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全部

寓管理于服務,以自治促治理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姚建

2022-05-23 09:44:05

原標題:寓管理于服務,以自治促治理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姚建

□ 王丹青

每天上班前,田象霞習慣提前一個小時到社區里轉轉。誰家的孩子要考試,誰家的老人生病了,山東濟南天橋區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區社區164棟居民樓里發生的大事小情,田象霞全記在腦子里,她也被社區居民形象地稱為“活電腦”。

39年來,田象霞從一個21歲的小姑娘變成群眾口中的“萬能書記”——濟南市天橋區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區聯合黨委書記、西區社區黨委書記,西區社區也在她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從一個人員復雜、管理混亂、基礎設施差的老舊小區,蝶變為有52家以群眾力量為主的社會組織、群眾樂居的全國文明和諧社區示范社區。

“在社區工作,不會‘喊’,不會做宣傳工作,就不能把群眾發動起來;只會‘喊’不去‘做’,攆著群眾干,久而久之,威信就會下降;實實在在給群眾做出樣子,遠比講多少大道理都強。”田象霞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正是通過做好群眾工作,在不斷優化的服務中激活群眾主動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才能造就如今“樓上樓下相融相親、左鄰右舍守望相助”的和諧新社區。

“移山”:信任是做好社區工作的基石

剛到西區社區時,給田象霞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社區里一座臭氣熏天的“垃圾山”。為了移走這座“山”,田象霞曾挨家挨戶上門,號召大家一起,但對著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大多數居民露出了不信任的神色。

“人員結構復雜,是當時開展社區工作的一個大難題。”田象霞回憶,西區社區的情況特殊,一些國棉、印染行業工人下崗轉入社區,互相不認識,又因工作上的變動而內心苦悶,更不用提這里“出門靠‘手電’,雨天‘水泥路’,晴天‘洋灰路’”的居住條件。

田象霞和社區工作人員明白,要想獲得群眾的信任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催著群眾干,不如帶著群眾干”的思路就此形成。“我是來給大家服務的,大家積極性不高,那就我來!”田象霞找來獨輪車先干起來,又親自借來小車,一車車裝滿推走。黨員群眾紛紛行動起來,幾天之內,裝了70輛大卡車的垃圾山被移出了社區,橫亙在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之間的那座看不見的“山”,似乎也正在一點點被移走。后來,在一次次的走街串巷中,田象霞了解居民的動態需求和生活情況后,在腦海中“歸類存檔”的同時,主動為居民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在我們社區,沒有田書記辦不了的事兒!”西區社區居民劉大姐說。

“群眾信任社區,社區的工作就好開展。”田象霞說。在推進老城區和棚戶區改造時,她與社區“兩委”班子一邊積極爭取政策,一邊挨家挨戶做工作。只用了1個月時間,社區200平方米的違章建筑和161個樓道的臨建小房全部拆除完畢。后來,社區里新建了口袋公園,規劃了停車位,還解決了冬季供暖問題,社區基礎設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建網”:在服務中讓社區群眾獲得幸福感

在田象霞心里,自己不僅是社區書記,更是群眾的“服務員”。也正是因為對居民的情況了如指掌,連他們平日的文藝愛好,田象霞也默默記在心里,又為西區社區確定了“文化型社區”的新定位,定期開展“三節一會”“三送一贈”等社區特色文化藝術活動。

今年70多歲的黑松江老人在退休后來到西村社區,如今已然是南村街道小有名氣的“作家”。別看老人只有小學文化,卻在社區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的感染下,萌生出文化創作的想法。“我們先后為他出了5本書,里面雖然只是一些短小精悍的順口溜等大眾文化作品,可能比不上知名作家,但為老人出書的這個過程,不僅感染了黑松江老人自己,也帶動起更多的居民積極主動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田象霞告訴記者,“通過打造‘文化型社區’,我們用優秀傳統文化來引領群眾工作,提高了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也提高了社區的凝聚力。”

不僅如此,西區社區還在各類隊伍創建中,積極培養“群眾領袖”,如社區居民自發組建了腰鼓隊、秧歌隊、合唱隊,還有義工奶奶護校隊、花剪子理發隊、義務巡邏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志愿服務隊伍達到25支;為了照顧社區鰥寡孤獨、重殘的困難群眾,她發起成立山東省首家“鄰里守望協會”,帶頭與社區黨員群眾一起為有需要的居民服務;社區退休黨員多,田象霞就通過評星、喜報等形式,讓他們贏得認可、收獲喜悅,提升他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隨著各種各樣的隊伍在西區織就起一張“網”,越來越多的居民在社區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崗位,成為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力量。

