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23-11-02 15:35:11
原標題:濟南多個開發區擴容,對產業發展意味著什么?
來源:濟南時報
原標題:濟南多個開發區擴容,對產業發展意味著什么?
來源:濟南時報
濟北經濟開發區擴容近3倍,槐蔭經濟開發區擴容近5倍……今年以來,濟南6家省級以上開發區紛紛“擴容”。開發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對示范引領更大力度改革開放具有重要作用。某種程度上來講,其擴容不僅僅是空間的簡單擴展,更重要的是產業承載能力的提質升級,也意味著產業發展站上更大更高能級平臺。
擴容彰顯推動產業發展的雄心
4月11日,省政府批復,同意調整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濟南臨港經濟開發區、濟南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調整后,三家開發區面積均實現大面積“擴容”;5月18日,省政府批復濟南濟北經濟開發區進行擴區調區的請示。調整后,濟北經濟開發區面積擴容近3倍;5月24日,省政府批復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進行擴區調區的請示。調整后,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面積擴容近5倍;7月27日,省政府批復,同意調整山東平陰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調整后,山東平陰經濟開發區的面積擴容近3倍……
開發區產業集聚度高,能吸引外資入駐,推動其提質升級的意義不言而喻,擴容只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也彰顯出我市推動工業和實體經濟加速突破的雄心。
產業升級助力高質量發展
我市現有省級以上開發區13家,其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家,省級經濟開發區8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家。各開發區堅持“集聚集約、錯位協同、功能互補、全域特色”的布局原則,致力于打造成為高端產業主戰場、對外開放主陣地、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以我市最早設立的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例,經過30多年的發展,濟南高新區跑出了一條產業立區、產業強區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數據顯示,2022年,濟南高新區“四新”經濟增加值實現694.3億元,同比增長12.5%,占GDP比重42.9%。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達到25.3%,占比達到27.7%,超濟南市19.7個百分點。
此外,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及相關產業營收達到600億元;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書寫著新時代鋼鐵工業發展的新篇章;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已形成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濟北經濟開發區集聚了旺旺、統一、康師傅等160余家國內知名的食品企業……
毫無疑問,以濟南高新區為引領的各開發區,已成為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推進產業集聚優化的一面旗幟,一方面推動著我市產業不斷提質升級,另一方面也勾勒出這座城市不斷前行的發展曲線。
創新驅動提升綜合競爭力
工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工業興則城市興,工業強則城市強。濟南現有41個工業大類。目前,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主導支柱產業”總規模達1.4萬億元。
視野聚焦到我市開發區,依托雄厚產業和科技基礎,我市開發區在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先進材料等主導產業,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搶先布局人工智能、超級計算、量子科技、區塊鏈、氫能源、空天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前沿產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合競爭力上,《山東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21—2025年)》顯示,到2025年,濟南、青島、煙臺開發區要在全國開發區發展排名實現整體前移,工業總產值超1000億元的達到6010家左右,其中超5000億元的開發區3家、超3000億元的14家。要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5+5”現代產業集群,造就一批領軍型企業和知名品牌。重點產業集聚度明顯提升,開發區前三位主導產業集聚度提升到70%以上。
如今的濟南,正進入到新舊動能轉換的深水區,亟須一批經濟發展的新領頭羊,一批帶動力強的工業項目。作為全市最具競爭力的創新高地、產業高地,開發區,前景可期。
(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趙尚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