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3-04-27 16:17:04
原標題:一個人一臺戲 琴聲燈影里的熱愛與堅守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原標題:一個人一臺戲 琴聲燈影里的熱愛與堅守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腦里想著詞兒、嘴里唱著曲兒、手里舞著人兒、腳下踩著錘兒”,表演者五官、四肢、頭腦一刻都不能閑著,一人身兼數職完成一整臺戲的演出——這就是中國皮影最高超的古老絕活,泰山皮影戲“十不閑”。
中國皮影界有“七緊、八松、九消停”的說法,意思是皮影戲表演八個人配合正好,七個人緊張,九個人就有人閑,基本上都是團隊演出,只有泰山皮影戲是全國唯一的單人皮影戲。
泰山皮影歷史悠久,是全國三大皮影戲流派之一。在明代古籍《梼杌閑評》中就有關于泰山皮影的記載,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皮影”名錄。
“來者何人?俺乃泰山石敢當。膽大的妖狼,竟敢在泰山上攔路吃人,俺豈能容你。”3月17日,在泰山皮影研究院,伴著熱鬧的鑼鼓聲和地道的琴書唱腔,泰山皮影第六代傳承人范正安正為游客表演泰山皮影傳統戲《石敢當運河龍為民除害保平安》。
泰山皮影戲《石敢當運河龍為民除害保平安》。泰安市泰山區宣傳部供圖
雖然已經78歲高齡,但是范正安眼不花、耳不聾、腰板挺直,聲音洪亮,一場演出下來,仍然精神抖擻。
范正安是地道的泰安人。從小,他就喜歡皮影。8歲那年,第一次看皮影,當他看到一塊白白的布上,小影人兒又能上天,又能入地,還有鑼鼓聲,還唱著……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自此,范正安對泰山皮影“一見鐘情”。13歲時,范正安加入泰安曲藝團,拜劉玉峰為師學習皮影,成為泰山皮影第六代傳承人。從此,范正安一直堅守并傳承著皮影事業。他是個認準了一件事就一干到底的人。從藝六十年來,對于皮影的熱愛讓他不斷鉆研,將“十不閑”表演技藝磨礪得更加精深,并推廣到全國乃至世界,讓更多的人認識和關注這項傳統藝術,讓非遺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揮舞百萬兵。
泰山皮影主要是講泰山,說泰山,故事大多與泰山有關。在唱腔上,以山東琴書、大鼓為主,同時吸收了泰山周圍民間的曲調;在制作上,講究寫實,人物的裝束、雕刻、色彩基本上是當地人真實的樣子;在雕刻方面,泰山皮影風格獨特,繪畫優美,雕刻與繪皮并重的同時,繪畫比例多于雕刻,雕刻技法簡練明快,“范氏八百刀”可以將皮影刻畫得栩栩如生;在選皮上,驢皮、羊皮、牛皮都可以是原材料,繪皮多采用中國畫中的大寫意手法,造型粗獷,上色時“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泰山皮影的樂器一共有8樣,包括鼓、大鑼、小鑼、大镲、小镲、木魚、竹板、止因裝置等,都是范正安先生親自設計制作而成。表演時,他手拿皮影,樂器就全靠腳來操作。
范正安同時控制多個影人表演。泰安市泰山區宣傳部供圖
多年來,范正安都是自己編曲目,自己制作皮影,自己演。為了更好的傳承,范正安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在內容上結合當下最流行的元素,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貼近現代生活。在劇目演出方面,泰山皮影不僅有傳統經典精品戲《蛙鶴龜》,老戲新編爆笑戲《武松打虎新傳》,而且與時代同步,還編寫了許多新戲,像反映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內容等。
“我們趕上了好時代,現在的生活這么幸福,我們更應該多演出,贊美我們的好生活。”對國家的發展變化,范正安感觸很深,他說,“從我們皮影藝人交通工具的變化,就能看出國家這些年的發展變化有多大,就能看出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新中國成立以前,皮影藝人是用一根扁擔挑著到處演出。新中國成立后是用獨輪車推著去演出。1958年,我是騎著自行車出去演出。改革開放后,換成了摩托車。2007年,我買了第一輛汽車天津大發,開著車出去演出,現在有9輛車了。”
范正安表示,現在國家很重視傳統文化,作為非遺傳承人,更應該用皮影戲歌頌新時代,讓這項古老的藝術傳承下去。
為了泰山皮影的傳承,2009年,已過花甲之年的范正安召回在北京中央美院畢業準備留京的兒子,自籌資金在泰安市老縣衙內創辦“泰山皮影研究院”“弄影軒”小劇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一輩子專注一件事的范正安,幾十年如一日錘煉皮影技藝,弘揚傳統文化。
2010年,范正安受邀赴位于法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出,“一個人演了一個劇團的演出”震驚全世界。
作為泰山文化的“活化石”,泰安自古就有“登泰山不看泰山皮影戲不成游也,不看影戲不知禮儀 ”的諺語。2017年9月,范正安受邀訪問德國,半個月時間走訪10余個城市,因為場面火爆,不得不數次加場。2017年,泰山皮影戲館在北京前門大街掛牌營業。隨著國際交流日漸增多,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埃及、南非等二十余個國家都留下了泰山皮影的足跡,每到一地都會掀起當地居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追捧熱潮。
雖然年事已高,但范正安仍舍不得離開舞臺,還經常親自上臺演出。
“我就是一輛小車,小車不倒盡管推。”范正安樂呵呵地說。
采訪時,范正安正整理泰山皮影的資料,尤其是將腦海中記得的劇目一一記錄下來。他拿出一些手稿,上面有圖有文,這是范正安用了無數個夜晚,戴上老花鏡,自己一筆筆寫出來、畫出來的。范正安說,他把影人兒的手法技法都畫了下來,下面加上文字解釋,目的是留給后人,方便后人學習。
“我現在還能教,等將來我不能教了,后人就可以看著我寫的這本書學習泰山皮影的技藝。”范正安說。
說這話時,范正安笑著,這笑中,透露著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愛到骨子里的老人對泰山皮影的無比深情!
隔帳陳述千古事,燈下揮舞鼓樂聲。
“皮影戲倡導的是忠孝義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催人奮進、教人向善。期盼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泰山皮影,讓這項民間藝術永遠傳下去。”范正安充滿感情地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