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05-25 10:09:05
原標題:為心理健康開一劑“體育方”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為心理健康開一劑“體育方”
來源:中國教育報
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逐步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社會性難題,甚至從成人延伸至青少年群體,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全社會的共識。
如何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試著開出一劑“體育方”。如此“開方”,既有教育理論也有學校實踐作為依據。
從教育史來看,我國的百年名校多有體育傳統。“無體育不清華”,清華大學從前身留美預備學校開始,對學生的體育要求便十分嚴格:體育不及格者不得畢業、不得赴美留學。長期擔任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的馬約翰先生更是中國體育教育的先驅。
馬約翰認為,清華的學生不僅要知識全面,還要有強健的體魄。他認為體育能給學生帶來身體和人格上的塑造,可以帶給人勇氣、堅持、自信心、進取心和決心,培養人的社會品質——公正、忠實、自由。
著名作家梁實秋曾在回憶錄中描述清華生活:“下午四時至五時有一個小時的強迫運動,屆時所有的寢室、課室房門一律上鎖,非到戶外運動不可,至少是在外面散步或看看別人運動。我是個懶人,處此情形之下,也穿破了一雙球鞋,打爛了三五只網球拍,大腿上被棒球打黑了一大塊。經常運動有助于健康,不,是健康之絕對的必需的條件。而且身體的健康,也必有助于心理的健康,年輕時所獲致的健康也是后來求學做事的一筆資本。那時清華的一般的學生比較活潑一些,少老氣橫秋的態度,也許是運動比較多一點的緣故。”
建筑學家梁思成在晚年對學生表示,自己年輕時也是運動健將:“別看我現在又駝又瘸,當年可是馬約翰先生的好學生,有名的足球健將,在全校運動會上得過跳高第一名,單雙杠和爬繩的技巧也是呱呱叫的……我非常感謝馬約翰。想當年如果沒有一個好身體,怎么搞野外調查?”這一段描述,活靈活現地體現了體育運動對當年梁思成精氣神的影響。
另一所百年名校南開中學也對體育重視有加。南開中學首任校長、中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被尊為“中國注重體育第一人”。南開中學的體育活動也是“強迫式”的,“每天下午三點半,教室全部鎖上,每個人必須到操場參加一種球隊,除了下大雨,天天練球、比賽,無處逃避。”張伯苓要求學生每周要有不低于3個小時的體育課,體育也要考試,而且考試分為筆試和實踐,不及格者、不達標者不予畢業。張伯苓說,“提到強便有一種聯想,就是軍隊、軍火等,其實不然,乃是關于我們個人身體的鍛煉”。
英國哲學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的第一句話就是,“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體之中”。放眼全球,重視體育,也是學校的普遍共識。有學者2015年和2019年在美國和英國考察發現,現在的英美學校,無論是私立還是公立,都將體育課作為重要的課程,要求學生一進校就運動,一運動就是半個多小時,大課間也必須走出教室。
少年強則國強。在21世紀的今天、新時代的中國,加強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仍是重要的時代命題。
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重視體育。毛澤東青年時期發表了一篇著名的體育論文《體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茍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認為體育具有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并使人“身心并完”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一如既往地關注群眾體育運動。1951年初,他針對學生健康問題寫信給時任教育部部長馬敘倫:“提出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的方針,我以為是正確的。”
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體育,在考察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時強調,體育強則國家強,國家強則體育強。發展體育事業不僅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還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他也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強調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這些重要論述闡明了體育對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具有獨特功能。“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充分體現了體育對于青少年身心兩方面成長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所以,新時代的學校教育要重視體育,培養終身運動者。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朝氣蓬勃、富有夢想的青少年,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行穩致遠,肩負時代重任。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的要求,強調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體強心、以美潤心、以勞健心,其中,“以體強心”便是發揮體育調節情緒、疏解壓力的作用,體現體育的“固本”作用。振興中華,必須振興體育。大興體育,以體育求健康,時不我待,否則“鑄強健體魄、育時代新人”,就是一句空話。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濟北中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