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25-01-02 11:02:01
原標題:康復回社區 穩步向前進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康復回社區 穩步向前進
來源:健康報
本報記者 魏李培
度過疾病急性期的患者,康復治療進入功能恢復階段,往往需要持續較長時間;開設在群眾“家門口”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開展康復專科建設,能夠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可及的康復服務,提高群眾就醫獲得感。全國“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申報系統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設置康復科的,占比已超過50%。隨著越來越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康復專科建設、提供多種類別的康復治療服務。“康復回社區”正在穩步向前推進。
基層康復專科建設受重視
安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內,周圍居民小區中居住著很多老年人。李大爺今年70歲,2023年1月因胸悶、氣促到該中心就診。“那時候,從家走到這里,都會讓我明顯感到喘憋。”李大爺說,針對自己心肺功能下降、運動中血氧偏低等情況,安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肺康復科及時介入了對他的治療。結合病史,醫生為李大爺進行了6分鐘步行試驗、體適能檢查、心理評估等,并最終制訂了詳細的康復計劃;接受20多次康復治療后,李大爺的6分鐘步行距離由356米提升到了450米,而且不再有明顯的喘憋癥狀,血壓、血氧水平良好。
安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馮靚介紹,該中心自2016年成立心肺康復科以來,經過近10年發展,建成了具有心肺康復門診、病床,心肺運動試驗室、體適能評估室、體外反搏治療室以及運動康復訓練室等功能區域的綜合性診區,能夠開展心肺康復治療、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以及疾病篩查等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務。
北京市已開設康復醫學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225家。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處長經通介紹,該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目前開展的康復項目涵蓋了兒童康復、卒中后康復、殘疾人康復,以及心臟、呼吸等特色康復服務。“北京自2021年起,依托三級醫院或專科醫療機構的臨床專業科室培育基地,開展社區專病特色科室建設,目前已經在50余家醫療機構的140余個臨床專業科室建立了培育基地。”經通介紹,北京市將符合基層功能定位、市民急需且屬于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療專業領域的病種、適宜技術納入社區專病特色科室建設范圍,并組織專家專門制定具體建設標準,卒中、頸腰痛、膝骨關節病等疾病的康復就是其中重要內容。
在上海市,5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社區康復中心的目標已經實現。“2024年,上海市依托‘為民辦實事’項目,持續推進社區康復中心建設。”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處長楊超介紹,截至目前,該市已完成4批示范性社區康復中心建設。“全市社區康復中心總數達到143家,年度示范性社區康復中心建設任務超額完成,社區康復服務覆蓋面得到進一步擴大。”楊超說。
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專科建設,各地紛紛在行動。2024年10月,湖北省衛生健康委發布通知,省級財政撥付1000萬元支持25個基層中醫及康復特色科室建設工作。“自2017年起,湖北省陸續出臺一系列措施,以康復、中醫等為重點,大力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特色科室建設,逐步夯實分級診療基礎。”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北省級層面已累計投入經費超1.3億元,撬動地方配套投入資金近8000萬元。
依托人才隊伍建設強專科
基層康復專科建設離不開康復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而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缺乏康復專業人才,是影響和制約康復專科建設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提升全省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和水平,山東省于2021年發布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相關方案,提出建立完善中醫藥特色康復醫院、各級中醫醫院康復科和基層醫療機構分工協作的康復服務機制。
77歲的孫大爺家住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他就是這項工作的受益人之一。孫大爺患有高血壓、腦梗死后遺癥,雙腿無法站立,幾近生活不能自理,兒女也不在身邊。2024年,為了就近就便得到更專業的康復治療,孫大爺選擇到文登區大水泊中心衛生院康復中心進行康復。經過衛生院一段時間的專業康復治療,孫大爺現在已經能夠自主站立了。大水泊中心衛生院院長李海軍介紹,該衛生院康復科有7名醫生、3名康復治療師、6名護士,目前,開展認知康復訓練、物理治療法、行為活動訓練、感知覺訓練等康復項目的同時,還將傳統中醫技術與現代康復技術相結合,通過開展穴位貼敷、耳穴壓豆、艾灸等10余項中醫服務項目提升康復效果,收獲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2024年,衛生院收治的康復患者達100多人。”李海軍說。
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0年以來,湖北省拿出1萬個事業單位編制開展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專項招聘,結合特色科室建設重點招聘基層急需緊缺的中醫、康復、護理等專業技術人員,“截至2023年,湖北省累計專項招聘基層醫療衛生人才10419人”。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了康復科、有了人員,如何提供更好的康復服務?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結合各地政策展開了相關實踐。
在上海市,徐匯區華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了更好滿足特殊兒童的康復需求,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聯合建立鏈式康復模式,倡導“以社區為基礎,以家庭為中心”的康復理念;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對轄區內老年人較多的特點,發展針對偏癱患者的肢體療法和中西醫結合的運動康復,并借助醫聯體緊密對接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在上級醫院康復科專家的指導下提供優質、科學、系統的高質量康復治療。楊超表示,下一步在繼續鞏固社區康復中心建設成效的同時,上海市將持續完善社區康復中心與上級醫院、專業康復醫療機構的協作機制,共同推進區域內康復醫療資源的整合共享。
北京市和湖北省在建設上下聯動協作機制方面也有各自的探索。北京市按照“醫聯體優先、雙向選擇、統籌安排”的原則,由培育基地指導幫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照標準開展專病特色科室建設,并不斷強化基層專病特色科室與培育基地的合作關系,強化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湖北省則結合特色科室建設和基層專科建設需求,對基層衛生人員開展“訂單式”“團隊式”培訓,選派基層骨干醫務人員到省會三甲醫院,通過進修、輪訓等方式跟班學習,持續提升服務能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