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8日訊 10月18日,《經濟日報》第10版刊發《歷史性勝利彪炳史冊影響深遠》報道。其中,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接受專訪表示,“這十年也是濱州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十年,最顯著特征就是高質量發展。”
以下為報道全文:
歷史性勝利彪炳史冊影響深遠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委書記王剛代表:
宏偉藍圖催人奮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十年來,我們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現場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倍感親切、倍感振奮,宏偉藍圖令人鼓舞。”黨的二十大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委書記王剛說。
王剛代表表示,新時代十年,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疆偉大實踐、開創新局的十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為新疆舉旗定向、領航掌舵,不斷豐富和發展了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為做好新形勢下新疆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大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回顧了新時代十年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對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作出了系統安排,催人奮進。”王剛代表表示,這十年,阿克蘇地區經濟總量增長2.6倍,人均GDP年均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8244元。阿克蘇地區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也是新時代十年巨變的一個縮影和例證。
征途漫漫,使命在肩。“阿克蘇地區將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石油、天然氣、林果、棉花等資源稟賦,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道路,推動地區經濟穩定增長。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續發力,深入推進惠民工程,辦好民生實事好事,讓各族群眾笑靨如花。”王剛代表說。
江西省吉安市政府副市長、井岡山管理局黨工委書記、井岡山市委書記傅正華代表:
堅強核心鑄就偉業
本報記者 熊 麗 劉 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我深刻體會到,一個黨必須要有堅強的核心,要有與時俱進的指導思想、責任擔當和斗爭精神。”黨的二十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政府副市長、井岡山管理局黨工委書記、井岡山市委書記傅正華說。
傅正華代表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正因為有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我們國家才能如期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才能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為實現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找到了前行的正確方向、科學方法和可靠力量,成為了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起點上不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強大思想武器。
傅正華代表說,擔當和斗爭精神,既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政治品格,也是我們黨直面一切風險挑戰、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穩經濟、促發展,應變局、化危機,攻克了一個個難關險阻,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
“井岡山將大力傳承紅色基因,樹牢擔當意識、發揚斗爭精神,大力推進工業和開放型經濟、旅游經濟、鄉村振興、城市建設以及‘全要素網格’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等‘4+1’工作,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奮力書寫革命老區新篇章,朝著建設革命老區共同富裕先行區的目標砥礪奮進。”傅正華代表說。
重慶市南川區委書記丁中平代表:
綠色家底日益殷實
本報記者 李萬祥 吳陸牧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十年來,我們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域重大戰略,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領航未來,發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最強音。”黨的二十大代表、重慶市南川區委書記丁中平表示,在十年偉大變革中,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展開了一幅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中國畫卷,激蕩人心、令人振奮。
丁中平代表介紹,南川是全國第三批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試點區,肩負著轉型發展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南川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資源型城市創新驅動綠色轉型之路。“我們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大財富、最大家底、最大品牌,推動轉型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丁中平代表表示,這些年,南川“綠色家底”越來越殷實,生態顏值不斷提高,綠色動能加快集聚,推動構建生態產業體系。
南川瞄準智能化、綠色化,以創建高新區為引領,發展新能源汽車配套、頁巖氣加工利用、中醫藥及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等,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6家,5年來實現工業投資、工業增加值、工業稅收“三個翻番”,打造重慶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基地、全國重要頁巖氣基地、中新(重慶)國際綠色發展示范基地。同時,提高生態含金量,推動文旅融合發展,2021年南川接待游客310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70億元,分別增長50%、99%。目前,40余家醫藥企業落戶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八大康養旅游小鎮加快建設,康養產業從無到有、產值達到100億元,入選中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百強區。
山東省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代表:
發展質量實現躍升
