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5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介紹“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并回答記者提問。
山東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中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是山東省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任務、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突破的關鍵期,也是水利建設新一輪攻堅期、水利發展方式深刻轉型期,全省水利改革發展任務依然艱巨而繁重。同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明確提出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支持包括水利在內的“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機遇不可錯失。全省水利工作將以“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為目標,繼續以構建完善山東特色水安全保障體系為主線,堅持目標引領、問題導向,在深入調研、系統評估基礎上,扎實做好《山東省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和實施工作,一張藍圖繪到底,固根基、挖潛力,補短板、強監管,激活力、提質量,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持續補短板,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
山東以重大引調水工程、重點水源工程為骨干,以各類中小型供水工程和非常規水源為補充,進一步打通水系,優化水網,加快完善“四方連通、全省一體,多源調劑、統籌兼顧”的全省水資源調配格局。著眼消除防洪隱患,開展水利工程病險隱患排查和安全鑒定,實施防洪水利提升工程,加快構建以河道、水庫、堤防和蓄滯洪區為架構的水旱災害防御工程體系。繼續實施一批中小河流治理,統籌推進小型涉水工程綜合治理,提升超標準洪水應對能力和洪澇災害防御能力。
深入抓節水,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以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抓手,細化實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舉措,減少水資源的粗放使用和無效供給,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優化供水結構,合理有序使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積極利用非常規水、退減被擠占的生態用水,逐步降低過度開發河流和地區的開發利用強度。圍繞農業、工業、城鎮等重點領域和取、供、輸、用、排水各環節,強化農業節水增效,推進工業循環利用,加強城鎮節水降耗,深入挖掘各行業各領域節水潛力。加快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實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開展中型灌區骨干灌排設施提檔升級,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基礎支撐和有力保障。
大力保生態,構建人水和諧綠色發展格局
把加強治水管水能力建設放在優先位置,推動水利發展由過度消耗資源生態、滿足“量”的需求為主,向注重發揮綜合效益、滿足“質”的需求和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轉變。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做好水土保持、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與修復、河湖生態流量監管與生態調度等工作,實施流域區域水資源承載力綜合評估,建立水資源承載力分類分區管控體系。持續推動河長制湖長制“有名”“有實”“有能”,深化部門、流域和區域聯防聯控,推動河湖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不斷改善河湖健康狀況。
積極促改革,破除制約水利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積極推進水價、水權、投融資、水利工程產權和行政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建立節水激勵機制,健全水旱災害預警調度機制,強化監測預報預警、水工程調度和防汛搶險技術支撐機制,探索建立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機制,切實發揮水工程攔洪削峰作用。加快數字水利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洪水、干旱、水資源等監測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數字水利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