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1-26 15:26:01
新華社濟南1月25日電題:“小棉襖”送棉襖——90后大學生村官李炳春和村里的“一老一小”
新華社記者 袁軍寶
“小李就是我們村里一老一小的‘小棉襖’。”拿到大學生村官李炳春給村里老人們送來的棉襖,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石馬鎮蘆家臺村78歲的蔣行美一臉笑容。
蔣行美嘴里的小李,叫李炳春,1992年出生,2015年8月被選調到博山區石馬鎮蘆家臺村擔任大學生村官。一年多時間里,他和村民一起開發了20畝的扶貧基地,并辦起“青苗”小課堂照顧村里的孩子,用村干部的話說“小村官幫了村里大忙”。
博山,因為山多得名。蘆家臺村雖然靠著美麗的五陽湖,但地處山區,村民整體收入并不高,特別是“一老一小”問題明顯:老人沒有太多收入來源,村里還有30多個貧困戶;不少年輕父母外出打工,村里有不少留守兒童。為此,李炳春干起了“兩大工程”。
首先是開發扶貧基地。李炳春發現,當地山區人均耕地少,種小麥玉米的收入低。為此,他和村干部商量,并征求村民意見,決定把村里荒地利用起來種植經濟作物。說干就干,李炳春擼起袖子和部分貧困戶村民們翻土、開荒,很快就整理出20畝暫時閑置的荒地,今年4月份種上了有機小米、有機黃豆等作物,生產“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無公害農產品。
“這小伙子戴著眼鏡還有點學生氣,但干起活來卻不含糊。”蔣行美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扶貧基地有了好收成。為了能讓小米、黃豆賣個好價錢,李炳春還給產品定制精美包裝,利用互聯網進行銷售。但畢竟以前沒經驗,銷路并不順暢。為此,李炳春不斷打電話、跑商家,上門推銷,最終把農產品都銷了出去,還賣了個好價錢。
“除去成本盈利2萬元。”李炳春給記者算賬說,基地用工22人次,總工資15600元,最高的拿到4000元,“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就業,促進了脫貧。”期間,為了不耽誤給老人們開工資,他還向朋友借錢墊付。
在幫助村民提高收入、盡快脫貧同時,李炳春還辦起了“青苗”小課堂,讓留守孩子放學后有一個更好的學習成長環境。
其中一個孩子母親癱瘓在床,父親在外打工,平時只有年邁的奶奶照看。這個孩子剛到“青苗”小課堂時,性格比較內向,也有些自卑,學習成績不好。除了輔導功課,李炳春還跟這個孩子聊天、去家訪,漸漸孩子的性格越來越開朗,學習成績也從班里40多名上升到了前10名。
過去一年,李炳春不僅輔導孩子們功課,還帶著孩子到五陽湖邊撿拾垃圾、去公園看大熊貓、舉辦趣味運動會,參加國學夏令營……這個小課堂讓孩子們在上課紀律、學習習慣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進,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在上級團組織部門的支持下,“青苗”小課堂現在被正式命名為“希望樂園”。
如今,李炳春這個20多歲的小伙子儼然成了蘆家臺村的“孩子王”。“能幫助小朋友們快快樂樂地學習、成長,讓我這個‘村官’干得特起勁。”他說。
除此之外,李炳春還給村民們發了便民服務卡,村民有什么問題疑問,都可以打電話找他幫忙。幫著村民跑鎮里、區里辦理各類手續成了李炳春的“日常工作”,“有事找小李”也成了村民的新“習慣”。
今年臨近春節,李炳春利用扶貧基地的收益為村里132位70歲以上老人和26名小學生買了新棉衣。“農村人十分節儉,去年冬天看到有位70多歲老人穿著五層褂子,但舍不得買件像樣的棉衣,就想著哪天能給他們都買件棉衣。”李炳春說。
蘆家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毛玉齋說,大學生村官為村里帶來了新思路、新理念,為農村新一輪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小伙子能吃苦、有干勁,村里沒人說他孬,真是幫了村里的大忙。”(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