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5-02-12 08:56:02
原標題:解讀威海春節消費活力密碼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解讀威海春節消費活力密碼
來源:齊魯晚報
李孟霏 潘佳蓬 威海報道
剛剛過去的蛇年春節,威海消費市場活力十足。據威海市商務局數據,春節期間重點監測的14家商貿企業累計銷售額達6.79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家電、數碼產品以舊換新銷售額突破1.2億元,成為拉動消費的“隱形引擎”。這一數據背后,不僅是傳統年貨消費的回歸,更折射出政策創新與消費升級的深層互動。
文化IP與供需共振
傳統消費亮出“年味經濟牌”
春節期間,威海各大商圈化身為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的融合試驗場。威高廣場的“舞龍舞獅·財神巡游”、棲霞街的漢服巡游與非遺市集,將民俗活動轉化為客流引擎,帶動服裝、食品類銷售額分別增長13%和26%。值得注意的是,“非遺”元素成為消費升級的關鍵詞:在熱門打卡地——棲霞街,某餐廳推出的“開運火鍋”“招財甜品碗”等限定菜品中,傳統紋樣與現代餐飲碰撞出高價附加值,單日客流量突破1.5萬人次。
這種“文化賦值”現象與全國趨勢同頻共振。商務部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非遺主題團購套餐訂單量同比增長12倍,而威海本地餐飲企業通過“年夜飯+非遺展演”模式,將包間預訂率推至100%,美團平臺“年夜飯”搜索量同比激增73%。“消費者不再只為食物買單,更在為文化體驗付費。”威海棲霞街內的一家飯店經理說。
政策補貼撬動綠色轉型
新消費有了“科技變量”
如果說年貨消費是春節經濟的“基本盤”,那么以舊換新政策則展現了消費結構的質變。1月20日,山東省新政將洗碗機、凈水器等綠色家電納入補貼范圍后,威海家電以舊換新銷售額達7259萬元,手機、智能穿戴設備銷售同比增長超400%,3000-6000元中高端機型成主力。在三聯家電威海門店,市民李女士的經歷頗具代表性:通過疊加國補、平臺券和商家讓利,她以5499元購入原價6999元的手機,“相當于用一部舊手機換來了30%的折扣”。
這一現象背后是政策設計的精準發力。與2024年相比,2025年補貼范圍從大家電擴展至數碼產品,補貼比例提升至15%,且突破“指定品牌”限制,形成“政府搭臺、企業讓利、消費者獲益”的閉環。
供應鏈重構搭配南北互動
消費市場體現“韌性密碼”
消費火熱的另一面,是供應鏈能力的躍升。在威海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企業通過“提前備貨萬件商品+智能分揀系統”,將年貨節日均單量從6000單提升至1.1萬單,進口糖果、洋酒等“洋年貨”通過社區團購直達鄉鎮和市民餐桌。這種“全球選品、本地配送”的模式,讓威海消費者在春節期間同步享受到了“北海道生巧”與“乳山海蠣”的混搭年味。
更具啟示性的是南北消費特征的融合。當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吸引威海游客北上時,威海本地商圈的““冰雪消費季”同樣吸納了大量南方客源來看雪。記者從威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獲悉,2025年1月28日-2月4日,威海航班總數36次,入境外國人數1496人,外國游客體驗漢服拍照、糖人手作的場景,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
2025年的春節消費季,威海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比數據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座城市展現出的經濟韌性——通過文化賦能激活傳統消費,借助政策創新開拓增量市場,依托供應鏈升級打破地域邊界。
如何讓“開門紅”變成“年年紅”?對此,相關網友建議:推動補貼從“普惠式”向“績效導向型”轉變,同時加強二手商品回收體系建設,避免資源浪費。也有網友認為:“當‘過年’變成一種經濟現象,大家需要的不僅是短期熱度,更是將春節動能轉化為全年消費活力的制度設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