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5日訊 今天上午,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期,山東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山東省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規劃》),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鄉村振興規劃,以實際行動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快打造更高質量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黨的二十大對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未來5年“三農”工作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農業強國。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系統謀劃了今后一段時間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打造更高質量的齊魯樣板,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印發省級規劃。
《規劃》編制中,山東注重與國家鄉村全面振興規劃、“十四五”相關規劃、“十五五”規劃思路研究遞進承接,突出“全面推進、彰顯特色、提檔升級”,堅持把握四個原則:
一是聚焦目標導向,明晰發展定位。錨定“走在前、挑大梁”,著眼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合理設定指標體系,按照“區域協同、帶狀示范、點上突破”的總體思路,提出優化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格局。
二是聚焦短板弱項,加快提檔升級。深刻剖析城鄉融合、農民增收、人居環境等方面的問題不足,將提檔升級貫穿《規劃》始終,確保實現新的突破。
三是聚焦特色優勢,塑造過硬樣板。立足農業大省、產業化強省等基礎優勢,深入總結山東特色模式路徑,豐富完善齊魯樣板的內涵特征,謀劃實施五個振興“組合拳”,力爭通過幾年努力,使齊魯樣板更具榜樣性、示范性、原創性。
四是聚焦政策創新,確保規劃落地。創新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著力破解資金、用地、人才等要素瓶頸,同步配套7個重大工程、56項具體行動,作為保障《規劃》落地的有力抓手,已由省鄉村振興工作機制牽頭部門聯合印發。
《規劃》分四大部分,共有10小節、27條內容。
第一部分為總體要求和發展格局。明確了指導思想和未來幾年的主要目標。到2027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基本建成,農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規劃》提出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按照不同類型分類推進村莊規劃建設,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搞大拆大建;加快推動膠東、中部、魯南、魯西四大區域協同發展,分條線建設沿黃、運河、海濱三大軸帶,同步強化涉農產業園區等多點支撐,著力構建“四區三帶多點”的區域布局。
第二部分為“五個振興”的具體闡述。《規劃》對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高素質鄉村人才隊伍、鄉村文化、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鄉村治理現代化等內容依次展開論述,系統部署了20項重點任務,如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推動鄉村產業增收富民、廣納人才服務鄉村發展、持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全要素協同推進“五個振興”,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第三部分為鄉村振興的驅動力。堅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提出了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協同推進改革創新等具體措施,穩妥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探索盤活利用農戶合法擁有住房的實現形式,激發鄉村發展的內在活力和持久動力。
第四部分為規劃實施保障機制。通過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合力,推動目標任務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