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閃電新聞綜合
2025-04-16 12:20:04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6日訊 農業興,則國家興;農業強,則國家強。近年來,山東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目標。打造沿黃“齊魯糧倉”端穩中國飯碗、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催生鄉村旅游新地標、探路農業現代化構建全產業鏈集群發展……這一件件實干實績都是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亮眼答卷。
為了更堅定扛起農業大省責任,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打造更高質量的齊魯樣板,山東鉚足干勁,全面發力,又推出了鄉村振興大動作。
4月1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就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5—2027年)》進行了詳細解讀。
據悉,《規劃》圍繞持續優化鄉村全面振興發展格局、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提出27條規劃內容,著力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分類推進村莊規劃建設,構建“四區三帶多點”區域布局。
省發展改革委省對口支援辦公室主任李秋生介紹道:“《規劃》系統部署了20項重點任務,如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推動鄉村產業增收富民、廣納人才服務鄉村發展、持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全要素協同推進‘五個振興’,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實干:“五個振興”全要素協同推進,全力打造更高質量的齊魯樣板
聚焦政策創新,《規劃》同步配套7個重大工程、56項具體行動,著力破解資金、用地、人才等要素瓶頸,確保規劃落地。推動重點產業和龍頭企業向園區集中、中小微企業向中心鎮集聚、鄉村工坊和創業車間向重點村匯聚。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培育縣域富民產業增長極,促進農民就近就地就業。
一、構建“四區三帶多點”的鄉村全面振興發展格局
按照“區域協同、帶狀示范、點上突破”的總體思路,著力構建“四區三帶多點”的鄉村全面振興區域布局。
“四區”,即膠東率先發展區,涵蓋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5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高效農業和農文旅融合產業,打造濱海特色和美鄉村,在全省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中部優化提升區,涵蓋濟南、淄博、泰安、東營4市,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城郊農業、智慧農業,建設一批高端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山水林泉鄉村特色風貌,在全省發揮承東啟西銜接作用;魯南全域突破區,涵蓋臨沂、棗莊、濟寧3市,培強山區特色經濟、濱河臨水經濟、農文旅經濟,打造富有人文內涵與山水韻味的靚麗鄉村,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全域突破;魯西加速崛起區,涵蓋德州、聊城、菏澤、濱州4市,強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打造“齊魯糧倉”核心區,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鄉村全面振興中加速崛起。
“三帶”,即沿黃生態保護發展軸帶、運河文化傳承利用軸帶、海濱陸海統籌軸帶,堅持開發保護并重、陸海統籌協同,打造特色鮮明的鄉村全面振興廊道。“多點”,即各類涉農產業園區及南四湖、東平湖等重點區域,突出發展特色,強化創新引領,形成多點支撐的鄉村全面振興發展格局。
二、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 端牢“中國飯碗”
堅決扛牢糧食大省責任,大力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廣泛開展區域性整建制“噸糧”“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和土地流轉用途監管,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35年,把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加大對產糧大縣支持力度,實施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
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加快沿黃肉牛肉羊、膠東半島和魯西肉禽、魯中生豬、濟南都市圈奶牛等產業高地發展,鼓勵發展肉兔、黑驢等特色養殖。持續開展集中連片池塘標準化改造,支持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高效養殖,優化灘涂和淺海貝藻類養殖,高水平建設海上牧場和漁港經濟區,推進深遠海養殖全產業鏈發展。到2027年,蔬菜(含食用菌)、肉蛋奶、水產品產量分別穩定在9000萬噸、1500萬噸、900萬噸以上。
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實施鄉村振興科技創新提振行動,圍繞高效農機、綠色投入品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示范,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培育農業科技型企業。推動冬暖式大棚、大小拱棚現代化改造,鼓勵發展工廠化養殖、立體養殖等新型養殖設施。建設一批智慧農業園區。到2027年,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3%,全省設施農業總產值達到6000億元。
三、做好“土特產”文章,打造“黃河大集”等新業態品牌
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主產區建設加工產業園。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實施“13+N”優勢特色產業培育行動,加快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鏈條管控,叫響“好品山東”農產品品牌和“齊魯糧油”公共品牌。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農業會展等產業,打造“黃河大集”等新業態品牌。實施鄉村產業走廊建設計劃,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農業特色產業專業村鎮提檔升級。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改造提升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在嚴格制冷劑、發泡劑使用管理的基礎上,推進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縣域產地公共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打造一批區域性農產品物流集散中心。引導“齊魯農超”“好糧有網”等農副產品展示交易平臺做大做強。到2027年,打造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個。
優化縣域產業空間布局,因地制宜培育鄉村富民主導產業。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經營性財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有效盤活集體資產。組織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擴大以工代賑項目實施規模,統籌用好城鄉公益性崗位,推動農民就地就業增收。
四、扎根鄉土,“鄉村振興合伙人”注入新活力
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積極培育鄉村工匠等人才。實施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激勵計劃,每年遴選300名左右優秀鄉村青年教師重點培養。開展公費醫學生培養,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加強農村規劃建設、文化、電商、法律和兒童服務等人才培養。
鼓勵企業家回鄉投資興業,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募行動。吸引專業人才、經濟能手、文化名人等回鄉參與建設,鼓勵引導退休專業技術人員、退役軍人參與鄉村全面振興。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組織引導教育、科技、衛生健康、文化旅游等人才到基層服務,從基層遴選中青年業務骨干到省市有關單位學習研修,繼續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推動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與地方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關系。持續抓好“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直評”等職稱制度落實,推廣農民職稱評審和農村技能人才評價,為鄉村振興高層次人才提供綠色通道服務。
五、留住鄉村記憶,傳承鄉土文化
大力選樹鄉村振興領域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山東好人;開展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實施“山東手造”工程、鄉村文化產業精品工程、民族手工業品牌培育提升行動 傳承創新儒家文化,推進孔子學堂、尼山書院規范化建設,推動儒家文化進鄉村。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加強紅色展覽館、紀念館、革命舊址修繕保護。持續認定一批農業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入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加強民俗生態博物館、鄉村博物館、村史館建設。
六、高標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推進“四好農村路”、城鄉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動現代宜居農房建設,提升農房質量安全水平;深化數字鄉村建設,實施智慧廣電鄉村工程,推進“互聯網+”、“智慧廣電+”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加強鄉村教育、醫療、文化數字化建設;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推進敬老院等設施建設,優化拓展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功能,鼓勵專業養老服務組織連鎖運營養老服務設施,積極發展互助養老。
愿景:開啟智慧農業新篇章
按照《規劃》,到2027年,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特征更加鮮明、內涵更加豐富,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強省建設實現重大突破,東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具備條件的大中城市郊區鄉村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基本建成;鄉村產業實現全鏈條升級;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農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農村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強省基本建成,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
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將讓我們看見齊魯大地上的詩和遠方。
閃電新聞綜合自山東新聞聯播、山東三農新聞聯播、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
閃電新聞記者 杜小康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