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19-11-21 10:04:11
作者:楊軍國
曾經一部風靡全國、家喻戶曉的電視劇《闖關東》,再一次令許許多多漂泊在東北關外的游子們對故鄉魂牽夢縈,思鄉更濃。據說當年不畏險惡、九死一生闖關東的,山東人就占了十之八九。我的曾祖就是闖關東的一員,后來病故后,爺爺才從山東來到東北這片黑土地。我的奶奶今年九十三歲了,耳不聾眼不花。每天飯后自己就拿出大煙袋按上煙葉,美美的吸上兩口。她總說吸大煙袋就是跟東北老娘們學的。俺們山東老家可不興這個(和兒孫們嘮嗑她也這樣說),女人吸煙會叫人笑話。
家里有稀客吃飯女人是不能上桌的,那是孔孟之鄉啊。不像東北,公公、兒媳、小子可以坐一塊吃飯。冬天燒大炕不論男女老幼可以擠在炕上嘮嗑看電視的。我知道,奶奶的娘家是山東棗莊的,每當老人家說起家鄉的人和事都是滿滿的精氣神。對故鄉的一草一木一風俗記憶猶新,左鄰右舍面前簡直就是一個山東廣告代言,孔廟,泰山,大運河滔滔不絕。她喜歡看電視,每到天氣預報,有時情不自禁用手杖指著地圖雞嘴的下方,:”看看,老家又是高溫了“,”又旱了不知今年收成怎么樣“。
越是歲月增長,越是思鄉愈濃!
奶奶愛吃山東大煎餅,幾十年了,東北的吃食習俗都沒改變的了她,每次飯桌上都得有煎餅,有時玉米面的,大米面的五谷雜糧的,當然啦,更少不了一瓶香噴噴的蘸醬。長白山風景區擴建我們喬遷新小區后,每年夏秋兩季奶奶都要在小花園里培上兩壟大蔥,一壟自己吃,另一壟就送給她那些也愛吃煎餅卷大蔥的親友們,原來他們有的來自沂源縣,費縣、有的來自滕州、兗州。雖然來自四面八方,坐下來一說話,個個都帶著老家山東的地方口音。
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親吶!盡管都已是耄耋之年,一張煎餅卷大蔥卻也勾起他們望鄉無盡的思緒。而對于奶奶來說,一張煎餅雖薄,那個特殊年代卻是能救命的奢侈品。奶奶當年就是揣著五個煎餅卷一把地瓜干,牽著不滿八歲的二叔,坐火車一路北上,經濟南過沈陽到通化,最后才來到吉林白山的。三天三夜的火車,期間還要在沈陽,通化換乘,那年在通化火車站下車時,離出站口不遠,一個叫花子模樣的男子正走著走著倒在了路邊,奶奶背著二叔從他身邊經過,沒幾步又退了回來,從二叔的小挎包掏出一個煎餅卷,遞給那個人,一陣狼吞虎咽后,才知道那個人是河南蘭考的,也是來東北找親戚的,好幾天沒飯吃,,只在火車上喝了三天免費開水,餓暈過去了。奶奶一個卷餅卷救活了一個人!最令我們佩服的是,奶奶大字不識一個,一個普普通通的山東鄉下婦女,下車后頂著零下近四十度的風雪嚴寒,趟著沒膝深的大雪,在漫無邊際的原始森林里,一路蹣跚的終于找到爺爺住的地方。那是一個不算寬敞的地窨子里,看到她和孩子都快凍僵了,爺爺也落淚了。其實奶奶這次就是探探路,不久之后,就又一個人回到山東老家,將孩子們陸續接了來。用她那山東婦女特有的耐勞吃苦和聰穎智慧,將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奶奶目不識丁,可是愛聽戲。你別看二人轉在東北有多火,奶奶不喜歡。他就喜歡山東家鄉的戲曲。頭些年二叔林業局獎勵一臺收音機,就放在奶奶屋里。讓大姑每回給調收山東人民廣播電臺,當聽到唱”馬大寶喝醉了酒,“也情不自禁跟著哼唱,聽到”當里個當,當里個當,表一表好漢武二郎“,有時端著飯碗,也側著耳傾聽。隨著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奶奶的娛樂設備也不斷升級,從當初的收音機到卡帶,從DVD碟片到現在的手持式播放器,唯一不變的就是山東元素。也是藏在老人家心里的思鄉情愫。為了滿足她的心愿,大姑出差廣州時經過山東,特地購買了柳琴戲,呂劇,山東快書等優盤。
我們家就住在長白山下腳下,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每天聽到我們家”老山東“哼哼著山東戲,真是我們的福。
老家山東的發展一直在全國很亮眼,海港,旅游,高速、高鐵的發展更是領先東北不是一兩步了。真為家鄉齊魯大地的大騰飛高興!
歡迎家鄉的父老鄉親來長白山做客!老山東歡迎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