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3-02-28 11:46:02
原標題:攀出雪域“新高度”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攀出雪域“新高度”
來源:解放軍報
開欄的話
“鍛煉自己成為鐵的體質,保衛我們最可愛的國家。”朱德元帥在71年前為新中國首屆全軍體育運動會的題詞,質樸直白,如今聽來,依舊激蕩軍心。
“練好體能,為打勝仗”,這句歷久彌新的戰斗口號,今天更是一語道出體能對戰斗力的重要支撐。
作為軍事訓練的基礎和部隊戰斗力的基石,軍體訓練的根本目的是服從于實戰需要、服務于作戰需求,確保軍人保持最佳的身體狀態和戰斗技能,以隨時遂行作戰任務。未來戰場對廣大官兵的身心素質提出更高要求,軍體訓練也因此有了更科學化、實戰化、專業化的標準。
如何瞄準未來戰場鍛造過硬體能?本報推出“奮斗強軍·軍體訓練助推戰斗力生成”系列報道,以期從部隊實踐中不斷總結軍體訓練助推戰斗力生成、為戰場打贏服務的經驗和規律。
海拔5880米,零下15攝氏度,西北風7級。
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奔騰的流水被大自然定格,化為荊棘般的嶙峋冰柱從天傾瀉而下,懸掛在陡崖絕壁上,形成了一面白色的巨幕。在蔚藍天空映襯下,潔白的冰壁分外耀眼。10余名官兵戴好頭盔,穿上冰爪,拿起冰鎬,面對近乎垂直的冰壁,迅速開始攀爬,向著頂峰出發。
近年來,西藏軍區某旅緊盯當前軍事任務和未來戰場需要,創新軍事體育訓練方法,強化力量、速度、耐力等基礎體能訓練,也加強攀冰、越野跑、長距離重裝徒步等軍體技能訓練,增強軍體訓練與武器裝備、作戰環境、多樣化任務等相融合的實戰化訓練,持續推動部隊戰斗力提升。
聚焦實戰礪精兵
隆冬時節,雪域高原練兵正當時。
整裝行囊,蓄勢待發。數日前,該旅為檢驗前期創新軍體訓練方法的成效,組織偵察營官兵再次向雪域高峰發起沖擊,將征戰目標鎖定在海拔6200多米的喜馬拉雅山脈某腹地。
“接上級命令,前方發現敵軍事要地,現命你部立即前出摧毀……”雪域高原,危峰峻壑、亂石橫生,復雜的地理環境和多變的天氣,給這次演訓增添了更大的難度。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戰斗體能訓練全程不設預案、意外特情頻發,以班組協同進攻戰斗為戰術背景,采取“連貫作業、情況誘導、隨機處置”的方式,多要素、立體化從難從嚴摔打磨練參訓官兵。
參訓官兵全副武裝,背負30多斤的裝備,經過3個多小時的行軍,來到了一座雪山腳下。偵察設備顯示:某高地北側150米處,發現3名“敵”方游動哨兵。為了抄近路隱蔽向“敵”滲透接近,官兵迅速準備利用繩索攀爬冰壁。可是,攀越一座近30米高、坡度近90度的冰壁,絕非易事……
與以往他們經常訓練的冰壁相比,這里的冰壁活動性更強,冰面更陡峭也更濕滑,冰痕縱橫交錯。
尖銳的流冰,脆弱的冰痕,明顯不利于揮鎬和踢冰。此時,隊中攀冰技術最嫻熟的下士旦增尺列主動請纓擔任先鋒攀登隊員。他邊攀爬邊使用冰鎬清除冰壁上的浮冰和軟冰,并將冰錐打入冰壁,設置好固定點,為后續攀登的隊員們規劃好攀登線路。在抵達冰壁頂部后,他快速構建起保護站,以幫助后續隊員安全攀登。最終,大家都順利登頂,快速向“敵”方滲透。
旦增尺列是該旅小有名氣的軍體尖兵。入伍前作為“雪狼極限攀登隊”的隊員,他曾三次參加珠峰高程測定保障工作。入伍后,他很快就被選入偵察營,成為了一名偵察兵。在訓練中,他經常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幫助戰友進行攀冰技術強化訓練。
首先是徒手力量訓練。旦增尺列和戰友們會找一塊堅固的地方,用來練習徒手抓握,以鍛煉出強壯的后背肌群和肱二頭肌,并大幅提高手指的抓握能力和手掌堅韌程度。
