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5-02-12 08:55:02
原標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青島日報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是黨和國家一項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決策部署。青島,這座擁有200余萬名產業工人的實體經濟大市、制造業名城,以先行先試的勇氣與擔當,搭平臺、筑賽道,育才強技促創新,奮力鍛造新時代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撐、注入澎湃動能。在青島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過程中,許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國家榮譽稱號,全市培育大國工匠4名、各級工匠9000余名,高技能人才與技能人才總量占比提升到35.74%,推出職工創新成果10萬余項,在全省產改評估工作中保持第一。
競賽激發活力,萬項賽事集聚高質量發展勢能
勞動和技能競賽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助力。青島市總工會緊緊圍繞這一重要抓手,在全市各行各業蓬勃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引領百萬職工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奮力馳騁。
以賽促干,深度融入全市中心大局。站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高度,將勞動競賽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合示范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緊密融合,圍繞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精準發力,組織開展各類勞動和技能競賽萬余項。在青島地鐵工程、海底隧道等重點建設項目中,勞動競賽成為推動項目進展的強大動力。每年千余家企業近30萬名職工參與競賽,以競賽為載體,比質量、比安全、比進度、比創新、比文明、比管理,成為全市各級工會組織積極作為的生動寫照。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青島市總工會形成了一批深受職工歡迎、企業支持、社會認可的競賽新模式,為青島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賽賦能,著力打造建功圓夢高地。以技能競賽為核心,積極為廣大勞動者搭建廣闊的建功立業平臺,助力他們實現技能報國的夢想。作為山東港口青島港實華原油碼頭公司儲運一隊維修班班長,王兆軍帶組在第十三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流體裝卸工職業技能大賽全國總決賽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名。這場匯聚了全國12個省20支代表隊的決賽,競爭異常激烈。王兆軍在眾多高手中拔得頭籌,充分展示了他高超的技能水平,也是青島市總工會長期以來致力于推動職工技能競賽發展、引導勞動者走技能成才之路的縮影。近年來,青島市總工會圍繞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構建起以市級競賽項目為引領、區市和行業競賽為重點、企業競賽為基礎的多層次競賽體系,為廣大技術工人提供了展示風采、切磋技藝、提升技能、建功立業的舞臺。
以賽聯心,廣泛構建交流合作橋梁。勞動和技能競賽不僅在國內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還是青島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梁。2024年12月18日,第三屆上合組織國家職工技能大賽在青島舉行,來自14個國家的職工代表齊聚一堂,以賽會友。大賽通過賽訓結合、技能交流、專題講座、企業走訪、文化參觀等形式,為各國職工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平臺。此外,青島市總工會積極拓展對外交流渠道,先后與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工會組織開展友好交流與合作;承辦“世界海員日”主題活動,為10余個國家的中外海員提供貼心服務。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增進了與國外工會的理解和互信,也為青島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良好聲譽。
創新引領發展,十萬余項成果助力城市產業轉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青島市總工會通過搭建創新平臺、開展群眾性創新活動、完善創新激勵機制等,充分激發職工創新創效活力,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積極搭建創新創效平臺,激發創新活力。構建“五位一體”職工創新創造體系,在這一體系的推動下,全市涌現出市級以上全員創新企業70家、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270個、創新型班組150個、職工創新能手100個、職工創新成果10.3萬項。這些創新主體活躍在青島的各個產業領域,匯聚成推動城市創新發展的強大力量。各級創新工作室猶如創新的“孵化器”,年均培育應用職工創新成果5000余項。青特集團青島大工匠王京京領銜的“創新工作室”在重型商用車驅動橋總成關鍵技術等領域取得了36項創新成果,“拿下”國家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三年累計為公司增加效益近2億元。
深入開展群眾性創新活動,鼓勵全員參與。群眾性創新活動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堅實基礎。青島市總工會積極鼓勵職工圍繞生產工藝改進、產品設計和設備更新維保等方面,常態化開展“五小”創新活動。2024年,全市職工在群眾性創新活動中表現出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9097項。舉辦首屆青島市職工創新創業活動周,吸引全市96家企事業單位參與,展出實物模型和影音資料千余種。在省職工創新創效競賽中,涌現出優秀創新成果30項,其中特等獎1項,這些成果為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青島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建立完善創新激勵機制,保障持續發展。建立科學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出臺《青島市職工全員創新競賽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在決賽中獲得全員創新企業賽道前10名的,由青島市總工會分別給予30萬元創新資助資金;在決賽中獲得創新工作室賽道前20名的,分別給予3萬元創新資助資金。每年出資千余萬元,專項用于青島工匠人才培育和全員創新企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職工創新成果轉化。通過“真金白銀”的投入,吸引了更多的資金、技術等要素向創新領域集聚,形成了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有力保障了產業工人創新活動的持續開展,進一步增強了產業工人的創新能力。
技能創造未來,百萬技能人才筑牢發展根基
實現高質量發展,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是核心競爭力所在。青島市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全力培育壯大技能人才隊伍,為城市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完善培育體系,拓展成才渠道。為打通產業工人成長成才的通道,制定《“青島工匠”培育工作暫行辦法》等20余條培育配套措施,構建起“青島(大)工匠”“齊魯(大)工匠”“大國工匠”三級梯次培育工作機制,許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國家榮譽稱號,張連鋼獲評“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2人入圍大國工匠培育對象,11人榮獲省級工匠稱號,市級以上工匠培育達511人次,儲備工匠人才突破9000人。印發《青島市產業工人賦能成長工作方案》,構建“4+1+1+N”職工賦能體系,全方位貫通工匠人才引、育、管、用全鏈條的人才生態鏈,建成由1個省級、9個市級、26個區級工匠學院為主體的工匠學院矩陣體系,成立全省首個工匠學院聯盟。目前,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172.3萬人、高技能人才61.6萬人,均居全省首位。
深化產教融合,強化人才支撐。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發展理念,積極推動教育與產業深度對接,實現協同發展,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55家,全市省級公共實訓基地增至21家,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年實訓能力達1萬人次以上。推進中職學校提質擴優、高職辦學規模擴增等六項工程,目前全市擁有高職院校11所,中職學校51所;高職在校生規模達11.6萬人,中職在校生規模超過11萬余人。支持校企共同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參與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分別達到28個和92個,年培養規模達2000人。實施“求學圓夢行動”,投入資金2815萬余元,補助近萬名一線職工在職讀大學,為產業工人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平臺和上升通道,助力他們實現人生價值。
厚植成才沃土,激發人才活力。牽頭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編制實施全市產改“五年規劃”,集聚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平臺優勢,全方位全領域為產業工人成長賦能。設立了全省首個城市工匠日——7·26“青島工匠日”,每年開展“致敬工匠”“匠星閃耀”等八大板塊活動,引領全城關愛工匠人才,學習工匠精神,關注創新成果。社會地位和政治待遇的提高更好激發出產業工人的主人翁精神,積極推薦高技能人才擔任各級黨代表、政協委員等,參與社會事務管理,青島市3名黨的二十大代表中,產業工人代表2名。
技能強市,產業報國。新型產業工人隊伍是打造以先進制造業為主要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中堅力量,青島工會將以“打頭陣、當先鋒”的責任擔當,持續統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以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引領,持續培育規模宏大、技能精湛、素質優良的產業工人大軍,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根基,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貢獻力量。 (唐文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