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2-05-31 16:59:05
原標題:廣饒縣大王鎮執“黨建”之筆 繪就鄉村“只此青綠”
來源:大眾網·海報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淑娟 通訊員 劉秀美 東營報道
垂楊裊裊蘸清漪,明綠染春絲。當春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到這塊肥沃的土地上時,整個廣饒縣大王鎮色彩分明,黨建文化長廊里的老黨員正在講述著紅色故事,蔬菜大棚里村民們正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阡陌相通的鄉間小路上蜂飛蝶舞花香四溢......近年來,廣饒縣大王鎮始終把基層黨建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著力點,在鄉村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執筆揮毫,黨建飄“紅”,產業透“綠”,生態添“彩”,串起一幅幅“只此青綠”的美麗畫卷。
以“黨建紅”明底色 勾勒“只此青綠”的活力輪廓
牢牢牽住基層黨建的“牛鼻子”,發揮“群雁高飛頭雁領”作用,積蓄鄉村振興組織力量。打造“尖刀兵”,大王鎮通過每周工作交流、每月比看展示、季度觀摩評議等方式,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擂臺比武”,營造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濃厚氛圍。培育“土專家”。建立鄉土人才庫,依托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結合各村實際,按照畜禽養殖業、種植業、漁業等類別,選取后稷家庭農場、山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陽光奶牛小鎮等一批已形成規模、有技術骨干的產業基地作為鄉土人才培訓點,開展技術指導和實用技能培訓,提升鄉土人才綜合能力,全鎮培育出45名縣級及以上首席技師、12名鄉村之星,1人獲評全省首批高級職稱農民,涌現出韓軍、楊波等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成功帶動了群眾創業就業,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讓強村富民落到實處。夯實“指揮部”。構建“鎮黨委—村黨支部—黨員”網格化黨建模式,一方面抓好黨員發展,提升發展質量,充分發揮黨員在鄉村振興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對村“兩委”班子開展多層次、多維度的業務培訓10余次,引導黨員干部保持學習“在線”狀態,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本領、思路舉措,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以“產業綠”提成色 繪就“只此青綠”的興旺藍圖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入挖掘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資源整合促發展,大王鎮指導43個村以“黨支部+村集體+農戶”的模式領辦合作社,在大棚蔬菜、藏紅花種植等產業鏈設立功能型黨組織,讓黨的工作滲透到鄉村產業發展的全鏈條中,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凝聚群眾,先后成立綠盛數智農業產業園、東方花卉智能溫室產業園、藏紅花種植培育基地等,實現了村集體增收和群眾致富“雙贏”。招商引資筑龍頭。大王鎮團結帶領“兩委”班子,結合村情實際,將黨建與產業規劃深度融合,吸引龍頭企業入駐,發展農產品加工,引進奧孚現代蘋果示范基地、東方花卉智能溫室大棚等5個高質量產業項目,有效解決黨建和發展“兩張皮”問題。農旅結合創品牌。大王鎮鼓勵各村依托生態資源底蘊,以黨建品牌為抓手,充分利用“桃源莊子花海漫游”“健士富硒蜜桃采摘”“初心之路健康騎行”“奶牛小鎮DIY體驗”等具有大王特色的文旅活動,持續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以農帶旅、以旅興農,推動農業旅游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
以“生態藍”添姿色 盡染“只此青綠”的宜居氛圍
聚焦基層黨建與鄉村治理深度融合,堅持“黨支部+黨員+群眾”治理模式,積極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小網格”托起“大民生”,全鎮97個村實行黨員巷長制,開展網格化精準服務,助推全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順利實施。投資3500余萬元,完成總里程23.88公里的農村“四好路”建設,全鎮97個村實現旱廁改造、垃圾分類,22259戶村民用上了清潔能源,村莊雨污分流、弱電下地試點順利推進,創建省、市、縣美麗鄉村示范村27個,廣大群眾共享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小積分”撬動“大治理”。在西李村、劉集后村等20個村設立愛心超市,通過量化村民日常行為、參與鄉村重要事務等情況獲得積分,憑積分在愛心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營造戶戶爭創“美麗庭院”“最美家庭”的氛圍,開拓鄉風文明建設新思路。“小陣地”釋放大能量。在王西、張齊、韓莊等村建設黨建主題公園、農家書屋、健身廣場等文化娛樂體育設施,滿足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在劉集后、郭明田、灶戶王、北張淡等村繪制紅色文化墻,搭建文化長廊,建設鄉村記憶館,引導村民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讓鄉村振興“顏值”和“內涵”雙線提升。
[ 責編:董大正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