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17-11-18 08:43:11
館陶路38號交運愛心公廁
市南區新改造投入使用的公廁都設置了多種功能。記者 孫啟孟 攝
公廁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的高低關乎城市形象、關乎群眾切身感受,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面子”,更是事關群眾生活的“里子”。昨日,記者從市城管局獲悉,為讓廣大市民群眾有更大的獲得感,使青島成為“讓本地人自豪、讓外地人向往”的更加美麗的海濱城市,我市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大力開展“廁所革命”,新增公廁593座,實現城市公廁空間布局更加合理,設施設備更加完善,服務管理更加精細,如廁體驗更加舒適、人性,將公廁建設、農村改廁和服務管理打造成惠民利民工程。
市區公廁整體數量不足
2008年,市內公廁全部免費開放,并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將公廁產權下放至各區、市,公廁的規劃、建設和日常管理維護由各區、市負責,市級負責服務標準制定、日常檢查考核等。截至目前,我市市區共有各類公共廁所643座。其中,市南區112座、市北區108座、李滄區113座、嶗山區34座、城陽區43座、西海岸新區177座、其他移動公廁等56座。按照3-5座/平方公里的行業建設標準,目前,市區公廁整體數量不足,缺口大約在500座,且分布不均,有些公廁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造,使用至今,設施設備老化嚴重,服務功能不完善,整體檔次偏低。每年的旅游旺季,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無法滿足市民及游客的需求,也一直是居民和游客投訴的熱點之一。
市區三年新增公廁593座
“內急”找不到廁所,找到廁所又要排長隊,是不少人出門在外頭疼煩心的事。為切實解決市區公廁布局不均、廁位緊張造成的“如廁難”問題,“美麗青島三年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堅持問題導向,指導各區認真開展公廁需求調研、掌握公廁缺口數量,制定了市區三年新增593座公廁的奮斗目標。
在合理規劃布點新建公廁的同時,針對部分地段因規劃或實際條件造成的公廁無地可建問題,市城市管理局積極與中石化青島分公司和青島交運集團進行對接,就推進兩個單位在市區所屬站、所的內部廁所對外開放達成合作意向。目前,市城市管理局已對兩家企業所屬的90余座內部廁所進行了實地勘驗,在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和周邊如廁需求的前提下,初步確定了40余座擬對外開放廁所。下一步將就改造升級、后期管理和相關經費投入等具體事宜進行協商。作為環衛公廁建設布局的補充,推進社會公廁對外開放,將在短時間內迅速緩解部分地段“如廁難”問題,讓出門在外的群眾如廁更方便。
公廁升級改造如廁更體面
2018年底前,我市將完成對現有92座二類(含)以下及設施不完善的公廁的升級改造,公廁升級改造將重點做好三個環節,改造好上下水,保證上水壓力足,下水暢通;改善公廁通風,調整門、窗的尺寸規格和設置位置,形成空氣對流、自然通風換氣,有效去除異味;調整男女廁位比例,達到1:1.5以上,增加嬰兒護理架、殘疾人呼叫器、便民服務箱等便民設施設備,提高人性化服務質量,公廁升級改造期間將合理安排施工,以不影響市民日常如廁需求為原則。
在公廁規劃建設和升級改造過程中,將嚴格按照行業標準和技術導則要求,確保新增和升級改造的公廁各項設施設備等符合規定,各類指示牌醒目、清晰、易于辨認。改造升級后的公廁將徹底改變設施設備簡陋,通風、給排水不暢等問題,并有效緩解女性廁位緊缺,讓廣大市民群眾體面、舒服地上廁所。
公廁精細化管理如廁更舒心
