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2-10 14:43:02
原標題:到美術館,美美過大年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到美術館,美美過大年
來源:中國文化報
年春節,全國各地美術館精心籌備,推出諸多獨具特色的展覽、內容豐富的活動,將過年的儀式感和氛圍感不斷“拉滿”。市民、游客紛至沓來,一起美美過大年。
本報記者 張 婷
納福,享藝術溫情
“送福”不僅是一種節日問候,更是文化的傳遞、藝術的祝福。
1月29日大年初一,中國美術館第九屆“送福賀新春”活動如約而至。作為新春期間的文化惠民傳統,“送福賀新春”已成為中國美術館每年辭舊迎新的溫暖儀式。今年,中國美術館特別推出乙巳蛇年“新春福袋”,為觀眾帶來喜慶吉祥的文化年味。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大年初一送“福”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更在新時代背景下賦予了文化藝術以新的時代溫度。今年的“新春福袋”特別收錄了他親筆書寫的“福”字和對聯,以精美印制的形式贈予來館觀眾,寓意吉祥盤繞,幸福綿延,讓“福”伴隨每個人的全新一年。
“沒想到大年初一來看展還能收到吳館長的‘福’字,真的太驚喜了!”觀眾李女士高興地舉起“福”字合影,她表示自己已經連續三年春節期間來美術館過年,早已把這里當成春節的文化打卡地,“藝術館里的年味不只是熱鬧,更能讓人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和美的力量。”
從1月22日農歷小年開始,“迎春送福”就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火熱展開,活動每天吸引著四方賓客紛至沓來。除夕當天,館長王瀟一如往年早早來到展覽大廳,提筆揮毫,快意潑墨,忙碌地為等候的觀眾寫“福”送“福”。紅紅的“福”字與泛著紅光的臉龐相映生輝,呈現出一派“紅紅中國年”的生動景象。
“乙巳蛇年·墨香啟新”迎春活動在廣東美術館新館舉行。眾多廣東藝術家為觀眾現場揮毫、迎春送“福”。接到“福”字與春聯的觀眾個個喜氣洋洋,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春節期間,成都市美術館不僅呈獻了豐富多彩的展覽,還舉辦了60多場精彩的公教活動。成都交響樂團再次來到成都市美術館開展以“活動成都年,萬千氣象新”為主題的春節系列音樂會,為觀眾奏響新春樂章。館外竹林處舉辦的“轉蛇添福·美迎新歲”市民活動也備受歡迎,市民通過從轉盤中抽取“福”字、書寫春聯等多種方式,盡情享受春節的喜慶氛圍。
內蒙古美術館與呼和浩特市城市展示中心聯合舉辦的翰墨送福·喜迎新春2025寫春聯、迎新春主題美育活動深受觀眾歡迎。活動現場,書法家們通過文字傳達家國團圓、事業興旺等吉祥美好的祝福,觀眾學寫春聯、制作書簽、拍照打卡,共赴一場墨香四溢、年味兒十足的冬日藝術之約。
中國美術館第九屆“送福賀新春”活動現場 中國美術館供圖
觀展,賞視覺盛宴
在美術館,觀眾不僅感受到濃濃的春節氛圍,也目睹了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力量。
中國美術館在春節期間推出系列精彩展覽,融合繪畫、雕塑、書法、民間美術之美,歌頌江山壯麗、人民豪邁。“美在五岳——中國美術館五岳題材美術作品展”展現五岳多元景致和藝術家筆墨乾坤,讓觀眾感受堅韌挺拔的時代正氣。“美在生活——我們在幸福中美術作品展”展出70余件館藏作品,以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表現形式呈現人民生活的甜蜜美滿、彰顯時代力量。“美在生動——中國美術館動物題材雕塑展”展出劉開渠、王臨乙、熊秉明等藝術家的動物雕塑作品,觀眾不僅可以看到藝術家對動物形態的精準把握,還可以感受到動物世界的奇妙與美好。
集結年畫、剪紙、皮影、玩具、面具、刺繡等民間藝術的“靈瑞迎新——中國美術館蛇年題材美術作品展”引得觀眾流連駐足。觀眾于先生帶著女兒仔細觀看每幅作品,連連感慨:“這場展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以蛇為主題的民間藝術,跟辭舊迎新的氛圍也非常契合,希望我們的生活也像展覽中的作品一樣‘蛇盤兔,輩輩富’。”
走進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歲朝華章——全國畫院蛇年迎春美術作品邀請展暨2024年度中國國家畫院學術作品展”正在火熱進行中。展覽共計展出400余件精品力作,涵蓋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雕塑及綜合畫種等多種藝術形式。這些作品不僅包括了全國名家受邀創作的佳作,還匯聚了來自全國30多家省市畫院、高校及藝術機構的優秀作品,同時展出了約100件書法作品,滿載著對新春佳節的美好祝愿。
此次展覽不僅是一次藝術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熠熠生輝的有力見證。“通過這些優秀作品,我看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交融,感受到了新春的喜悅。”觀眾周女士說。
