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10-28 09:56:10
原標題:林崗: 探索藝術的真誠表達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林崗: 探索藝術的真誠表達
來源:中國文化報
李垚辰
靜靜的黃河(油畫) 32.8×47.5厘米 1963年 林崗
林崗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油畫家,他的人生、藝術發展始終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難得的是,他能不斷把握時代脈搏,抒寫內心感悟,一直走在時代發展的前沿,不斷取得新成就,他的藝術創作歷程可以說是新中國美術史的一個縮影。散文《青春》中如此說:“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光,它是一種精神狀態,不在于紅顏、朱唇和輕快的腿腳,而在于它的意志力、創造力和充沛的精力,它是使人生充滿活力的泉源。”林崗的人生正是實踐著這種具有青春精神狀態的人生。
林崗,1924年出生于山東寧津,早年參加革命,加入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進行學習,之后幾十年一直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是中央美術學院的首批杰出教授。他的代表作《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在獄中》《井岡山會師》《萬里征程詩不盡》《崢嶸歲月》等已經成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
2024年是林崗先生的期頤之年。近期,中央美術學院特別舉辦“大藝不言:林崗先生百歲藝術展”,呈現他70余年的藝術歷程。“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中央美術學院的“央美精神”正是在林崗等名師的傳承中賡續不斷。
1950年,在徐悲鴻、王式廓等先生的指導下,林崗開始新年畫的創作,思考“如何用一技之長創作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年畫,為人民服務”。年輕的林崗在報紙上看到勞動英雄趙桂蘭的報道,感動于周總理領著趙桂蘭去見毛主席的畫面,于是他著手創作了成名作——新年畫《群英會上的趙桂蘭》,表現領袖人物與群眾在一起的場景。他在畫面中非常注重年畫的藝術處理問題,不僅參考世界名作《最后的晚餐》進行構圖,而且對人物、環境、道具都一一考察、營造,力求真實,此作品從當時許多年畫、宣傳畫中脫穎而出,引起大眾觀賞的興味。
1951年,他和伍必端、侯一民、洪波等一同赴朝鮮戰場前線寫生,用畫筆記錄并傳播了志愿軍的英勇形象。1954年至1960年,林崗被選派赴蘇聯學習美術,在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的約干松工作室學習油畫。林崗深知肩負的國家使命,7年間,他拼命學習,經過不斷努力,成為優秀畢業生,尤其是對造型的結構和色彩表達有了熟練掌握和深刻理解,他強調畫要畫出來,而不是“磨”出來。歸國后,他在蘇聯期間的學習作業和心得對于當時的中國油畫界有較大影響,拓展了很多人對油畫的新認知。
1960年歸國后,林崗又很快全身心投入到歷史畫創作和油畫教學中。在歷史畫方面,他利用自己在蘇聯所學,努力提高畫面的藝術水平。1961年的《在獄中》是他在國內首次嘗試用透明畫法表現歷史題材,試圖借鑒西方藝術的精粹來表現中國革命者深沉剛毅的偉大氣概,引起了學界的極大反響。在創作油畫《井岡山會師》時,他深入調研,在情節、構圖、人物形象把握等方面都做了諸多探索,很好地表現了“會師”的歷史主題,這幅作品也成為一個時期的經典。他說畫歷史畫很難,“既要尊重歷史事實,又要有浪漫主義,要好看。”此后,他又和夫人厐壔一同創作了《東渡》《十里長街送總理》《萬里征程詩不盡》《崢嶸歲月》等名作,不斷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來表達真實的歷史,使得他的藝術提升到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在油畫教學上,他希望把在蘇聯的學習經驗傳達給國內的學生,尤其是油畫色彩語言的基本功。作為色彩方面的佼佼者,林崗沒有滿足于現狀,他一邊不斷琢磨并鞏固自己的所學,創作一批高質量作品,一邊在實踐中向學生傳授自己的體會,耐心引導。他在油畫色彩語言方面的探索對于中國的油畫界影響深遠。
改革開放的新風讓林崗感受到新的時代氣息和內心新的創作沖動,他認識到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土壤,藝術需要有更廣闊的天地、更豐富的藝術面貌,需要“百花齊放”,而不要擠在“獨木橋”上。他勇敢地向前邁進,毅然進行風格轉向,更主動地追求藝術語言本體探索,《火焰山》《沙風》《白發》等作品呈現出表現、意象、抽象的語言特征,在對于風景的描繪中融入對于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能夠放棄之前的成就探索新的領域,在當時的老一代油畫家中十分鮮見。正如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所說:“如果將藝術家的創作比作一條河,很多人覺得一岸的風景已經夠好,所以終生都在一邊靠岸。有些人卻不滿足于一邊的美景,努力想要渡過河去,一旦躲過了暗流巨浪、漩渦礁石,就會看到另一派不同的景致。于林崗而言,他則以寫生為渡,看到了兩岸的風光。”30余年的時間里,他一直默默探索,不問收獲,只問耕耘,直到晚年無法動筆。他對藝術的發展有耐心也有信心,他說:“抽象藝術到了中國,一定要有自己國家的文化歷史傳統,中國人畫油畫最后不能跟外國人一樣,但是也不能太著急,文化、藝術的發展需要慢慢積累。”
我們可以從上千幅已經被涂得漆黑甚至磨破的草圖紙張中看到他的堅持和熱情。同時,他還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油畫教學工作中。1985年,林崗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創建了第四工作室,教授西方現代藝術并擔任主任,為中國油畫乃至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在中國油畫走向現代的關鍵節點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林崗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有性格的藝術家。他執著于藝術語言的探索和開拓,執著于油畫領域水準的提高和深度研究。他豁達地認為,“創作過程的苦與樂,也是一種精神享受;我喜歡這種感覺,隨心所欲。”他認為,評價藝術最美的詞是“中肯”“熾熱”。“藝術需要自由、激情、真誠、執著、文化修養、結實的身心,還必須有機遇。”他在筆記中寫“行勝于言”,他用行動、思考、作品,代替一般的語言與社會交流。探索藝術的真誠表達、攀登藝術的高峰,是林崗一生的追求。
美術評論家邵大箴稱林崗是“辛勤、智慧的藝術探索者”,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認為林崗的藝術一直在試圖“超越時代的局限”,林崗先生則謙虛地認為自己是“99%的努力加1%的天賦”,他的藝術是“拼命”學出來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