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村大眾報
2024-09-25 16:19:09
原標題:濟寧:儒風雅韻匯流成海
來源:農村大眾報
原標題:濟寧:儒風雅韻匯流成海
來源:農村大眾報
策劃:王磊 花宇
撰稿:張超 步瑤 楊昆 秦宣凱
當秋風輕拂過蓼河的波光,夜幕下的曲阜,古街的燈火與霓虹交織,映照出一幅古今交融的繁華畫卷。在歷史的長河中,濟寧,這片承載著儒家文化精髓的熱土,正以其獨特的魅力,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隨著國際孔子文化節的序幕即將拉開,我們仿佛聽到了千年前孔子的教誨,穿越時空的長廊,與現代文明的脈動同頻共振。
久仰曲阜,幸會蓼河。
孔子的智慧,儒家的教義,將在這場文化節中,以全新的形式展現其不朽的魅力。這不僅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對其創新性發展的探索。濟寧,正以開放的姿態,迎接著世界的目光,展示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時代風采。
讓我們隨著輕搖的游船,穿梭于蓼河的波光之中,一同感受那從古至今流淌的文化活水,如何在今夜,匯聚成一場璀璨的文化盛宴。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不僅是一場文化的慶典,更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文明的交流。在這里,每一盞燈火,每一段故事,都將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場文化盛宴的開幕。
文化“兩創”,從“新”出發
近年來,濟寧市積極踐行文化“兩創”使命,深耕儒家文化的沃土,不僅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為文化“兩創”重要載體,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意義非凡,濟寧市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活動和高端對話,為全球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提供了舞臺。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是以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誕生地——尼山命名,以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為主題,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的的國際思想文化對話交流平臺。
在今年舉辦的第十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來自全球各地的嘉賓在開展交流研討之余,走進曲阜,身臨其境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0年創辦以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已成功舉辦十屆。回顧歷屆論壇的盛況,從古典文明到現代時尚,從文脈傳承到文明交融,從曲阜尼山走向世界各地,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外延越來越拓展,中華文明與世界不同文明交流對話、交相輝映。
十年來,海內外專家學者在交流中不斷碰撞思想,在溝通中凝聚共識,以文明對話同促文明交融互鑒,共筑人類美好未來。而這一切的原點,需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尋找。
隨著2024年國際孔子文化節的腳步日益臨近,濟寧市正以一系列創新活動迎接這一文化盛事。今年的孔子文化節特別引人注目的是AI數字人“孔小禮”的互動體驗,這項技術將使孔子的形象和智慧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呈現給觀眾。通過數字人互動和短視頻內容,儒家文化的年輕活力將得到充分展現,吸引更多年輕游客和研學群體的興趣。
同時,文化節還包括“自駕游零公里”活動,該活動是對傳統旅游方式的一種創新,旨在為游客提供更加個性化和自由的旅行體驗。通過自駕游,游客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孔子的足跡,體驗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蘊。
此外,孔子文化節期間還將舉辦152項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如理論研討、文藝展演、公益講堂、小戲小劇、閱讀朗誦、非遺展示等,這些活動將全方位展示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讓參與者能夠深入體驗和學習儒家文化。
文化節的亮點之一是“跟著孔子游山東”活動,它將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旅游線路和體驗項目,讓游客在旅行中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同時,“孔府美食季”將展示山東的地方美食,讓游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了解儒家文化中的飲食哲學。