其次是打磨攀冰技術。旦增尺列不僅會向戰友們傳授冰坡行走、踢冰、打鎬、三角移動等專業技術動作,還會對攀冰過程中的保護技術和相關安全常識做詳細講解。為了熟練掌握技術,旦增尺列時常帶著戰士們在后山的小冰川上練習冰坡行走及冰壁攀登,經常一練就是一整天。長年累月的堅持,最終他們收獲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此次戰斗體能訓練,全程20多公里,歷經7個多小時,他們不僅戰勝了高原缺氧環境,還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突破體能極限,最終勝利完成任務。
近年來,該旅創新軍體訓練模式,助推戰斗力生成。他們常態化采取實戰化訓練套餐模式,將訓練課目有效串聯,通過設置臨機導調,真打實抗,不斷挑戰雪域“新高度”。
創新體訓謀打贏
“像打仗一樣去訓練,像訓練一樣去打仗。”一條醒目的標語高懸在西藏軍區某旅訓練場上。標語前,數十名官兵正熱火朝天地開展軍體訓練。
不遠處的攀巖墻上,官兵利用崖壁上的凹凸點位,以三點固定、一點移動的方法迅速攀上崖壁。攀登時,官兵利用手指摳、拉、撐和腳蹬的力量,使身體快速向上移動。官兵動作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幾趟下來,汗水就浸濕了他們的迷彩服。
與常規的軍體訓練不同,該旅官兵以高寒作戰為背景特別設置了很多新穎的體能訓練方式——巖壁上、跑道中、雪地里,都能見到他們練兵的身影。
為什么會有這些獨具特色的軍體訓練課目?這還得從幾年前的一次極限訓練說起。
那年7月,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某腹地,該旅組織官兵正在進行兩天一夜的“魔鬼訓練”。有隊員在攀爬冰壁的過程中,由于體力消耗過大,失去了平衡,從冰壁上跌落。大家合力救援,雖救下了這名隊友,卻耽誤了登頂的最佳時機。
在反思總結會上,大家各抒己見,主要圍繞此次“魔鬼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查找不足,多角度分析點評,尋求解決方案。大家認為,之所以出現從冰壁跌落等情況,說到底還是參訓隊員體能素質存在短板,腳底板不夠硬;在極限訓練任務中,有的戰士在冰壁上施展不開手腳;有的戰士體能儲備不足,連續作戰后,身體很快亮了“紅燈”……萬一將來在戰場上遇到更加兇險復雜的情況,官兵該如何應對?
創新軍體訓練內容和方法,以強化軍體素質,適應未來戰場需求,成為了該旅官兵的共識。
該旅重新抽取各連骨干組成偵察分隊,長期進行體能和軍事技能的強化訓練。作為“尖刀上的刀尖”,偵察分隊嚴格按照“實戰中需要什么,就苦練什么”的思路,出爐一套涵蓋所有雪域作戰課目的專項訓練計劃:崖壁攀登、武裝泅渡、定向越野、負重登山等,將練體能和練技能有機結合起來,全面錘煉官兵體能素質。
崖壁攀冰,是眾多訓練課目中的重頭戲。因為在高寒環境下作戰,如遇高山、冰壁等復雜地理環境,利用繩索攀冰是主要手段。此時,官兵攀爬的速度對完成任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對先鋒攀登隊員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必須在平時經過千錘百煉,方能在關鍵時刻確保萬無一失。
為此,官兵在日常十分重視身體素質訓練,他們把杠鈴當作力量訓練的重要輔助器材,舉著杠鈴練深蹲,從10公斤到60公斤;扛著圓木練沖刺,從一根到兩根。他們采用增加次數、長度、重量、組數和減少休息間隔等“漸增式超負荷訓練”方法,逐步提升官兵的核心、腿部及上肢力量,有效提高攀登速度。
“之前一直覺得攀冰是極限運動,如今我們也有很多隊員掌握了這項技能。在雪域高原的極寒地帶,官兵放開手腳向前沖,軍體訓練才能真正實現與戰場對接。”偵察分隊隊長邵仁旺說。如同攀冰訓練一樣,他們組織的其他軍體訓練也正向“高海拔”邁進。
不畏艱險 勇攀高峰
■王浩然 江立青
一位攀冰愛好者曾說:“不要試圖用‘不可能’去挑釁一個攀冰者,因為他們狠起來連小碎冰都不放過。”
在攀冰者眼中,沒有不可能;在我軍官兵眼中,同樣一切皆有可能。
