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12-25 09:13:12
原標題:重大,192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重大,192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大幕拉開,時間隨著話劇的演繹回溯至1929年。彼時,山河破碎,帝國主義覬覦中國領土,不斷從各個領域蠶食中華肌體……有志之士意識到教育的巨大作用:只有培養造就大批德智雙全、威武不屈的人才,才能擔起抗爭復興之大責。
“以西南交通最便之域,文化輸入首當之沖,當有完備弘深之大學一所,以研究學術、造就人才、佑啟鄉邦、振導社會。”重慶大學創校先賢之聲,穿越90余年,經話劇舞臺上的后輩青年演出,重新響徹重慶大學上空。
《重大·1929》于2019年首演,已累計演出20場,觀眾逾3萬人。先后有來自14個學院、22個專業的230余名重慶大學學子在臺前幕后參與劇目,合力將以建校興學為內核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搬上舞臺、走入人心。
“舞臺上的校史課”
隨著《跟著你到天邊》的音樂,創校先賢們隨著舞臺中央的平臺緩緩出場,背景中的文獻文字越來越清晰直至撲面而來,在高呼建校宣言的吶喊聲中,劇情進入高潮……今年,正值新中國75周年華誕、重慶大學建校95周年,這場話劇成為“百花齊放慶華誕”第九屆重慶大學生戲劇演出季的開幕大戲。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大劇場共有3層、1350個座位。偌大的劇場,一般在舉辦新年晚會或全校學生參加的講座時才會滿員。
開幕大戲現場,隨著劇情的推進,不斷響起掌聲。觀眾除了新生,還有重慶大學籌備委員會成員朱之洪與沈懋德兩家的后人,以及重慶大學和重慶市文聯、文化旅游委、教委的有關領導。
“每一場有1000多個觀眾,演出了5場,基本覆蓋全部新生。”《重大·1929》導演、重慶大學學生藝術團縉云話劇隊藝術指導王宏亮說。
新生在上大學前接觸話劇、了解校史的機會不多,多數是第一次看話劇。有學生和同伴商量,如果還有場次要來“二刷”。每當聽到類似反饋時,王宏亮心中就有石頭落地的踏實感。
以話劇重現歷史,能否在習慣手機小屏看劇的時代“先聲奪人”?能否把95后、00后年輕人留在座位上90分鐘?能否經得住各界人士特別是先賢后人的檢視……2022年6月,剛接到導演一職的王宏亮心里沒底。
在2023年的演出中,建筑城規學院2020級學生曾海山擔任執行制作人。經過反復排練,他已無比熟悉劇情,但建校“四學士”振臂高呼建校宣言的情景,每次都讓他動容,“我們研究重大歷史,演繹重大歷史,意在凝練傳遞前輩們銳意進取的決心和復興民族的熱忱。”
美視電影學院表演專業2019級學生陳星霖曾不止一次參演這部話劇,他飾演重慶大學創始人之一、重慶大學籌備會成立宣言主要起草人之一沈懋德。
為創辦重慶大學,沈懋德謝絕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聘請。重慶大學建立后,他擔任教務長,后積勞成疾,37歲病逝。
作為沈懋德的飾演者,陳星霖在閱讀劇本時就感受到創校時的事務繁雜和創業維艱,聯想到現今自己在學校的一切,體會到“這是前輩鋪下的康莊大道”。
“《重大·1929》是重慶大學的歷史也是重慶的歷史,希望這部話劇能夠面向社會大眾,讓每個人都更了解重大、了解重慶。”朱之洪的第四代后人張曉看完話劇后評價。
朱之洪是重慶大學建校“五老”之一,也是辛亥革命志士、同盟會會員。孫中山曾手書“海闊天空”“天下為公”兩幅橫額贈予他。
張曉說,此劇的創作團隊里都是年輕人,從編排到表演都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和用心,全劇高度還原歷史,在場觀演能夠感受到歷史的厚重。
為什么是1929
重慶大學將《重大·1929》定位為原創文獻劇。“將創建重慶大學的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鮮活地呈現在舞臺之上。”重慶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先輩們革命奮斗史的深情致敬。
為什么創辦重慶大學?當時社會各界對重慶大學的期望是什么?主創團隊嘗試像創校先賢們一樣思考問題。這部話劇的主要受眾是學生,王宏亮用“讓同學們知道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到哪里去”概括這個話劇作品的“最高任務”。
話劇隊演出過《重慶往事·紅色戀人》《重慶家書》《何魯》等話劇。這些劇目圍繞愛國救亡、科教報國等主題。其中,《何魯》的主人公何魯是重慶大學第五任校長,也是我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是將現代數學引入中國的先驅。該劇近期入選2024年度“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工程”名單。
創作《重大·1929》過程中,主創團隊秉持對歷史資料嚴謹考證的態度,通過翻閱大量文獻,力求每一個細節、每一句臺詞都能精準還原當時的情境,讓文獻劇真正成為歷史的“代言人”。
