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3-05-18 12:59:05
原標題:首家縣級國家一級綜合性博物館啟用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原標題:首家縣級國家一級綜合性博物館啟用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濰坊5月18日電(記者 劉祺) 明代趙秉忠的“狀元卷”、東漢“宜子孫”玉璧、龍興寺遺址佛教造像……5萬余件展陳文物、3000余件國家級別文物,共同成就了全國首個縣級國家一級綜合性博物館——青州博物館。5月15日,在第47個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由中鐵建設承建的青州博物館新館正式投入運營。
青州博物館新館。青州博物館供圖
有7000余年發展史,中國古九州之一的青州素有“信美東方第一州”“海岱明珠”的美譽。在這里發現了北辛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眾多文化遺址,青州博物館展陳的各位文物包括陶瓷、青銅、書畫、石刻、玉器等,其館藏之多、藏品之精,也被冠以“小大博物館”的稱號。
與老館相比,青州博博物館新館建筑面積由原來的2.6萬平方米擴建至5萬余平方米,展陳面積增至5倍,涵蓋展覽區、藏品庫房區、技術保護區等六大功能區和瓷器廳、衡王府、臨展廳、石刻廳、通史廳、書畫廳、香山漢墓、佛造像廳、國際廳九大展廳,實現了功能及設施全面升級,讓5萬件藏品以更加生動鮮活的方式“講述”青州文化。
放眼望去,博物館整體呈現出中心對稱式的外觀造型,中國傳統建筑的“高臺,闕樓,坡屋頂”大氣磅礴,為“塑造”具有漢唐風格建筑的外立面仿古造型,中鐵建設團隊采用“玻璃+石材+金屬”復合型幕墻,巧妙利用光學原理,不同角度展現博物館外觀的動態美。從屋頂、墻壁到地板、護欄等19122塊石材鋪設全部按照對縫連成一條直線,充滿了莊重宏偉的力與美。金屬屋面融合青州地方文化,不僅安全、可塑性強,也集中展現了中國古建筑的雍容大氣。
東漢“宜子孫”玉璧。青州博物館供圖
高達30米的中庭正面刻有銅雕圖“明珠之光”,設計來源于博物館內三大鎮館之寶,國內外僅見的明代之前狀元卷真跡明朝萬歷二十六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罕見的玉器珍品東漢“宜子孫”玉璧和稱為改寫東方藝術史杰作的龍興寺遺址佛教造像。中庭主體是博物館通向九大展廳的核心區域,豎向結構采用綠色可持續的鋁合金模板,不僅美觀,而且質優,中庭部位采用鋼筋桁架樓承板,極大提高了主樓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同時,考慮到層高帶來的光線問題,建設團隊按照“天圓地方”的理念,在博物館主樓中庭上空建設圓形玻璃采光頂。
東漢“宜子孫”玉璧。青州博物館供圖
剛一開館,三千年前青銅文物“謎之微笑”青銅寶寶商“亞丑”銅鉞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它的“身世”可大有來頭,是1965年出土于青州蘇埠屯商代墓地,該墓是山東省最為重要的商代遺址之一。青州北靠渤海灣,風力擴散導致空氣相較于內陸濕潤,對青銅器、字畫、陶瓷等文物保護極為不利。中鐵建設團隊創新采用緩粘結預應力技術,選用新型無機納米抗裂減滲防水材料,有效控制結構裂縫的發生,大大提升混凝土自防水性能,加強了對文物的保護。
瓷器廳內設置一條以時間為單位的瓷器發展帶,展示從南北朝到民國時期瓷器的釉、胎、紋飾,供參觀者直觀感受瓷器的發展歷史。為進一步凸顯歷史的“痕跡”,中鐵建設團隊設計安裝了中國特色的屏風隔斷,有效分隔空間的同時,使空間隔而不斷,給人以通透舒朗之感。將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升華為創意靈感,合理運用文物、影像、色彩及聲、光、電,使整個展館渾然天成、獨具一格。據中鐵建設中原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張學臣介紹,按照展陳內容深化展廳布置,將中國寫意、中庸和諧思想等融入到空間布局中,充分挖掘文化內涵,不斷助力城市品質提升。
各個展廳還建設智能化管理系統,并運用三維數字化展示、沉浸式體驗空間等多種陳展形式,充分體現現代科技與歷史沉淀的深度融合,打破實體博物館靜態展示的模式,讓“文物說話”。
青州博物館新館將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綜合性大型博物館,對挖掘區域內歷史文化內涵,發揮文化資源優勢,促進并帶動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