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7日訊 近日,濟南交警歷城大隊洪樓中隊接指揮中心指令:花園路南側非機動車道一輛電動車與自行車發生交通事故,一人受傷已送醫院救治,肇事人員逃逸。
接警后,民警立即趕赴現場開展現場勘查。在事故現場,除了一輛自行車和一灘血跡外,再沒有遺留下任何有價值的證據。民警立即調取監控發現,7時30許,一名男子駕駛紅色電動車與一名老人駕駛自行車發生刮碰后,老人頭部著地,該名男子將受傷老人扶起后隨即駕駛電動車逃離現場。電動車車牌號碼模糊不清,無法辨認,無法通過車輛號牌找到逃逸者。該男子戴著頭盔和口罩,看不清面部,只能看清黑色頭盔上有白色品牌logo,這給破案帶來了不少難度。細心的民警梳理有利于破案的線索,發現該男子駕駛的紅色電動車比較明顯,市面上少見,并且穿著的服裝很像保安制服,民警決定從肇事者駕駛車輛和職業特點進行調查。
通過該男子的行駛軌跡,調取沿途監控,但是到了華信路后就進入了視頻盲區,周邊再無其他監控,至此,監控視頻線索中斷。民警隨后根據男子的特征和每天都會經過視頻盲區的特點,民警決定蹲守,每天早上6點不畏嚴寒準時蹲守在事發現場附近。然而,通過四天的蹲守,民警并沒有發現該男子以及紅色電動車,并且據中隊巡邏警力反映,沒有發現具有特點的紅色電動車。民警決定轉換思路,通過保安服以及消失在監控的時間,判斷此人很有可能是附近的保安,隨后民警對視頻附近的商場、寫字樓、小區等進行排查。當民警走訪到家居廣場時,發現一名保安眼神一直躲閃民警,并且走路姿勢與視頻非常相像,民警隨即上前詢問,發現該男子剛剛購買了一輛新電動車,有很大嫌疑,并且細心的民警發現在電動車上放著的頭盔,與監控視頻頭盔上的logo完全一致。“這人你認識嗎?”民警拿著手機里的監控錄像說。“不認識。”男子稱。“不是你嗎?”“不是吧,不是...”男子支支吾吾。經過民警的耐心說服教育,最終該男子對發生事故逃逸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
據肇事男子王某稱,事發當時,他與老人一同沿花園路逆行,在行駛至事發地點時,老人突然往左打把,王某躲閃不及,兩人撞在一起,老人頭部著地,王某與電動車滑了出去。王某隨后準備將老人扶起來,不料,旁邊一位老人說讓王某別走,他去叫人。王某一聽有人要來,擔心自己被打,就騎車逃逸了。回到家后,王某為逃避法律責任,把肇事車輛藏了起來,車牌卸下來,又重新買了一輛新的電動車上下班。
受傷老人已經69歲了,頭部縫了好幾針,正在家里養傷。王某因肇事逃逸將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目前事故正在進一步處理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