經過長途跋涉后,體力接近枯竭,在寒風中,面對橫亙在眼前的高達30米、坡度近乎90度的陡峭冰壁,怎么辦?前進,未必能登頂,亦有墜落的風險;放棄,則是最省力、最保險的選擇,但也注定會失利。
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絲毫的恐懼,官兵眼神里充滿了堅定和自信,大家迅速開啟攀越冰壁的行動。這一切,源自于官兵長年累月的艱苦訓練,更源自于官兵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攀冰,被很多人視為一門藝術。冰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創作的藝術品,存在于最寒冷的地方。想要攀越成功,必須綜合考慮冰的坡度、厚度、著力點、安全性等多種因素,在冰壁上規劃出一條可行的攀登路線,一斧一鑿地努力登頂。這既是對體力和技術的考驗,也是對膽量和意志的磨礪。官兵之所以能在短時間迅速登頂,不僅因為他們平時力量訓練做得充分,攀冰技術過硬,更重要的是,他們團結協作、不畏艱險,內心義無反顧,排除萬難也要去爭取勝利。
在寒風呼嘯中,身體懸掛在半空,官兵用手里的冰鎬穩穩地鑿擊冰面。那清脆的聲響,既讓人膽戰心驚,又催生出一種熱血澎湃的力量和豪情。在通往勝利的道路上,我們肯定會遇到挑戰和險阻,唯有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風雨無阻,勇往直前,才能迎接勝利的曙光。
站在半山腰看風景,往往沒有在山頂上看得遼闊、壯麗,這也暗含著一個道理:無限風光在險峰。想要看到最美的風景,就要有不懼風雨、不畏險阻的進取精神,還要有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再出發的勇氣和魄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勇攀高峰,領略一覽眾山小的壯麗景觀。
冰瀑上的芭蕾
■譚鵬飛 任 遠
攀冰,顧名思義,在冰壁上攀登,是一項小眾且冷門的極限體育運動,又被譽為“冰瀑上的芭蕾”。
身處冰巖絕壁,每一次揮鎬、每一次踢冰,每一次金屬與冰壁的碰撞,都是對自己的挑戰。攀冰運動所展現的技術、力量、耐力、毅力和勇氣,令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熱血澎湃。
攀冰,起源于歐洲早期的登山運動。根據冰的連通性,可分為冰壁攀登和冰巖混合攀登兩類。根據冰的性質,又可將冰壁分為季節性冰壁和常年存在的高山冰壁兩種。
攀冰是一項借助裝備器械而進行的運動,需要配合冰爪和冰鎬進行。
冰鎬給手提供著力點。舉起冰鎬,大臂后引,肘關節彎曲并指向冰壁,以胸肌和肩部肌肉帶動手臂揮鎬。當鎬尖快要劈到冰壁時,手腕下壓,使冰鎬尖快速敲入冰壁,同時避免手或手柄與冰壁相撞。在揮鎬時,肩、大臂、小臂和冰鎬應在同一平面內揮動。打鎬要瞄準冰面上的內凹處;在凸起處打鎬會導致冰面破碎,無法固定冰鎬。
冰爪為腳提供著力點。在提腳的同時以膝關節為軸,腳尖略微上勾,使腳向前擺動,并平穩地發力前踢,確保冰爪的第一組前齒平直地扎入冰面。和打鎬類似,冰爪應垂直踢入冰壁。冰爪插入冰壁后,應避免腳上下晃動,否則冰爪容易從冰壁上滑出。腳的著力點是否穩固,關系到身體的穩定性和攀爬的速度。
除了冰爪和冰鎬,攀冰者還需要熟練掌握運用繩子、冰錐、快掛、扁帶、主鎖、保護器等裝備器械,構建一套科學有效的攀冰保護系統,確保安全攀爬到冰壁頂端,并能成功返回地面。
大部分情況下,攀冰都在野外進行,冰質和天氣都對攀冰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攀冰前要勘察地形,考察冰質,選擇好攀登路線。攀冰還需要準確掌握天氣的變化情況。一天中不同的時間與溫度、季節的前后、不同的日照情況等,都會影響冰質。
上圖:西藏軍區某旅組織偵察分隊官兵進行攀冰訓練。楊 凱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