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8日訊 今日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在第6版,以《泰山腳下,城市精細治理練就“繡花”功》為題,點贊泰安市城市 精細治理。文章提到,近年來,泰安市推行“點線融合,四級貫通”的治理模式,以這根“繡花針”,織密市、區、鎮街、村(社區)四級力量,織緊企業、項目、社區等基層點位,精準施策、協同發力,共同破解城市治理難題。從問題導向到有解思維,再到精細的過程管控和居民共商共治,泰安正用一股“巧勁”讓城市治理更有溫度。
以下為文章全文:
春日的泰山腳下,在一處桃花盛開的街角公園里,不少老人在新添置的健身器材上揮灑汗水,孩子們則在一旁嬉戲玩耍,歡聲笑語響遍整個街區。
不遠處,居民于慶洲看到這一幕,向記者感慨:“真是沒想到,就和鄰居們向城管局反映了一下,竟真解決了小區周邊缺少健身器材的問題,還給建了個小公園?!币粋€小小的公園,是泰安城市治理“繡花”功的影印。
近年來,泰安市推行“點線融合,四級貫通”的治理模式,以這根“繡花針”,織密市、區、鎮街、村(社區)四級力量,織緊企業、項目、社區等基層點位,精準施策、協同發力,共同破解城市治理難題。
從問題導向到有解思維,再到精細的過程管控和居民共商共治,泰安正用一股“巧勁”讓城市治理更有溫度。
“微雕”路口巧疏堵
在城市治理中,交通擁堵往往是市民直觀的“痛點”。泰安市東岳大街與科山路交叉口曾是出了名的“堵點”?!耙郧爸形缳I個包子都能堵上一小時,尤其是放學高峰,機動車和電瓶車擠在一起,動彈不得?!币晃皇忻窕貞浾f。
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局長任軍帶隊深入調研,發現問題根源在于科山路雙向雙車道設計存在不足,右轉車輛被直行車流壓住,再加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致使擁堵成了常態。
“我們做過流量測算,自北向南行駛的車輛中,90%是右轉車輛,路口只要有一輛車在等紅燈,就能壓住百十來米的右轉車,能不堵嗎?”任軍說。
找準癥結后,泰安開啟了一場路口“微雕”:將科山路靠近路口的一段拓寬,增設一條右轉車道,變為三車道,同時在兩側新增非機動車道,解決混行問題。
改造看似簡單,卻要牽動多個部門、多方力量。西側地下有國防光纜,無法西擴,只能向東擴?!伴_發商也希望路通了生意旺,二話不說就同意了?!币晃还ぷ魅藛T告訴記者。
資金方面,區里沒有專項預算,城市管理局就借市級主干道改造“東風”同步推進,電力、通信、交管等部門也紛紛出力。最終,這個曾讓市民頭疼的路口變得暢通無阻,改造效果立竿見影。
泰安以“點線融合,四級貫通”治理模式為支點,撬動城市品質提升和功能完善,對群眾反映強烈需提升的路段、路口,一路一策、掛圖作戰,提升道路11條,改造路口58處,進一步打通城市交通循環。東岳大街與科山路交叉口改造完成后,倉庫路小學放學時,家長接送孩子不再焦慮;棗行社區背街輔路的建筑垃圾被清運干凈,居民出行不再“堵心”……
任軍坦言:“一個路口的改造不是某個部門的分內事,卻是80多萬市民的關心事。再小的工程,也應發動多方共治?!敝卫砻}絡的貫通,不僅疏通了道路,更打通了政府與群眾之間的信任,讓城市運行更有序,市民生活更舒心。
“微暖”服務惠民心
如果說路口“微雕”是泰安城市治理的“面子”,那么社區服務的精細化則是“里子”。在泰安東湖社區,春日暖陽灑在紅色城管社區服務驛站前,居民們圍著志愿宣講專家,興致勃勃地學習綠植養護知識。
“我家的蟹爪蘭爛根了,這兒有人幫忙治,還免費講怎么養多肉,太貼心了!”一位居民笑著說。自從驛站建成,義診、盆栽修剪、政策宣講等活動成了常態,老年人們的退休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
記者注意到,在驛站門前有一個多層不銹鋼格柜,每一格上都有一把小鎖,一位老人從記者身旁經過,徑直把小馬扎鎖在柜中。
這是驛站為了服務來公園打牌、下棋的老人專門增添的一處便民設施,驛站里還給老人們備有休息區、燒水壺、微波爐、常用藥等。經過此處的外賣員、快遞員也常來休息。