浙江美術館春節期間舉辦“鱗蹙翠光——乙巳迎春浙江美術館館藏作品展”,遴選開館以來70余件典藏精品展出,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農民畫等眾多類別。展覽作品風格多樣,既有傳統繪畫的韻味悠長,也有現代藝術的獨特魅力,呈現春天的生機盎然、傳遞新春的喜悅與祝福。
“海上明月·紀念吳昌碩誕辰180周年藝術大展”是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在新春佳節推出的重磅展覽,吸引眾多觀眾看展,一睹缶翁的藝術成就。值得一提的是,靈感取自該展覽的巨幅“福祿雙全·祥蛇迎春”葫蘆地貼成為新春熱門打卡點。葫蘆地貼精心鐫刻66個造型各異的“福”字,且將缶翁畫中的吉祥元素如梅、柿、竹、水仙等巧妙融入,觀眾拾級而上,美好福瑞在周身環繞,一整年的順遂也由此開啟。
內蒙古美術館為觀眾精心推出五大展覽,以“美”相邀表達逢新納吉、共賀新禧的美好祝福。其中,“藝韻北疆——內蒙古自治區美術、書法、攝影、民間文藝跨年大展”以“丹青盡染繪北疆”“墨舞蒼韻書北疆”“光影流芳映北疆”“妙手匠心頌北疆”分別輝映美術、書法、攝影、民間文藝4個藝術門類,展出200余件佳作,包括內蒙古美術館館藏精品、2024年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入選(進京)作品等。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為觀眾量身打造了“昂揚向欣——陜西省美術博物館2025迎春主題展”“陜西當代名家作品陳列”等跨年精彩展覽,這些展覽涵蓋多種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觀看。
安徽省美術館為觀眾奉上多場精彩展覽。如“余慶歡喜——天津楊柳青年畫作品展”以年畫的形式為觀眾送上新春祝福;“藝術與時代的交響——馮法祀先生藝術研究展”讓觀眾傾聽藝術家以畫筆譜寫的關于革命歷史情境與人民美好生活的壯麗交響樂章;“敘事中國——全國敘事性、主題性版畫作品邀請展”充分展示中國版畫發展各個階段的重要成就;“又見——第二屆安徽省水彩畫學會青年紙本繪畫作品提名展”展出了安徽水彩畫家創作的既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又充滿時代氣息的作品。
在太原美術館展出的“年自萬物生”——2025山西非遺年俗藝術展上,外國友人體驗木版年畫制作技藝。 本報記者 朱 萌 攝
學藝,感春節之美
制香包、做盤扣、學畫畫……春節期間,各地美術館紛紛推出有趣、有深度、有溫度的公共教育課程和體驗項目。人們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沉浸式體驗春節之美。
在浙江嘉興工作的羅女士一家三口春節期間來到北京,特意去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感受傳統年俗。“館內不僅展出很多非遺項目,還有不少體驗課程,感覺很有意思,帶孩子來看看,親手觸摸我們的傳統文化。”羅女士說。
“過年——春節主題展”讓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年味正濃。為了讓觀眾深入探索非遺魅力,該館非遺手工藝體驗中心全新升級,推出十幾項非遺手工藝體驗項目。如在嵊州竹編/蹴鞠球制作課程中,觀眾可以了解嵊州竹編的歷史發展以及制作技巧,體驗制作竹編蹴鞠球,感受傳統竹編的獨特文化韻味和藝術美感。在玉雕/古法制玉課程中,觀眾不僅了解到中國傳統玉文化的深厚內涵與古代制玉技藝的歷史發展,并于天然玉石上,運用工具體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制玉技藝,親手制作一件獨一無二的玉牌掛件。
深圳美術館在大年初一開展新春剪紙工作坊,將傳統剪紙藝術引入現代都市生活,讓人們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重拾指尖上的年味兒,為城市增添濃郁節日氛圍。
大年初一到初七,山東美術館每天都安排了精彩的美育課程,有熱鬧的新春主題課程,做福袋、拓錦鯉、繪瓷盤……來參觀的小朋友既能鍛煉動手能力,又能在快樂的體驗過程中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濟南國際雙年展主題課程則帶領觀眾進一步了解雙年展作品,加強對藝術、對科技的認知和興趣。
扭一扭、畫一畫、尋一尋、拍一拍……春節期間,武漢美術館精心策劃了“‘藝’起過新年 新春四重奏”系列活動,邀請觀眾親手塑造吉祥小蛇共迎祥瑞,揮灑創意繪就乙巳年的美好心愿,發現藝術海洋中觸動心靈的佳作,定格精彩瞬間記錄與武漢美術館的新年故事。許多觀眾在館內深度感受藝術氛圍,度過一個美好又充實的春節。
湖南美術館開展“我們的生肖蛇年——少年非遺工作坊”,舉辦非遺剪紙——剪喜慶蛇日歷、非遺鉤針編織——七彩杯墊等體驗活動,邀孩子們來知民俗、品年味、樂新年。一位家長在活動結束后說:“這次活動讓孩子重新認識了傳統文化的魅力。美術館里的春節很有意義。”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春節期間推出傳統手作活動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供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