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3-28 08:56:03
原標題:三段貫通 醫校協同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三段貫通 醫校協同
來源:中國教育報
醫學免疫學是醫學領域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前沿性和支柱性學科,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和紐帶。齊魯醫藥學院基礎醫學院醫學免疫學教研室以“厚基強能,理實融通”為引領,依托山東省教育主管部門教改課題,聯合教學醫院創新構建“PBL(問題導向學習法)導學·臨床踐行·案例融通”三段式貫通課程,并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與校院協同機制,打造出“三段貫通·醫校協同”醫學免疫學教學新模式。課程負責人獲得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新醫科正高組一等獎,為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提供了寶貴經驗。
以“厚基強能”筑基,以“理實融通”賦能
課程團隊以“厚基強能”為根基,重構教學內容與知識體系;以“理實融通”為路徑,推動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深度融合。在山東省教育主管部門教改課題“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為導向的基礎醫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的支持下,課程對接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將教學內容整合為“免疫概述、免疫分子、免疫細胞及應答、臨床免疫應用”四大模塊,并增設腫瘤免疫、移植免疫等臨床熱點,確保教學與執業需求無縫銜接。同時,依托課題“知識圖譜賦能醫學免疫學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知識圖譜,實現教學資源智能化整合,為教學模式創新注入科技動能。
醫校聯合創新實踐,三段式貫通課程打破基礎臨床壁壘
針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薄弱、臨床思維訓練不足的痛點,課程團隊聯合教學醫院,創建“PBL導學·臨床踐行·案例融通”三段式貫通課程,形成校院協同育人閉環。
第一階段:PBL導學——以問題驅動夯實基礎。臨床醫師深度參與課程設計,基于臨床真實病例編寫PBL案例庫。學生在校內通過PBL課程分析發病機制、解讀免疫學指標,教師結合知識圖譜和人工智能助手“免小疫”推送拓展知識,引導學生完成案例相關的思維導圖,助力學生構建系統化知識體系,實現“從碎片到整體”的認知躍遷。
第二階段:臨床踐行——一線見習強化實踐銜接。學生分組進入醫院風濕免疫科,觀摩免疫疾病診療全流程,記錄臨床疑問。例如,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診療中,學生通過觀察抗體檢測、治療方案制定等環節,直觀理解免疫學理論在臨床中的應用,完成“知識驗證—問題發現”的實踐轉化。
第三階段:案例融通——復盤案例提升應用能力。臨床醫師主講免疫疾病診療規范,結合見習高頻問題開展案例復盤。學生需完成“病例分析—見習驗證—診療決策”閉環訓練,如針對激素與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原則進行多維度探討。
通過三段式貫通課程的培養,實現校院協同育人,強化教學與臨床實踐的銜接,助力學生將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能力。
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全流程,精準評價驅動個性化學習
課程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數據驅動、精準反饋”的教學生態。人工智能助手“免小疫”基于知識圖譜分析學情數據,課前推送個性化學習路徑,課中實時反饋討論熱點,課后智能推薦拓展資源??己梭w系采用“過程性評價+兩校聯考”模式,期末考試與兄弟院校聯合命題,教考分離確保公平;案例分析題占比60%,直指執業醫師考試對核心能力的要求。人工智能系統實時生成學情可視化報告,教師據此動態調整教學策略,形成“考核—反饋—改進”閉環。近3年,學生知識點平均完成率達96%,掌握率達91%,案例分析題得分率提升15%,自主學習能力與臨床應用能力實現“雙突破”。
從課程創新到輻射引領,課程建設與推廣成效顯著
課程改革成效顯著,學生在執業醫師考試的醫學免疫學部分得分率逐年提升;課程獲評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成為學校課程思政示范標桿;教師團隊獲國家級別、省級教學獎項8項,教研能力全面提升。此外,課程經驗已向醫學影像學等專業輻射,主持建設的“臨床免疫學檢驗”等在線課程在國家級別平臺上線,多所院校前來觀摩交流,形成了“校際協同·醫校聯合·人工智能賦能”教學新模式。
齊魯醫藥學院醫學免疫學課程以“厚基強能,理實融通”為核心理念,通過醫校聯合打破學科壁壘,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重塑教學形態,為基層醫療人才培養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方案。未來,課程團隊將繼續深化教學改革,推動新醫科建設,為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王俊偉 韋磊 李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