“社區工作靠群眾、群眾參與靠發動、發動效果靠活動;用個人的品格感召群眾、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群眾、用創新的思路凝聚群眾;靜下心來聽到位、敞開大門議到位、撲下身子干到位、工作成效評到位。”在工作中,田象霞總結出了一套以“三靠三用四到位”為核心內容的“象霞社區群眾工作方法”,

作為濟南市率先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的社區,2021年以來,田象霞與社區“兩委”班子又深入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健全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支部三級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組織架構,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條塊結合的黨建工作網絡。

寓管理于服務,在服務中讓社區群眾獲得幸福感,從而主動參與社區治理,一座管理落后的老舊小區,正向著精細化管理的方向不斷邁進。“社區服務工作沒有‘大工程’,從事的都是婆婆媽媽的‘小事業’。”田象霞說,“在我的眼里,所有工作的核心就是‘群眾’兩個字,我的初心始終是居民的娘家人、社區的熱心人、群眾的貼心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寫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水文章

◆尚小川2022年4月28日,位于山東省德州市的四女寺樞紐南運河節制閘和位于天津市靜海區的九宣閘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南來之水經南運河與...[詳細]
中國環境報 2022-05-23

濟南開展碳監測試點工作

本報記者季英德通訊員唐厚全濟南報道根據《濟南市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為比較城市地面高精度碳監測方法原理的優劣性、場景...[詳細]
中國環境報 2022-05-23

確保督察問題動態“清零”

本報記者董若義通訊員姚成蕓周麗華濰坊報道山東省濰坊市日前召開全市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推進視頻會議,調度生態環保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分...[詳細]
中國環境報 2022-05-23

“錯付”醫療費

“這次報銷的醫療費打到了我的賬戶上,醫院又找我要回去了,以前從沒有過。”去年11月,一名長期在淄博市職業病防治院就診的工傷患者,向醫...[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2-05-22

濟南司法行政系統防疫業務兩不誤

□本報記者姜東良梁平妮□本報通訊員王棟近日,疫情牽動著濟南市民的心。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山東省濟南市司法行政系統聞令而動、迎難而上...[詳細]
法治日報 2022-05-22

抗疫·生活

□楊金坤排隊做核酸檢測時,我的前面是一位滿頭銀發的老人。”見老人左手拿著“個人采樣信息預登記二維碼”打印紙、右手舉著一枝花,心情抑...[詳細]
法治日報 2022-05-22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工船交付

本報濟南5月21日電(記者侯琳良)5月20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工船“國信1號”在山東青島交付運營,標志著我國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5-22

大部分時段天氣利于夏收

5月20日,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正式啟動。中央氣象臺20日發布今年首份《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專報》,預計夏收夏種期間,大部分時段天氣條...[詳細]
光明日報 2022-05-22

“后悔來晚了!”

?上接第一版羅琳還及時將與國外當事人溝通的結果告知章大爺,逐漸打消了章大爺的疑慮。在取得了三方當事人的信任后,如何實現橫跨大洋三地...[詳細]
人民法院報 2022-05-22

車間飛來只菜鳥——學徒往事系列之二

到供銷社飯店上班第三個月,面工營生剛熟絡過來,組織安排我去縣城學車工,就是學開車床。飯店的師傅祝賀說,小王出息了。來到廠東南角的機...[詳細]
檢察日報 2022-05-22

人民至上的人權實踐

人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保障人的生命、價值和尊嚴,實現人人享有人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詳細]
檢察日報 2022-05-22

做孩子喜歡的好老師

■幼教領航者“有愛心,多用心,持恒心,富公心,做孩子喜歡的好老師。1984年,如愿當上幼師后,王翠霞以扎實的功底,潛心鉆研幼兒年齡與學...[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2-05-22

“小儀式”促“大轉變”,沂源舉辦集體婚禮倡文明樹新風

為鼓勵喜事新辦,弘揚健康文明、簡約適度的婚俗新風尚,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婚姻家庭文化,提升全社會文明程...[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2-05-22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 
    
    <object id="arwpy"><dfn id="arwpy"><ul id="arwpy"></ul></dfn></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