園與小學科學有效銜接。
卜莊鎮中心幼兒園強化主動銜接意識,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堅持以游戲為主的教學活動形式,運用集體、小組和個別活動等方式,滿足幼兒親近自然、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需要,為每一名幼兒提供充分參與的機會。組織幼兒開展繪本閱讀、前書寫能力、“小比拼,大成長”、“自理自立、綻放光彩”等8項自主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自理能力、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大班下學期組織開展“我心目中的小學”“幼兒園和小學有什么不同”等10項活動,引導幼兒在真實情境體驗中積極適應小學生活。
卜莊小學開展入學適應教育,堅持零起點教學,合理安排內容梯度,采取游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等方式,鼓勵幼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和表達表現,為每一名幼兒搭建適應成長需要的階梯。“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小學,我們采取生活化、游戲化教學方式,采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你說我做試試看’‘快靜齊看我的’活動,減緩銜接坡度,讓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卜莊小學負責人孫會波說。
“我們建立了幼小銜接實驗校(園)遴選機制,從全市選出教育質量優、社會信譽好的6所公辦幼兒園和6所公辦小學,作為市級結對項目幼兒園和項目小學,結成研究共同體,重點開展幼小銜接實踐研究,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幼小銜接經驗。”昌邑市教體部門學前教育相關負責人馬麗萍說。
三方共育 系統銜接
昌邑市注重加強家園校的深入溝通與交流,建立共建共享共育機制,向家長宣傳科學的幼小銜接知識,提高家長幼小銜接能力,緩解家長焦慮情緒。
“我們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微信視頻號等方式向家長推送幼小銜接知識20余期,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引導家長將幼小銜接滲透在日常的家庭教育當中,配合幼兒園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邀請具有多年從教經驗的小學教師為家長開展專題講座,分析幼兒園與小學在作息時間、學習形式內容、人際關系、社會角色、紀律要求等方面的差異,為家長幫助孩子順利過渡提供具體做法和建議。”卜莊鎮中心幼兒園園長王亞麗說。
“為了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幼小科學銜接的良好氛圍,我們聯合市融媒體中心等組建‘學前教育宣講團’,開展公益講座20余次;同時借助‘家長驛站’,前移家園共育關口,不斷更新家長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昌邑市教體部門基礎教育相關負責人王志浩說。
“以前總擔心孩子上小學后適應不了學校生活,現在幼兒園組織了參觀小學、走進課堂活動,讓孩子的適應能力和自信心逐漸增強,孩子對上小學充滿了期待,我們放心多了。”卜莊鎮中心幼兒園大班幼兒張梓熙的家長說。
科學銜接,圓夢起航。山東省昌邑市在幼小銜接工作推進過程中以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為前提,統籌全局,合理部署,通過學校、家長、社會多方共同努力,樹立了良好的幼小科學銜接意識,服務幼兒可持續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引導幼兒自然過渡,為幼兒幸福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姜曉芳 馬麗萍 王志浩 王亞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