這些活動不僅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也為濟寧市的文化旅游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濟寧市在文化傳承和創新方面的新作為。通過這些活動,濟寧市正努力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推動文化“兩創”深入發展,從“新”出發,搭建永不落幕的“文明互鑒大舞臺”。
從“文化+數字”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到“文化+戲劇”的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再到“文化+文明”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站在新時代風口的濟寧,文化“兩創”插上了“數字翅膀”,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奔赴數字文明的“星辰大海”。以文化人,優秀傳統文化下基層
近年來,濟寧始終將“科學傳承”作為文化“兩創”的前提,創新性地將“仁義禮智信”請出廟堂,置于文化活動、政德教育、學校教育、基層社會治理等不同的場景中。先根據受眾群體的特征進行需求層次和傳播內容的分類,再創新呈現、按需供給、定向傳承,取得了顯著效果。
坐落在汶上縣劉樓鎮的小壩口村是著名書法家劉韻珂的故鄉,劉韻珂書法剛健有力,村里后人皆以其作品《汶上小壩口重修文昌閣記》為榮,以此為帖,學習“劉體”書法。
“近年來,我們村上至八十歲老人,下至七八歲孩子,爭相習帖、舞墨丹青。”小壩口村黨支部書記徐磊說,該村積極探索“文化育人、書香富民”新路徑,多年來,村民之間吵架拌嘴現象不見蹤跡,家庭和諧,鄰里和睦,推動形成了良好家風、民風、村風。小壩口村聚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風化俗,一幅村美民富的和美畫卷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
近年來,濟寧市立足文化“兩創”,建立市級“習語潤儒鄉”宣講品牌為引領、縣級“一縣一品”為支撐、行業特色宣講品牌為補充的“1+14+N”的宣講品牌矩陣。聚焦儒家文化、運河文化、黃河文化三大重點,講好儒家思想和圣賢先哲的思想精髓,讓文化的力量根植民心。創新推出“習語潤儒鄉”系列主題動漫宣講,讓恢宏嚴肅的歷史化身生動有趣的動漫。打響“儒學講堂”普及教育品牌,形成“市有講師團、縣有志愿者、校校有導師”的傳統文化教師隊伍體系。將第一書記、法官、律師等群體納入宣講團,傳承弘揚“和為貴”思想精髓。在全省率先成立濟寧市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全面整合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渠道,用“和為貴”品牌打造人民調解“濟寧樣板”。
以文化人,以德潤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濟寧市各地融入百姓生活中。濟寧市成立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志愿宣講隊62支,打造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試點263個,實施新禮儀改革,推廣儒學講堂、蒲公英講堂、幸福食堂、雛鷹課堂、結婚禮堂“五堂”志愿服務模式。組建“齊魯好家風”宣講團,打造家庭家教家風實踐教育基地45處、親子閱讀教育實踐基地100處。
“游讀圣地”,打響文化研學品牌
濟寧市有著豐富的歷史遺跡、自然景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將文化“兩創”和研學游進行結合,對人文底蘊資源豐厚的濟寧來說,抓住痛點,盤活資源是關鍵。
位于曲阜市孔子大道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研學營地自2023年9月27日開營以來,共計接待國內外研學、商務團隊約10萬人次,總營收破千萬元。依托曲阜儒家文化特色優勢,基地自主研發的傳統課、非遺課、精品課、講授課、拓展課五大類特色研學課程成了最大的亮點。
“我們的傳統課程,像《拜師禮》《韋編三絕》等,學生可以通過古禮體驗感受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和禮儀規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研學營地教研部負責人劉海濤表示,借助曲阜本地豐富的文化資源,基地建立師資庫,將當地20多位非遺手藝人吸納進去,根據學生的需求,合理安排課程,將“體驗感”直接拉滿。
在一些研學路線中,“特色鄉村研學游”的字眼也十分吸睛。在小雪街道阮家村亦樂田園曲阜儒家研學旅游基地,一場傳統拜師禮正在莊重上演。“我們緊扣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創新探索‘文化+教育+農業+旅游’新業態,自主研發拜師禮、開筆禮、扎染、拓印等30余種體驗課程。”基地負責人李遵廷說。
新玩法激發新活力,從2006年曲阜舉辦中國第一個修學旅游節,到2017年,由十省市在曲阜發起成立中國研學旅游推廣聯盟,再到如今濟寧市策劃推出4大研學主題、10條精品旅游線路,濟寧正舉全市之力打造“游讀圣地”研學品牌,形成了以點帶面、串珠成線的優勢局面,建成國家級研學旅游示范基地6處、省級示范基地22處、市級示范基地57處,為全國研學基地培育樹立了標桿。
