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08-12 09:32:08
原標題:祖國統一進程中,我們有同一個名字叫“中國”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臺灣前途在于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復興。8月10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進一步重申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事實和現狀,展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追求祖國統一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闡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新時代推進實現祖國統一的立場和政策。
臺灣自古屬于中國的歷史經緯清晰、法理事實清楚,兩岸雖長期政治對立,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割。近年來,臺灣當局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搞“去中國化”和“教育臺獨”,將“臺獨史觀”一點點塞進教科書,對臺灣青少年正確認知歷史造成極大困擾,此種數典忘祖、背叛祖國的行為令人不齒。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無法割裂兩岸的歷史聯結,都無法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在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臺灣同胞眼里,鄉愁就像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幾天前,不少大陸網友在電子地圖上發現,臺灣的不少街道都以大陸的城市命名,還能找到諸多如山東水餃店、山西刀削面館等大陸常見的地方特色餐館,讓人備感親切。誠如一位哲學家所言,“我們的母語,就是我們真正的故土”。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大陸與臺灣彼此連結的共同文化記憶,誰也無法斬斷,誰也不能抹除。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所決定的,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和勢所決定的。國家發展進步特別是40多年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深刻影響著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進程。
兩岸和則兩利、合則雙贏。大陸連續21年成為臺灣最大出口市場,每年為臺灣帶來大量順差;大陸是臺商島外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截至2021年年底,臺商投資大陸項目共計123781個、實際投資額713.4億美元。目前,臺灣經濟與大陸經濟仍然存在高度的互補性,臺灣在電子制造業、精密機械、顯示技術、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優勢明顯。兩岸實現統一以后,臺灣經濟將以大陸市場為廣闊腹地,發展空間更大,競爭力更強,產業鏈供應鏈更加穩定通暢,創新活力更加旺盛。
“我來自臺灣的部落,我是一個驕傲的中國人!”在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大會上,臺灣阿美族歌手楊品驊振臂高呼,講述自己在大陸幾十個城市推動兩岸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經歷,獲得臺下陣陣掌聲。楊品驊的故事,是臺灣青年受益于兩岸交流政策、在大陸開拓更廣闊人生的縮影。“不跨過這灣海峽,你永遠不知道世界有多大。”眾多臺灣青年在大陸找到實現人生夢想的舞臺,以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驕傲。
兩岸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借口。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必須面對大陸和臺灣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不同這一基本問題。“一國兩制”正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提出的最具包容性的方案。這是一個和平的方案、民主的方案、善意的方案、共贏的方案。當前,“一國兩制”實踐已在香港、澳門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港澳兩地走上同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在兩岸同胞共同致力于實現和平統一的過程中,“兩制”臺灣方案的空間和內涵將得到充分展現。
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不僅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之福,也是國際社會和世界人民之福。中國是唯一一個還沒有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一貫堅決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堅決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堅決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中國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打擊外部勢力干涉和“臺獨”分裂行徑,將為世界上仍然處于分裂的國家實現統一提供經驗和模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臺灣不是歷史的孤兒,遲早要回到祖國的懷抱。民意不可違,玩火必自焚,祖國統一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祖國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身上,堅守“一個中國”信念,為祖國統一鼓與呼,攜手推進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當是兩岸青年共同的使命與擔當。
青平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