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3-06 16:24:03
李學鵬正在棚里摘草莓
齊魯網臨沂3月6日訊(記者 谷會媛)一個扶貧產業園帶動一批貧困人口脫貧;一個條產業帶,帶動村民致富增收;一條新思路,帶活一片區域。在河東八湖鎮坊上村扶貧產業園區內,12個高溫大棚里的草莓年前已經上市,最近來這里采摘游的人絡繹不絕,讓這個普通的村莊,也跟著熱鬧了起來。
“上周我們的產業園里來了近1000人,都是過來采草莓的,兩天的時間,棚里成熟的草莓全部摘完了。”坊上村的種植戶李恩方說,“原來我們村里的草莓都怕賣不出去,有些年頭的草莓就跟扔了一樣,現在我們種的草莓不夠賣。”
第一書記進村發展產業 草莓“住”上溫室大棚。
八湖鎮坊上村是一個有4000多戶居民的大村,同時也是一個貧困村,村里有220戶貧困戶,貧困人口有356人。村里的人大多數靠種植玉米、花生、小麥等糧食作物為主,也有村民種植草莓。但是規模、品種、質量上不去,只能靠向外批發。草莓行情不好的時候,村里的草莓就像垃圾一樣扔掉。
2015年,河東區派駐的第一書記李增光來到村里,經過調查走訪,發現村里的土壤為微酸性沙壤質土壤,周圍無空氣和水源污染,符合無公害作物栽培系列環境要求,尤其適合發展種植無公害草莓。“村民有種植基礎,缺的是科學種植和合理的銷售渠道。”李增光說。
就在同年,李增光牽頭為村里成立了坊香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村里的草莓種植戶提供技術支持。“現在我們的種植的草莓口感好,不用農藥化肥,草莓也不會長蟲得病。”張恩方說。
李增光告訴記者,坊上村扶貧產業園區總規劃占地五十畝,計劃建設二十四座高標準溫室大棚,分為兩期開工建設。一期工程占地二十畝,總投資103萬元。資金來源為2015,2016年省市扶貧資金及區配套資金。共建成十二座高標準高溫大棚。每座大棚棚內面積為一畝至一點二畝,采用無支柱斜拉筋支撐一體化構造施工,既保證了棚面的承重量,又節約了棚內土地,便于耕種。
產業園區內建成的12座溫室大棚已經被4戶村民承包。李恩方承包了4個大棚,每座大棚年承包費為12500元和15000元,而一個大棚為李恩方帶來的收入就是6-7萬元。
村里的貧困戶正在棚里干活
發展采摘游 草莓成了村里的“搖錢樹”
不管是項目還是產業,能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的才是好項目。村里的草莓種植戶說,之前村里種的草莓要看市場行情,價格好了就多掙點,價格不好了,這一季相當于白忙活。
“你看現在,我們村里的每周成熟的草莓一個周末就采摘完了。”李學鵬告訴記者。
據李增光介紹,村里的草莓品種是村民自選的,12個大棚包括了6個草莓品種,這些草莓的產量不是最高的,但是口感很好,所以不適合走市場批發,更適合采摘游。
“我們采摘游的價格肯定比走市場批發的價格要高,而且,我們的第一書記已經成了我們草莓的‘代言人’,他幫我們走網絡銷售采摘,與旅游團隊對接,還幫我們搞了大型的采摘團體游活動。”李恩方說,“上周末4個大棚里的草莓兩天就被摘完了,整個園區來了1000多人,兩天共完成交易額20000余元。”
除了草莓本身賣的火,村里的這12個大棚也成了村里脫貧群眾的新路子。
據李增光介紹,扶貧產業園一期工程完成后,園區年總收益達到16.5萬元。園區優先安排了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入園務工十余人,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4至5千元。對村里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以入股的方式分紅,年底共分配給18名困難群眾,每人2000元這12個大棚還給村集體帶來十萬元的收入,用于村里其他事業的各項支出。
“兩期工程全部完工后,至少可以提供三十個以上就業崗位,幫扶50余人脫貧致富,村集體年增收預計能增加十五萬元以上。”李增光說。
在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通過扶貧產業園區建設的引領帶動,很大一部分群眾也有意愿依托產業園區,在周圍自行建設大棚,發展高效農業。目前坊上村村已經發展草莓大棚近100個,形成了規模較大的草莓采摘集散地,預計今年僅此一項就可增加收入近300萬元。
同時,在園區建設的帶動下,有群眾已經申請建設農莊,在積極探索林果與散養家禽相結合的綜合新型種養模式,籌建農家樂,發展鄉村旅游。
李增光說:“目前,我們已經與市內大型旅行社完成了洽談,成為了臨沂市鄉村旅游目的地,這既擴大了知名度,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市場和客戶群,也更加能保證我們的產業扶貧園區健康有序的發展。同時,農村淘寶的電商也在積極發展建設中,今年年底,我們的商品部分將轉入線上銷售,這將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收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