通過文化“兩創”和研學游的結合,濟寧市成功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相結合,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探索出了新的路徑,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創新產品,非遺傳承發展后勁足
“是梳子,也是一件木制藝術品。”近日,走進位于嘉祥縣大張樓鎮的周廣勝木雕有限公司產品展示大廳,一件被稱為鎮店之寶的木梳,在展臺上十分醒目。紫檀木料,梳背上一朵玫瑰花插在花瓶里,還有一束穗子系在梳背上,給梳子增添了古雅與婉約的韻味。
“這把梳子叫‘花影’,寓意美好,非常受歡迎,在淘寶、天貓、京東等網絡平臺上,銷量已超100萬把。”周廣勝木雕有限公司宣傳部主任王軍偉拿起梳子向記者介紹。
“我們與文化‘兩創’結合,陸續推出了‘嘉祥有禮’‘濟寧有禮’‘好品山東’等梳鏡套裝,也受到了一致好評。為讓傳統手工藝活起來,我們與孔子博物館聯合推出文創作品《魯壁藏梳》《杏壇梳鏡套裝》,去年,我們的《儒禮之約》梳妝套盒獲得了‘創意濟寧’的金獎。”嘉祥木雕非遺傳承人周廣勝說。
小木雕梳撬動大產業,嘉祥縣強化文創品牌的打造,將文化元素與有形產品結合,在鑒賞、使用文創產品過程中,進一步傳播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兩創”和非遺相輔相成,非遺為“兩創”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和靈感來源,而“兩創”則為非遺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方向。近年來,濟寧一直致力于文化呈現形式的創新,通過實施非遺傳承“三三制”模式,即“名錄+傳承人+基地”相互聯動,濟寧市成功打造了非遺傳承鏈條,深挖資源,完善非遺項目體系,創新形式,加強非遺傳承人培養,并培育品牌,推進非遺傳承基地建設。這些措施不僅增強了文化旅游發展活力,還為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傳統文化的魅力源于歷史悠久,而生命力則在于傳承創新。坐擁豐富文旅資源的濟寧,在文化產業融合中豐盈業態、創新產品,非遺傳承發展后勁十足。
文旅融合,鄉村全面振興添活力
近日,坐落于濟寧市兗州區新兗鎮的牛運震紀念館迎來了一批前來學習參觀的游客,新兗鎮文化站站長周盈滿正在為他們講解清代著名清官牛運震的為官理念。
“第一個儉是節儉的儉,即厲行節儉,以儉養廉,愿與百姓分衣食甘苦;第二個簡是簡單的簡,即化繁為簡,不要官場做派,力求一切便民;第三個檢是檢查的檢,就是要做到經常監督檢查,按制度約束抓好落實。”周盈滿說。
牛樓社區充分挖掘牛運震精神,建設了牛運震紀念館,為社區打造了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通過實物陳列、場景還原、石雕石像,充分展示了牛運震傾情為民的廉政事跡和文學成就。紀念館開館以來,周盈滿和她的同事們已經為1.2萬個參觀團進行了講解。現在,牛運震紀念館不僅僅是牛樓社區的文化標識,也成了兗州區廉政文化和政德教育基地。
傳統文化凝聚了人心,吸引了人氣。許多在外致富能人紛紛回鄉投資創業。集餐飲、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農莊,年經營性收入1000萬元,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0多萬元。花鳥魚蟲大市場、鋼材大市場和商貿中心吸引了100多家商戶落戶,安置400余名村民就業。
位于鄒城市大束鎮的大洪溝村,則聚焦“一村一品”,青山、碧水、小院、帳篷……在這里,老舊的院落經過改造成了網紅打卡地,每一處都有屬于自己的個性,讓許多觀摩考察的專家學者眼前一亮,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我們在大洪溝建立鄉創產業園,以產業孵化、研學體驗、民俗旅游、文化創意為支撐,實行‘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募模式,通過創業入股、租賃等方式,累計引進鄉村振興合伙人162名,打造了靈泉春茶、漢服館、浮生小酒館、咖啡屋、妮妮紅等15個合作項目,成為不靠游客支撐也能自我發展的產業孵化器。”產業園負責人章耀東說。
大洪溝村在政府的政策引導和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下,讓鄉村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當地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和文化享受,同時為游客提供一片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
如今,濟寧許多的鄉村同牛樓社區、大洪溝村一樣,正在發生著巨變,深挖文化“兩創”,村民吃上了“傳統文化飯”。
近年來,濟寧市高能級、系統化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微山湖旅游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成功創建,2022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中國·濟寧研學旅行創新發展大會舉辦……濟寧的文旅產業能級不斷得到提升,“文化濟寧”的聲音愈發響亮。
攜詩書禮樂,掬悠悠文脈。文旅融合中的濟寧,將繼續以文化為魂,以創新為翼,不斷推動文化與旅游、教育、科技等領域的深度融合,讓文化之花絢爛綻放,其芬芳不僅彌漫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更跨越山海,飄向世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