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6日訊 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電子政務論壇暨數字變革創新峰會,將于4月8日在濟南舉辦。為展現數字政府建設領域最新成果,論壇將配套舉辦主題展覽,分享電子政務典型應用案例。
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指導意見》(國發〔2022〕5號)總體部署,青島市行政審批局堅持問題導向,讓市場主體的難點和堵點成為改革的發力點。推進行政審批數字化改革從“單個事項推進”到“場景集成創新”轉變,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手段,推進數據、技術、業務集成式改革,打破對某一行政審批事項碎片化、條塊化的單一改革模式,而是將某一類審批事項歸分為一個服務場景,著眼于申報、審查、審核、辦結、歸檔、審管互動等審批服務全生命周期,以流程再造推動實現全方位、深層次、系統化的數字化改革。
事項“標準化”,打造全市一個大廳
開展事項標準化梳理,形成服務規范,構建業務基礎。形成四端同源,線上線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的服務體系。建立政務數據共享供需對接機制,推進平臺深度對接和數據雙向共享,強化審批部門之間、審批部門與監管部門之間、監管之間政務數據共享,提高數據質量和可用性、時效性,實現辦事指南、服務流程、審批數據和效能評價四個標準化,將審批人員的經驗轉化為“外掛大腦”。
業務“數字化”,強化數字支撐能力
通過用戶、系統、數據整合,建設一站式工作臺,實現審批人員辦理所有審批業務的一口登錄。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實人認證、證照識別、自動歸檔等能力。依托電子簽署中心,實現在線授權委托、電子印章、電子簽署等服務。借助區塊鏈應用體系,解決行為記錄存證、問題溯源和數據互信等問題。搭建數字化場景輔助體系,創新一碼辦事、遠程勘驗、移動審批等業務。讓企業群眾感受到信息免填寫、材料免提交、后臺快速審等各個環節的提速增效,享受到全鏈條智能化審批服務。
數據“可共享”,破解數據復用難題
申請表不會填、反復填一直是困擾企業群眾的“煩心事”,為破解群眾辦事難題,通過借助WPS文檔在線生成和信息比對技術,對申請表單進行業務重構,實現身份數據“自動填”,歷史數據“選擇填”,共享數據“系統填”,申請人只需要填寫極少的內容,在線核對即可,以“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為例,經過數字化改造,5個辦理項表單平均“免填寫”率達到58%,其中“建筑垃圾處置核準(運輸)”“免填寫”率達到95%。
材料“免提交”,攻克材料規范堵點
申請人提交材料多、格式不統一、不規范往往造成申請人反復提報,為解決這一問題,對申請材料進行智能分類,屬于標準制式文件的,由系統生成統一模板、自動填充內容,屬于政府部門出具的結果文書的,系統通過關聯企業信息通過后臺自動獲取,無需申請人重復提交,屬于申請人自制材料的,政府部門提供已填好的“樣例材料”,輔助申請人完成材料提交,經過數字化改造,申請材料60%以上實現“免提交”。
智能“全幫辦”,提升供需雙側效率
通過引入人工智能,實現審批全過程幫辦。事先設置智能審查要點,在業務辦理過程中,人工智能機器人在后臺自動靜默檢測申請人是否符合申報條件、自動檢測申請材料是否蓋章等,申請人可根據智能檢測結果及時修正申報內容,一次申報通過率提高70%以上。在政府業務人員端,人工智能機器人根據審查要點,輔助審批人員快速開展業務審核,審批效率提高60%以上。
截至目前,青島已圍繞安全生產、社會組織、工程建設、人力資源、資質資格等7個領域整合200余項線上線下審批服務資源,實現了從“全程網辦”轉為“智審慧辦”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