在公廁“硬件”提升的同時,強化市區公廁精細化管理,努力提升公廁服務的“軟實力”。“美麗青島行動”開展以來,市城管局制定并下發了 《青島市公共廁所管理服務精細化工作標準(試行)》,按照“六無、四凈、二通”的保潔效果要求加強日常保潔管理。
各區也結合市城管局下發的公廁精細化管理服務標準相關要求,結合自身實際,通過設身處地為如廁市民和游客著想,打造別具特色的公廁精細化服務品牌,如李滄區提出的“如廁如家”和市南區提出的“凈善境美”品牌等,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鼓勵沿街單位內設廁所開放
公廁缺口大、公廁建設選址難、社會公廁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是制約我市公廁建設管理工作的難點。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市積極探索社會公廁對外開放工作,鼓勵沿街單位內設廁所對外開放是節約公共資源、解決“如廁難”的有效方法。
目前,已有交運集團、中石化青島分公司、利群、麥凱樂、佳世客等企業率先垂范,全市共有145座單位內部廁所對外開放,并實行規范化管理,極大地彌補了我市公廁數量不足的問題。在此我們發出倡議:為了建設美麗青島,方便市民和游客如廁,號召全市機場、車站、碼頭、醫院、圖書館等公共機構以及沿街單位、加油站、賓館、酒店、餐飲店、商場、集貿市場、寫字樓等的內部衛生間更大范圍地向公眾開放,具備條件的單位可以撥打城市管理熱線12319報名加入“愛心公廁”。下一步,納入環衛行業管理的社會公廁將統一設置“社會公廁對外開放標志牌。”
■亮點一交運集團愛心公廁:
4個月接待30余萬人次
自今年7月16日,交運集團100座“愛心公廁”全部對外開放,分布范圍覆蓋了沿海一線到中山公園、館陶路風情街到嶗山各景區,還有大大小小的車站、農貿市場等區域,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歡迎和贊揚,緩解了景區、商圈、居民聚集區等公共區域的“如廁難”問題,接待的外地游客、本地市民人數達到了30余萬人次。
來到市北區館陶路38號,一個醒目的“愛心公廁”亮化燈箱掛在臨街墻上,過往的行人很容易便能看到。院內的愛心公廁墻體為橘紅色,內部是復古而有質感的木質墻面,還有絢麗明亮的化妝臺、文藝范兒的裝飾畫和掛鐘、洗手時專門放置手機的置物架……更不用說專門準備的洗手液、衛生紙,以及保潔員的信息公示欄、保潔員崗位職責、公廁使用管理規定等,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交運集團的其他愛心公廁也都安排專職人員進行衛生清潔,并統一配備了洗手液、衛生紙等。交運集團考慮到市民一早一晚出門的時候,也可能存在如廁的需求,將愛心公廁的開放時間延長到每日早7點至晚7點,以更大程度地滿足游客、上班族、的哥的姐的需求。
■亮點二延安三路中石化加油站公廁:
首創“B-T”建設模式
“B-T”是英文Build和Transfer的縮寫形式,即“建設-移交”,是政府利用社會資金來進行基礎非經營性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模式。延安三路公廁是青島市首家采用此種建設模式的公廁。延安三路公廁由中石化延安三路加油站投資,依托于加油站場地進行建設。在公廁設計中借鑒杭州等“公廁革命”先進城市的做法,首度在導向牌中融入海洋元素。建成后的公廁移交政府下屬專業隊伍進行管理服務,由財政保障管護經費。這種模式既減少了政府建設資金支出,又解決了公廁選址難問題,同時減輕了企業長期維護負擔,專業隊伍的接管也避免了社會公廁管理不善問題,一舉多得,實現公廁數量和質量雙提升。
■亮點三莘縣路水產市場公廁:
因地制宜破解困局
該廁所原屬社會單位內部使用,因市場周邊長常年無公廁,來往群眾多次建議新建公廁,但因選址難問題一直擱置。市南區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對該處公廁內部設施全部升級改造,并對管理用房和門前道路進行修繕。隨后將其納入行業統一監管,破解了此處無公廁的困局。本版撰稿攝影記者 劉海龍 通訊員 伍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