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商報
2025-02-21 10:00:02
原標題:山東省屬企業以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來源:山東商報
原標題:山東省屬企業以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來源:山東商報
蛇年春節后首個工作日,全省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會上強調,創新是改革最本質的要求。要加力推動科技創新,建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機制,用活用好省科創基金,聚焦科技前沿領域,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發揮好濟青煙等市的帶頭作用,更多爭取國家創新資源。要加力推動產業創新,深入開展產業鏈突破工程,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機制,統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標準化建設、品牌建設,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
在日常工作中,山東各省屬企業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綠色轉型和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競爭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張雨
山東港口引領創新實踐
山東港口青島港在推動港口發展的道路上,始終堅持以自主創新為導向,持續激勵廣大職工結合工作實際,大膽創新、推進技術變革,從“小”做起,從“新”做起,讓新質生產力在海港不斷厚植生長。
在尋求信息化領域突破的道路上,董礦公司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一直以來,董礦公司積極向國內外先進的干散貨碼頭看齊,不斷在尋求突破。以往堆場貨物堆存緊張、空場地少時,會通過在生產系統上輸入流向號來控制過磅,但會有許多過空磅的車輛在不清楚現場情況下依然上磅,導致停車場秩序混亂,影響服務質量。針對此類情況,董礦公司與云港通對接,告知出入港車輛是否可以過磅及暫停過磅的原因,科學規劃時間,有效解決了堆場內交通擁堵,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日照港在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日照港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綠色低碳為引領,加大科技創新應用,推動傳統港口向智慧綠色港口迭代升級。
在日照港的集裝箱碼頭現場,新能源設備的應用成為了新的亮點,“綠巨人”“綠色大力士”隨處可見,各類新能源設備競跑綠色低碳新賽道。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了解到,踐行新發展理念,日照港加快運輸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大力實施“油改電”“油改氣”等,推進裝卸設備純電驅動替換燃油驅動,投用新能源集卡車、正面吊電動叉車等,實現港區機械設備綠色清潔化。
日照港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還做出了更多嘗試。聚焦綠色低碳發展,日照港加快船舶岸電建設使用,切實推動岸電常態化使用,減少船舶在港期間污染排放;針對換電集卡車能源補給需求,配套建設換電站,電動集卡司機通過微信“掃一掃”功能,數分鐘便可完成換電流程。
煙臺港同樣抓住了“新質生產力”這個關鍵引擎,推動港口長遠發展。煙臺港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一系列技術革新和業務創新,提效率、促綠色、保安全,為港口長遠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近期,煙臺港艙口監控系統、無人值守磅閘一體化系統等一系列創新項目的成功應用,為港口作業安全、高效再添新助力。據悉。之前散貨船舶裝卸,岸邊都是大型設備,作業半徑廣、艙內盲區多,靠專職指揮手充當眼睛增加了成本,現場安全難以管控,而有了艙口監控系統,極大地為工作帶來了便利。
艙口監控系統通過升降控制器實現鏡頭的自由伸縮,深入船艙內部,有效消除了攝像死角,同時借助5G通信模塊實現高清視頻畫面的高速傳輸,為艙內清艙設備和艙口監控提供了全覆蓋的無線網絡支持。這一創新不僅大幅降低了生產安全隱患和人工成本,更為煙臺港的高效、綠色發展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山東黃金發揮創新驅動力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科技與工業領域,科技創新始終是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而質量與標準則是穩固發展的壓艙石,是通往卓越的必由之路,為企業賦予市場競爭力,讓創新成果在堅實的基礎上穩健前行,支撐產業的可持續繁榮。
選冶實驗室作為集團選冶研發的重要技術支撐力量,始終秉持“精研細作,創新突破”的理念,致力于為集團選冶企業發展提供最前沿、最精準的技術服務,推動集團選冶技術向更高質量發展。
在行業標準制定方面,選冶實驗室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躋身行業前列。2024年度選冶實驗室牽頭負責的《金礦石礦物參數分析方法第1部分:組分分析》行業標準制定立項已獲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實現了選冶實驗室牽頭制定行業標準的“零的突破”,此標準的制定也是工藝礦物學研究領域標準的“零的突破”。選冶實驗室在工藝礦物學檢測的行業標準制定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據介紹,工藝礦物學研究是選冶流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通過對礦石的礦物組成、結構構造、嵌布特征等進行深入分析,為后續的選礦工藝設計、冶金流程優化提供科學依據。
選冶實驗室積極引領該行業標準的制定與完善,匯聚了一批資深的礦物學專家和技術骨干,深入研究國內外先進的檢測技術和方法。該標準的制定,不僅在國內有效規范了行業生產流程,提升整體質量水平,還為國際同行提供了重要參考,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在工藝礦物學檢測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這一標準的建立,引導著企業在礦石檢測和分析環節更加科學、規范,有效提高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選冶工藝的優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獲得CNAS資質認可,更是選冶實驗室發展歷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據悉,CNAS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是國際實驗室認可機構,其認可代表著實驗室具備了符合國際標準的管理和技術能力。選冶實驗室為了獲得這一認可,在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上投入了大量心血。從人員管理、設備維護,到文件控制、質量監督等各個方面,都嚴格按照CNAS的要求進行梳理和完善。通過加強對檢測人員的培訓和考核,確保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引進國際先進的檢測設備,定期進行校準和維護,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采用內部審核、管理評審和外部能力驗證等方式,不斷發現和改進實驗室管理和檢測工作中的問題。
華魯集團布局改革創新
2月5日,華魯集團黨委召開會議,傳達宣貫了全省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統籌安排復工復產、穩外貿、穩增長等重點工作,力爭首季“開門紅”、全年“滿堂彩”。
華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樊軍在會上表示,今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收官之年,集團上下要對標會議關于改革創新工作的要求部署和國企深化改革重點任務,定目標、明舉措、抓落實,確保改革取得實效。要扎實推進重點改革任務。按照會議要求部署,在完善內控體系、健全境外投資管理制度等方面著重用力,在市場化經營體制建設上持續發力,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要加快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速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在高層次人才引進、高等級平臺建設、高規格項目合作、高附加值產品轉化等方面全面發力,因地制宜布局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環保等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進入門檻的產品,不斷提升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綠量,提升綜合競爭力。要調整狀態、收心聚神,力爭實現首季“開門紅”。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搶時間、搶進度、搶市場,快速推動復工復產,加快開發國際市場,不斷提高運營質量,提升經濟效益,力爭一季度“開門紅”。
記者了解到,華魯集團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十四五”以來,集團研發投入76.8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0%,占營收比重保持4%以上,創新成效持續顯現。2024年,集團新獲藥品批件59個、新獲專利175項,11個產品、13個品規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均創出歷史新高。化工板塊50余項研發成果得到工業應用,醫藥板塊33個新藥品成功上市,銷售收入超8億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科技創新的加持下,集團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占比增長至50%以上,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