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12-05 09:33:12
原標題:為青年人才成長按下“快進鍵”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為青年人才成長按下“快進鍵”
來源:中國青年報
讓青年人才“減負、快進”,給資深教授“加磅、加碼”,讓輔導員評上“專家、人才”……今年以來,一場讓青年教師隊伍快速成長的人事制度綜合改革在天津大學掀起不小波瀾,一系列創新人才計劃讓青年人才有機會挑大梁、當主角,力求把人才“關鍵變量”轉化為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
為青年人才打通一條綠色通道
入職不到兩年就評上了教授,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翔是學校“U35計劃”的受益者。
今年5月推出的“U35計劃”是天津大學為35歲以下青年人才晉升正高職稱打通的一條綠色通道,重點是要遴選出在學科領域具有發展潛力、學術方向具有引領性的青年教師,加大優秀青年人才培養使用力度。
張翔2022年開始在天津大學任教,是材料學科先進金屬基復合材料方向的一顆科研“新星”,他的研究有望助力我國在航空航天、集成電路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技術突破。
按照傳統的評審標準,這名年輕學者在一些方面資歷不足。“比如在教學、公益活動、帶領學生參加競賽這些方面,指數都還沒達標。”張翔說,對“青椒”而言,要平衡各方面的工作確實感到分身乏術。在“U35計劃”的支持下,他的科研被送上快車道,“我的目標更明確,也對未來的奮斗有了更清晰的規劃”。張翔正努力讓自己的研究瞄準一些“卡脖子”的重點領域,這也讓他能安心教學生、出成果。
據統計,近5年來天津大學共吸引800余名45歲以下的海內外優秀青年才俊加盟。
天津大學人事處處長栗大超告訴記者,根據該校高層次人才政策的相關規定,凡被聘任為天津大學講席教授的個人,均需承擔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學科建設、隊伍建設以及國際合作與交流等工作任務。但如果個人在聘期內取得“進入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以排名第一的身份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及以上獎項1項”“培養國家層面認定的領軍人才1名或優秀青年人才2名”等7類業績之一,就能免除教學工作量以外的全部考核任務。
輔導員也能評上專家、人才
如今在天大校園,不少學生認為,自己最好的“朋友”就是輔導員。這是天津大學近年來施行“輔導員人才崗”計劃帶來的變化。這項計劃為輔導員群體突破了職業瓶頸、年齡困擾,只要干得好,每名輔導員都有機會成為人才、專家。
《天津大學專職輔導員人才計劃崗位評聘辦法》為輔導員設置了首席、特聘、主任、專家、高級、骨干等多個等級、不同津貼標準的人才崗位,每個崗位聘期為2-4年,每個崗位都經過層層選拔。
曾獲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稱號的胡星鵬,此前是山東省一所高校的“明星”輔導員。聽說天津大學推出“輔導員人才崗”計劃,他決定來試一試。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出現在考場,成為他的“面試官”之一。這讓他又驚又喜,“想評人才崗輔導員,得先過校長親自面試這一關”。
搞得了科研、抓得好教學,又能幫學生找工作……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輔導員牛鵬飛在學生們心中是“六邊形”教師。臨近期末,牛鵬飛的辦公室里總擠滿了來“聊天”的學生。有的學生評價牛鵬飛是“最懂學生的老師”,還有的認為他“就像第二個導師,是一個能幫你論文改錯挑錯的輔導員”。
事實上,牛鵬飛是2018年以教學科研型教師的身份入職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后來他又主動報名成為該校第一批由專業教師轉崗的輔導員。
他經常帶著研究生到航天五院514所、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以及一些頭部企業等參觀、調研,讓大學生明白,不僅要精通專業所學,更要明確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求,讓自己的努力更有方向感。
1995年出生的天津大學化工學院輔導員趙書航是學生們喜愛的“小趙老師”。他擅長以年輕人更熟悉、更親近的網絡為入口,走進大學生心中。從入職第一天開始,他就創建了“輔導員小趙”微信公眾號,7年時間里用130余篇原創文章回應學生關注熱點、成長痛點、發展難點和思想盲點。
天津大學學工部部長趙欣說:“我們的輔導員要專業化、職業化,也要多元化。”因此,學校吸納了大批應屆生、優秀教師、管理干部等充實輔導員隊伍,同時不斷拓寬輔導員的發展通道,讓每個人都“干勁兒十足”。
打造“天大先生成長體系”
初冬時節,剛剛博士畢業入職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青年教師賀泳迪和其他同期入職的年輕人,一起觀看了一場由師生原創排演的話劇《劉瑞恒》。這是學校“天大先生”大師精神傳承劇目培育計劃的一部作品。賀泳迪被天津大學醫科創始人劉瑞恒的家國情懷深深感動,他說:“這是入職后學校給我們的第一份禮物,激勵我們要向前輩學習,樹立做‘好老師’‘大先生’的志向。”
這場劇目是“天大先生成長體系”中的生動一課。近年來,天津大學研究教師成長規律,根據不同職業發展階段、不同職稱系列教職工的發展需求,形成“天大先生成長體系”系列培訓課程,從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教書育人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綜合素養能力等方面,構建“全生涯、全覆蓋、全方位”的教師職業發展培育路徑。
學校在全國率先開展“師德立項”,發掘弘揚老一輩教師的師德風范;《天津大學師德公約》細化了師德標準;“我心目中的好導師”等評優創優工作讓一批優秀教師成為年輕人的榜樣。近年來,天津大學3個教師團隊連續3批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涌現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成山、“全國三八紅旗手”齊崴、“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王世榮、“中國好人”魏建國等一批優秀教師典型。
栗大超說,要讓有能力、有才華的年輕人脫穎而出,打造一支師德高尚、能力卓越的青年教師隊伍,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艷 通訊員 焦德芳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