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2-18 09:53:02
原標題:促進春節文化傳承、創新與發展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促進春節文化傳承、創新與發展
來源:中國文化報
蔣 多 胡嘉琪
2024年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節”申遺成功不僅有助于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識,而且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與文化傳播共享提供了新的契機,因此對促進春節文化傳承、創新與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守與創中夯實雙重屬性
春節以豐富的民俗活動、獨特的文化符號和深厚的情感內涵,長期影響著中華兒女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活動,是家庭團聚、社會和諧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征。從臘八喝粥、除夕守歲、初一拜年、十五鬧元宵直至二月二龍抬頭,春節在中國人心中早已不僅僅是一個節日,而是一種社會性活動和重要實踐方式,賡續不絕、歷久彌新。
每逢春節,人們通過辦年貨、貼春聯、掛年畫、放鞭炮、點燈籠、舞龍舞獅等形式,慶祝過去一年的豐收與成就,寄托來年的美好愿望與祝福,彰顯了春節的物質文化屬性。而吃年夜飯、祭祖拜年、走親訪友、逛廟會、看春晚等又是滿足民眾精神、心理和情感需求的重要方式,具有鮮明的精神屬性。在這一系列的傳統習俗和儀式活動中,春節文化所包含生態和諧的自然觀、家和國興的社會觀、守歲重情的人生觀、祈愿美好的生活觀,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樣式、民俗儀式實現表達和傳播,不斷強化人們對家庭、社會以及文化傳統的認同。
隨著科技進步和媒介形式的演化,春節的物質與精神雙重屬性隨之拓展和豐富。因此,在春節文化傳承與發展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關鍵。對待春節,我們要有所守也要有所創,既要充分挖掘春節文化內涵,保留它的“原汁年味”,傳承新春氣象、民間色彩和美好的節日氣息,增強民眾的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又要賦予其新的時代特點,創新表現形式和傳播手段,展現中國人民的節日精神、生活熱情和藝術創造,使之與民眾生活建立更緊密的聯系,讓春節文化價值得以廣泛深入的傳播。
在傳與承中實現多元價值轉化
基于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屬性,春節作為非遺資源需要在傳承之中實現文化、經濟、社會價值的多元轉化,在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孕育新的形式,讓民眾獲得切實的滿足感和持續的幸福感,從而真正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深挖文化內涵、創新傳播形式是推動春節文化價值轉化的重要抓手。各地可深入挖掘當地獨特的春節文化,利用VR、AR、直播等技術手段豐富表現形式,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春節故事。例如山東濰坊舉辦的春節民俗展,現場展示楊家埠木版年畫制作流程,吸引大量游客駐足觀看、體驗,線上建立全媒體傳播矩陣,讓古老技藝跨越地域界限,完成從民俗風情到文化傳承載體的華麗轉身。
春節的經濟價值轉化可聚焦在年貨采購、節慶旅游和文娛消費上,形成覆蓋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鏈條的節慶經濟體系。例如線上年貨節、虛擬廟會市集、直播間集五福等就是通過數字化渠道,將傳統年貨采購、節慶消費與百姓精神生活需求結合起來,滿足便利性與娛樂性的同時擴大春節經濟的覆蓋面。還可以推出“非遺年味游”之類的地方特色文旅項目,發展節慶旅游,形成區域經濟增長點。此外,還應注重培育春節經濟新業態,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春節文創產品和節慶服務,提升春節經濟的附加值和品牌效應。
春節的社會價值轉化則應著眼于促進社會和諧和人際互動。趕集市、逛廟會、觀燈會等傳統年俗,經過全新包裝在新時代煥發新風貌,為城鄉居民提供了交流與互動的平臺。看“村晚”、網購年貨、云拜年、搶電子紅包、賀歲檔觀影等新年俗不斷涌現,成為許多人過年的新選擇,也讓春節文化內涵更加多元。此外,借助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春節的人文關懷價值也進一步凸顯。例如,在各地開展的“愛心年夜飯”活動中,由志愿者為低收入家庭和獨居老人提供免費年夜飯服務。這些項目將春節的傳統意義延伸到現代社會需求,進一步塑造節日的公共性與共享性,有助于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融與通中形塑國際傳播典范
春節不但是中華文化的象征之一,而且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共享的文化符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春節商品通過電商平臺、出口貿易等途徑走向全球。同時,豐富多彩的春節慶祝活動,如主題展覽、文藝演出、民俗表演和大型巡游等,以華人社會為圓心輻射至更廣泛的領域,“中國紅”文化品牌不斷為世界所熟知。借春節商品和服務的跨國流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活動,春節正從一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發展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春節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傳播,不僅增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也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未來可以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特點,采取差異化傳播策略。例如,在西方國家,可以通過春節廟會、文化展覽、藝術表演等形式展示春節的魅力。還要注重春節文化的本土化,使其更加符合當地民眾的文化習慣和審美需求。此外,要注重春節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參與進來,不斷將春節這個來自中國、屬于世界的文化符號傳播得更加廣泛與深入。
總之,促進春節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既符合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需要,又立足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有助于擴大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交流。在傳承與創新的雙重推動下,春節正跨越時空,連接不同文化與民族,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作者均為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