在“點線融合,四級貫通”治理模式的支持下,城市管理局在全市建立了13處紅色城管社區服務驛站,并將它們打造成為集宣傳、普法、幫辦等多功能陣地。
這些驛站不僅解決“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鎮街”的民生需求,還聯合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參與治理,讓服務網絡更密更牢。2024年,泰安通過驛站協調解決基層問題5300余件,開展“綠色護考”、垃圾分類等幫扶活動130余次,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觸摸到“服務到家”的幸福感。
不僅如此,以服務驛站為錨點的服務網絡在進一步延伸,在泰山、岱廟等主要景區和公園廣場都建設了服務點位,年均服務市民游客超百萬次,有的驛站集公廁地圖、云游公園、旅游資訊等功能于一體,為到訪游客提供便利服務。
“微整”街區聚共治
城市治理的成效的提升,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圍繞“點線融合,四級貫通”的治理模式,泰安市城市管理局組建了10支服務隊,每個服務隊聯系一個鄉鎮(街道)、企業、項目或片區,將原先許多居民需要通過撥打12345熱線才能解決的問題,在街道、社區內部就消弭于無形。
在岱廟街道南關社區園林路上,一位在路口修鞋的大爺難掩興奮:“沒想到街道改造這條路還能考慮到我的小攤兒?!?/p>
據工作人員介紹,園林路原先僅能容納單車通行,而且道路兩側都是商鋪,基本沒有大規模擴建的可能,要想實現便民利民的目的只能在現有的條件下進行局部“微整”。
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尹紅牽頭組建服務隊,與泰山區、岱廟街道、南關社區相關工作人員,先后多次就園林路的難題進行調研,與社區居民共商共治,制定出街區的“微整”方案:
將兩側商鋪門口的臺階拆除,并拆除影響錯車的電線桿,為道路拓寬留出空間;將原先存在安全隱患的“飛線”埋入地下,并將園林路兩側商鋪的廣告牌進行統一設計,提升道路的美觀程度;在園林路靠近東周路的路口設置一處“便民服務點”,并加裝“雨棚”,為周邊老年人休閑、擺攤等預留公共空間。
在尹紅看來,由市級城管局來牽頭,區、鎮街的城管、市政、園林、環衛等單位就能聚到一起進社區,傾聽居民的意見,找到的問題堵點更準,拿出的解決方案也更有效,居民也省得天天打12345投訴。
“當多方力量共聚推動這個項目時,就說明問題點切中了老百姓的痛點,項目也更容易在經費、施工等方面獲得支持。園林路的‘微整’總計花費50多萬,卻干了這么多事兒。施工方經常開玩笑說,這是對老百姓好的事,少賺點沒啥?!贬窂R街道綜合執法中心副主任程新說道。
共治的活力還體現在基層組織的廣泛參與。線上,市民積極通過“微城管”隨手拍身邊的問題,不少穿梭街頭的外賣小哥,都成了城市共治的“流動哨兵”;線下,城市管理局與街道、社區聯動,調研走訪2100余次,累計解決難題4300余個,切實推進垃圾分類、雨污分流改造等民生項目。
城市管理局組建的服務隊還與泰城水環境“一張網”建設工作專班密切協作、聯勤聯動,組織環保工程公司、排查單位對泰城范圍內建筑小區的排水管網進行排查,借助專業力量,幫助街道社區解決污水溢流等問題,不斷提升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水平,相關工作連續三年榮獲“泰安工作創新獎”,助力泰安市獲得國務院和山東省政府督查雙激勵。
從交通疏堵的路口“微雕”,到紅色驛站的服務“微暖”,再到激活共治的街區“微整”,泰安市的“點線融合,四級貫通”工作模式串聯起城市治理的難題,串聯起多方部門,更串聯起愿意共商共治的居民。
泰安也用多年的實踐證明,城市治理既需要“大手筆”打掉“硬骨頭”,也需要“繡花功”解決“巧問題”,在兩個方向上共同發力,才能推動一座城市治理能力提升,進而惠及每一戶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