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3-02-28 11:43:02
原標題:鹽,吃對才健康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鹽,吃對才健康
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2年世界減鹽周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因高鹽飲食死亡的人數達300萬人,在我國,這一人群的死亡人數達165萬人,尤其是那些平時吃鹽多、口味重、血壓高的人群。其實只要換一種鹽,就能夠很大程度避免上述問題。
鹽是廚房中必備的調味品,可以提供咸味,做菜如果沒了鹽,那簡直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雖然鹽是美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但也不是越多越好。高鹽飲食是導致很多人死亡的“幕后真兇”,鹽吃得多易患高血壓,而嚴重的高血壓會引發一系列身體問題,如損傷心臟、大腦、腎臟;惡性高血壓患者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出現腎衰竭,甚至死亡。控制血壓能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風險,要想控制血壓,改變高鹽的飲食習慣是重中之重。
飲食中鹽攝入過多,除了高血壓,還有如下危害——
增加骨折的風險。鹽吃得多,意味著會攝入更多的鈉離子,而高鈉會抑制成骨細胞的分化及其功能,成骨細胞特異性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調節骨骼的形成,促進骨骼生長。有動物實驗顯示,高鹽飲食會降低大鼠骨密度和骨強度,增加骨折風險。骨折對于年邁的老人來說,還可能危及生命。
增加胃炎風險。胃炎的發生與高鹽飲食密切相關,鹽攝入過高會刺激胃黏膜,可能會導致胃壁細胞脫落,而壁細胞是保護胃部健康的屏障,一旦被破壞,會增加罹患胃炎的風險,嚴重的還可能導致胃癌。
影響認知能力。根據最新研究表明,高鹽飲食可能會損害大腦的某些認知功能。長期攝入較多的鹽,會導致海馬氧化應激和源自腸道的炎癥反應相應增加,記憶受損,特別是對于老年人群影響更大。此外,即使目前血壓沒有異常,但如果一直處于高鹽飲食的狀態,也會損害認知功能。要想避免鹽攝入超標帶來的各種危害,控鹽勢在必行。
不同的鹽,怎么選?市面上鹽的種類很多,大體上有三類:低鈉鹽、加碘鹽和無碘鹽。
低鈉鹽給身體提供了高鉀低鈉的環境,有助于逆轉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軟化血管,放松血管平滑肌,幫助降低血壓并保護血管。對于平時吃鹽多、口味重、血壓高的人群,可用低鈉鹽代替普通食鹽。但對于高溫作業人員、重體力勞動人員、某些腎病人群、尿毒癥患者等,要謹慎食用低鈉鹽。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吃的都是加碘鹽,這是為了預防碘缺乏引起的甲狀腺腫大。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中國居民膳食碘參考攝入量建議一般成年人攝入量為120μg/天。在碘缺乏地區,吃碘鹽很有必要。即便是生活在沿海地區,也是需要吃碘鹽的。雖然沿海地區的海帶、紫菜等食物含有豐富的碘,但當地居民食用頻率和食用量都較低,仍然需要吃碘鹽補夠推薦量。另外,對于橋本甲狀腺炎的患者應當適當限制碘的攝入,也可以吃加碘鹽,但需要適當限制海帶、紫菜、海苔等富含碘食物的攝入。吃碘鹽需注意:盡量購買小包裝,隨買隨吃,避免放置時間太久影響補碘效果;不要用油炒碘鹽,高溫會增加碘揮發。
對于生活在水源性高碘地區的居民吃無碘鹽即可。水源性高碘地區飲用水中的碘含量較高,一般>100μg/L,只要正常飲食,再喝1000ml水,碘的攝入量就已經達到推薦量了。這些地區主要分布在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山西等省市縣。另外,甲亢患者和部分甲狀腺腫瘤患者也適合吃無碘鹽,但不是所有的甲狀腺疾病都需要吃無碘鹽,具體還得根據自身情況遵醫囑來吃。
除了這些鹽之外,市面上還有竹鹽、海鹽、湖鹽、巖鹽等鹽,這些都是指鹽的出處;還有玫瑰鹽、檸檬鹽等,只不過是顏色或風味不同而已。總之,吃鹽很重要,但吃對更重要。該吃加碘鹽的別私自換成無碘鹽,平時吃鹽多、口味重的高血壓患者,可將普通食鹽換成低鈉鹽,對健康更有利。
(公共營養師 薛慶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