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5-21 10:21:05
原標題:校地齊協力 “靶向”促就業
來源:中國教育報
■關注大學生就業·高校行動
“我們下午還要去海信集團商討新的合作對接。”近日,正準備前往企業商談合作的青島大學合作發展處處長張燕向記者介紹,目前青島大學有800多名校友在海信集團工作,雙方開展的“海信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聯合培養已獲批教育部首批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兩項,有效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與就業的有機聯動。
在青島大學,這樣的校企聯動、校地互動合作,每學期都不斷得到新的鞏固和拓展。近年來,該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21屆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92.74%,其中本科生畢業去向落實率94.08%,連續六年保持增長。
“工作站”串起校地聯動就業體系
青島大學自動化學院2019級控制工程碩士生盧行遠,2021年10月通過校企聯合招聘會,與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三方簽約,今年4月正式成功網簽。“能如愿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我和家里人都非常開心,以后就在青島工作安家了。”盧行遠說。
“我們以入選教育部全國百所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布點監測工作為契機,充分發揮青島市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站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推動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青島大學副校長劉彩云說。
青島大學學生就業中心主任朱青文介紹,2016年學校與青島市政府共建全市首個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站,校地聯動共建就業育人大格局進入新階段。
在推動學生就業工作探索實踐中,工作站建立了“一站式”就業工作體系。工作站涵蓋工作人員、輔導員、學生職協三級組織體系,開辟就業傳媒服務、校園招聘服務、就業指導服務等5個服務窗口,發揮政策宣傳“廣播站”、信息采集“數據庫”、崗位配置“云平臺”、培訓指導“提升營”、專場招聘“會務組”、賽事活動“助推器”、靶向服務“直通車”7項職能作用,形成校地聯動畢業生就業工作平臺,為畢業生提供“一站式”就業服務。
“三平臺”構筑校地協同樞紐陣地
青島是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和國際性港口城市。青島大學緊緊抓住這一地緣優勢,強化校地聯動,精心構筑“三平臺”校地協同樞紐陣地,全方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
“我們針對實際情況,重點搭建了三大平臺。”青島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解濤介紹,一是搭建“專業調整服務平臺”,推動人才培養與區域發展無縫對接;二是搭建“市場雙選服務平臺”,推動校園招聘品牌化;三是搭建“雙百基地”服務平臺,推動學生就業多元化。
圍繞社會發展新趨勢和創新城市發展,青島大學優化102個專業設置,推進11個重點專業建設,培育5個新興專業,開設6個實驗創新班,實行校地共同培養,更好地對接社會需求。同時,工作站與200余家百家優質就業基地和百家創新實習實訓基地,搭建“雙百基地”服務平臺。
“很高興畢業能留在青島工作,我很喜歡這里。”來自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青島大學外語學院2018級日語專業本科生梁智官,2021年11月就通過學校舉辦的校園招聘會簽約青島海爾集團。
青島大學每年舉辦省級、市級大型招聘會5場,各類專場招聘會500余場,提供崗位7萬余個,為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空間。近5年來,該校畢業生留魯率達80%以上,留青率達60%以上。
“一對一”推動校地互通靶向就業
日前,青島大學舉辦了醫學醫藥類專場招聘會暨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交流座談會。這是該校“一對一”就業工程中“一院對一業”的具體活動之一,51家駐青、區市衛生健康醫療機構現場參會。青島大學黨委書記胡金焱走訪了參加此次招聘會的51家用人單位,并在座談會上與用人單位負責人深度交流,洽談崗位需求對接、教育實習培訓等合作。
“我們的‘一對一’工程,從新生入校就開始了,一直到畢業后的就業跟蹤。”青島大學副校長姜宏告訴記者,大一新生入校后,學校專業生涯教師團隊就開始向他們普及職業規劃知識。
該校還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特殊群體畢業生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實施“一對一”專項幫扶計劃,切實提供“一次個體咨詢、一次技能培訓、一次就業補貼、一次就業創業推薦”“四個一”服務。近3年為1300余人發放求職創業補貼共91.36萬元,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心理上和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促進特殊群體幫扶對象全部實現就業。
在談到未來學生就業工作時,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表示:“我們將繼續著眼于校地聯動就業育人大格局,進一步提升畢業生就業工作水平,促進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