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5-01-26 09:19:01
原標題:日均2000單,八成是海鮮!春節將至,青島這個市場快遞最火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日均2000單,八成是海鮮!春節將至,青島這個市場快遞最火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25日是周六,清晨5時30分許,32歲的韓寶明和同事就忙碌了起來。春節臨近,市區各大農貿市場中,韓寶明所在的埠西市場快遞最為火爆,日均快遞單量維持在2000單以上。其中,八成是海鮮,兩成為啤酒。為了盡快把市民的心意送到親人手上,青島順豐增加人手、加派車輛,讓快遞早些到家。
買完海鮮直接發快遞
25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埠西市場,市場內人流如織,海鮮攤位前擠滿了選購海鮮的市民。“買點螃蟹、魚蝦寄回去。”老家在湖南的趙先生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因為工作原因他沒法回家。為了讓家人在團圓日能吃上青島海鮮,他特意一早趕到市場,精心挑選了螃蟹等物品,用泡沫箱打包好。隨后,趙先生拎著泡沫箱來到一旁的青島順豐快遞點。“真是太方便了,買完了直接在市場里就能快遞。”趙先生把泡沫箱交給快遞員后,轉身又去購買了冰塊。快遞員韓寶明迅速封箱,只聽見膠帶吱吱作響,很快泡沫箱就打包好了。趙先生掃碼填寫寄件信息后,手續就辦完了。
快遞員“上廁所都一路小跑”
二十平方米左右的快遞點內,身穿工裝的快遞員忙碌而有序,封箱、稱重、填單……每一個步驟,快遞員操作起來游刃有余。
韓寶明在打包海鮮快遞。
“平時一般是六名快遞員,春節高峰來臨后,我們又增派了兩名人員。”青島順豐速運金鼎片區負責人相瑜介紹,最近一段時間,埠西市場快遞點迎來了高峰,日均快遞單量2000多單。他們根據往年情況,提前制定了應急預案,除了增派人手,還安排了流水發車,確保所有物品能在第一時間寄出。
韓寶明今年32歲,已經在青島順豐干了9年。他告訴記者,每年進入忙年時段,埠西市場的快遞量都會明顯上升。為了讓市民的“心意”能盡快送到親人手上,老家在河北邢臺的韓寶明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和同事一道,將一直堅守在快遞點位上。
“最高峰時,我一個人一天處理了300多單。”常年工作已經讓韓寶明練就了“超快”手法,遇到有的寄件人忘記拿身份證、老年人填寫速度慢,他會不厭其煩手把手指導。最忙時,韓寶明和同事從清晨5時30分一直工作到晚上10時許。“忙年時段都這樣,為了確保攬收快遞盡快發出,我們給所有快遞員送盒飯。”相瑜告訴記者,忙碌時快遞員們連出門去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上廁所都是一路小跑。“干得多賺得多,看著大家采購時滿意而歸的表情,我們也很高興。”韓寶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已經在青島扎下了根買了房子。
市場快遞量“遙遙領先”
埠西市場自開業以來,憑借豐富多樣的品類以及海鮮新鮮度,在青島乃至周邊地區樹立起了良好口碑,近年來更是晉升為網紅市場,外地游客紛至沓來,海鮮已成為埠西市場最亮眼的招牌。
埠西市場海鮮攤位前顧客絡繹不絕。
梳理市區各大農貿市場的快遞量可以發現,埠西市場的快遞量“遙遙領先”,是市區快遞“最火”的市場。“進入忙年時段后,日均2000多單,其中八成是海鮮,另外兩成是啤酒。”相瑜告訴記者,海鮮運輸對保鮮要求極高,順豐投入大量專業資源,精心設計了一套科學完善的包裝方案,極大地提高了海鮮在長途運輸過程中的存活率,這無疑增強了青島海鮮在全國市場的競爭力,拓寬了銷售版圖。
而在運輸時效上,青島順豐持續發力,通過大數據分析、智能路線規劃等高科技手段,不斷優化運輸路線,同時加大車輛投入,確保運力充足。無論是運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是偏遠地區的小城小鎮,都能讓青島海鮮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游”到客戶手中。
快遞助力海鮮生意紅火
埠西市場里,琳瑯滿目的海鮮讓人有些應接不暇。42歲的王女士經營著一方十平方米左右的海鮮檔,她站在攤位前,有條不紊地應對著熙熙攘攘的顧客。為了在春節這一傳統旺季中搶占先機,王女士每天雷打不動在清晨6時出攤,一直忙碌到晚上9時,其間幾乎沒有片刻閑暇。王女士的丈夫負責進貨重任,深夜11時30分準時出發,奔波于各個貨源地,只為給攤位帶回品質上乘、新鮮至極的海鮮,保障第二天正常經營。
曾經,王女士在埠西市場賣海鮮只能等著顧客上門,生意輻射范圍狹窄,彼時,春節高峰一天的營業額也不過八千至一萬元。隨著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特別是青島順豐的深度助力,王女士的海鮮生意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如今,她一天的營業額能輕松達到過去的三倍,通過快遞發貨的訂單占比達90%。對此,王女士由衷感嘆,沒有快遞業的蓬勃發展,自己的海鮮生意不可能像如今這般紅火。不僅是商戶,前來發快遞的市民也感覺方便不少。(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記者 徐美中 攝影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