本報記者 童云斐 王金虎 李盛丹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十年也是濱州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十年,最顯著特征就是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代表、山東省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說。
宋永祥代表表示,十年來,面對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等突出矛盾和問題,濱州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十年來,濱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累計增長95.5%,年均增長6.9%,經濟總量節節攀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5%,去年達到287.3億元,占GDP的比重由9.5%提高到10%,稅收占比由70.7%提高到75.2%,財稅質量明顯提升。
濱州培育了在全球有影響力、在全國有標志性的五大千億元級優勢產業集群,去年實現營收1.1萬億元,培育了年營收過百億元企業17家、過50億元企業43家、過10億元企業157家,創業板上市企業實現零的突破,37項產品產量或市場占有率位列全球或全國第一位。
濱州成立山東首個實體化運行的市級科創委,全面深化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五院十校N基地”科創格局加速構建,“引育留用”科創人才加速匯集,職業院校專業產業匹配度超過75%,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到3.49%,列山東省第一位。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奮戰新征程,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力提升‘八大品質’,奮力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濱州力量。”宋永祥代表說。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委書記張利代表:
繪就鄉村最美畫卷
本報記者 佘惠敏 許 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其中,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件大事讓我感觸很深。”黨的二十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委書記張利表示。
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中衛市累計減貧15.3萬人,19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終結。移民群眾從“窮山溝”搬到了“米糧川”,貧困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28萬元。
中衛市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途徑,抓產業、強基礎、優生態,馬鈴薯變成了“金豆豆”、冷涼蔬菜變成了“熱銷菜”,“紅枸杞”“紅蘋果”變成了大產業,“基礎母牛+銀行”扶貧模式入選“中國企業精準扶貧50佳案例”,脫貧地區經濟發展實力不斷增強。“廣大群眾從物質貧困中走了出來,在精神貧困中站了起來。”張利代表說。
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后,中衛市正在朝著下一個目標努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張利代表表示,中衛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建立健全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壓實黨委書記第一責任,扎實開展農業倍增、鄉村建設、百萬移民致富提升等行動,加快建設鄉村全面振興示范市。
“我們要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努力繪就塞上‘富春山居圖’中衛畫卷。”張利代表說。
廣東省韶關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組組長周姍代表:
科技創新塑造優勢
本報記者 常 理 龐彩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十年來,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現場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我感到心潮澎湃。”黨的二十大代表、廣東省韶關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組組長周姍表示,報告振奮人心、催人奮進。
“我們完成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一切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是我們老百姓的真實經歷。”周姍代表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為新時代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為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增強了信心和動力。
周姍代表長期從事食用菌產業一線工作,多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在企業的不斷努力下,小小的食用菌正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香餑餑”。“我們實現了工廠化種植,發展聯農帶農,打造了‘全產業鏈生產基地’,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等,這些都得益于我們黨的好政策、好舉措,政策落實到位了,百姓就能得實惠,鄉村就會有發展。”周姍代表對記者說。
“我將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和現代化種植技術普及,堅持技術創新、聯農帶農,在我擅長的領域,大力推廣食用菌知識和種植栽培技術,為鄉村振興和韶關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周姍代表說。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縣委書記李瑩代表:
凝心聚力真抓實干
本報記者 馬春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國家取得的成就激動人心,令人自豪。”黨的二十大代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縣委書記李瑩深有感觸。
李瑩代表說,這十年,賓縣2855戶、6064名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現在老百姓種果蔬、養肉牛、做電商、搞旅游,不出縣城就可以到縣內開發區的企業打工,賺錢的本領越來越多了,“錢袋子”也越來越鼓了。賓縣經濟實力實現穩步增長,服務民生的能力更強了,特別是今年,在戰勝疫情的同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有力保障了經濟發展。
“我們將在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李瑩代表說,要在保證農業基礎地位上再發力,大力發展科技、綠色、質量、品牌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在推動產業發展上再發力,把賓縣打造成與城市配套發展的工業產業承載地;在提升綠色發展優勢上再發力,促進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在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上再發力,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我們全縣黨員干部團結一心,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力,帶領百姓大步邁向共同富裕。”李瑩代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