重慶大學檔案館記載,1919年五四運動迅速從北京擴展到全國,重慶也經歷了大震動。當年5月20日,重慶各校學生代表集會,“痛陳時弊”“謀振興之法”,決議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斗爭,并于24日開會正式成立川東學生救國團,發表“川東學生救國團之宣言”和“哭告同胞書”,“以維持國際交涉為政府后盾,以收回一切不平等條約為宗旨”。
重慶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重慶社會各階層的普遍同情和支持,市民、士紳相繼成立“國民外交后援會”“重慶國民自強會”,辦起《救國日報》,演出《高麗亡國記》等話劇,印發大量傳單,以激勵民眾的愛國心。
“是諸所作,皆枝節也,根本建設,厥在人才,人才之深造,端資最高學府。”1929年,重慶大學籌備委員會發布建校宣言,言明辦高校、育人才乃是民族復興、國家建設之根本。
籌備委員會在宣言中反復向民眾強調人才的重要性,例如:“人類之文野,國家之理亂,悉以人才為其主要之因。必人才日出,然后事業日新,必事業日新,然后生機永暢。世界所以進化無疆,國家所以長存不敝,胥賴于此。”
《重大·1929》就是抓住了創建重慶大學這一歷史瞬間。當時的創校,已將重慶學界、商界及軍政界等各階層人士,團結在反帝反侵略的愛國主義旗幟下,匯集在重慶菜園壩楊家花園中,共圖誓雪國恥、復興民族之道,重慶大學應運而生。
在相似的空間觸摸時間的烙印
作為文獻劇,《重大·1929》將歷史文獻以報告人講述、電子大屏展示、演員表演等方式融合呈現。
美視電影學院2021級表演專業學生潘相童在劇中飾演報告人一角,每當走上樓梯、拿取那些關于創建重慶大學的檔案,“仿佛在先輩們殷切的注視中,以一種更鮮活的方式走進了歷史”。
由于重慶在當時的特殊地位,1929年建校以后,重慶大學或積極參與或被動卷入多場革命運動,歷史的風口浪尖,總有重大人的身影。
例如沙坪壩校區寅初亭的來歷。1940年12月,著名經濟學家、重慶大學商學院首任院長馬寅初因愛國行為,被消極抗日的國民黨政府逮捕。重慶大學師生聯合社會各階層人士展開一系列聲援行動,提議集資修建寅初亭。因當局阻撓,初建為草亭。直到1944年7月23日,琉璃瓦寅初亭才落成。
重慶大學以話劇的形式傳播理念和主義并非第一次,據校史館記載,1938年至1940年寒假期間,重慶大學師生成立抗日救亡鄉村宣傳團,多次到重慶附近區縣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師生們通過教唱抗戰歌曲、演出話劇和街頭劇、發表通俗演講等形式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殘殺中國同胞的野蠻罪行。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在國土相繼淪陷的情況下,為保存“讀書種子”,也為日后儲備人才,不甘附逆的中國大學紛紛內遷。根據校史館的記錄,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山東大學、中央政治學校等高校內遷至重慶,重慶大學拿出沙坪壩松林坡約200畝土地,供中央大學建校舍,攜手辦學。重慶大學逐漸成為凝聚這些院校的軸心和支點。
話劇演出中所有影像資料均為史實,例如劉湘校長聘書、建校元老合影等。劇中許多場景與編排均與現實情況呼應,如建校“四學士”在沙坪壩選定校址時,沈懋德設計的文學院與工學院位置和現今校園內的學院地址對應。
歷史照進現在,也能照亮未來
5年來,多次執導《重大·1929》后,王宏亮將這部話劇稱為一本教科書,“希望同學們得到啟迪,也有自己的視角去解讀那段風云變幻、蕩氣回腸的歷史”。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2022級智能制造專業的付夢陽,擔任該劇執行制作人。他和劇組的同學在每次演出結束后,都會總結不足,從服裝、化妝、道具以及舞美等方面加以改進,“希望大家通過話劇,感知到‘復興民族,誓作前鋒’的重大精神”。
這句“復興民族,誓作前鋒”源于重慶大學第二任校長胡庶華題寫的校歌歌詞“啟茲天府,積健為雄。復興民族兮,誓作前鋒”。
美視電影學院的學生徐嘉皓在看完《重大·1929》后,坐在臺下擦眼淚。
回憶起話劇中的場景,他感受到的不是刻板說教,而是親切——曾任重慶大學化學系主任、代理校長的彭用儀收到資助時的得意;重慶大學創始人之一、重慶大學籌備會成立宣言主要起草人之一吳芳吉面對軍閥時的不屈;曾任校董事會委員、教務長、訓導長、理科主任的呂子方站在新校址上暢想未來時的激情澎湃。
在同樣的校址空間上,徐嘉皓看見前輩們也曾是胸懷大志的熱血青年,也同自己一樣會叛逆、會說笑。演出結束后,掌聲雷動中,他默默告訴自己,立志努力,不負所學。
就讀于博雅學院的2022級學生孫嘉儀回憶起《重大·1929》,她清晰記得故事起始于女孩打開校史資料的畫面、拐杖重重捶地的聲音、先輩們灰白的胡須和頭發。劇中沒有直接展現硝煙彌漫,但有的學生在槍聲中倒下,鮮血染紅迷霧。
《重大·1929》中的吳芳吉給孫嘉儀留下的印象最深。她看到吳芳吉穿著長衫的瘦削身影,仿佛風一吹就會倒下,但“佑啟鄉邦,振導社會”的話語擲地有聲,她驚異于瘦弱單薄的身軀蘊藏著蓬勃的力量。
“研究學術、造就人才、佑啟鄉邦、振導社會”現在仍是重慶大學的辦學宗旨。
孫嘉儀在回宿舍的路上聞到熟悉的銀杏味,還有絲絲縷縷的桂花香。雨絲細密,在夜色中幾乎看不見。她在想,將近百年前,先輩們是否也曾在校園漫步、思索。回到宿舍,孫嘉儀在當日隨筆中寫下:“何其有幸,走進完備弘深之大學;何其有幸,看見他們赤血丹心的一生;何其有幸,見證百年的光榮與夢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