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法院報
2023-01-17 09:14:01
原標題:以法槌為“梭”,織密環境資源保護“網”
來源:人民法院報
原標題:以法槌為“梭”,織密環境資源保護“網”
來源:人民法院報
郯城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巡回法庭在馬陵山腳下的卸甲營村巡回審理一起環境資源案件。徐西江 攝
近年來,地處沂蒙革命老區的山東省郯城縣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主動擔起共治責任,以法槌為“梭”,織密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網,構建“案件審理+司法宣傳+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全方位司法保護體系,用法治力量留住藍天白云、青山綠水。
聚焦三類案件,力求“一判三贏”
素有“中國銀杏之鄉”美譽的山東省郯城縣,近年來相繼榮獲“中國優秀生態旅游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中國綠色名縣”“國家園林縣城”等稱號,全縣生態環境和諧優美,城鄉處處美如畫卷。在這背后,郯城法院傾力打造的環境資源司法保護體系功不可沒。該院以廟山人民法庭為依托,在轄區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遺址——馬陵山景區成立環境資源法庭和環境資源審判巡回法庭,主要審理該景區及沂河、沭河流域的各類環境資源案件和生態破壞案件。
近年來,該院聚焦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三類案件,實行“三審+兩執”歸口辦案模式,統籌適用刑事制裁、民事賠償、行政監督和非訴行政執行、民事執行等方式,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力爭把每一起環境資源案件打造成精品案。
針對環境保護領域比較突出的非法排放有毒有害物質和通過暗管排污破壞地下水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氣、水、粉塵等污染環境行為,該院依法審理,加大懲處力度。在被告人唐某污染環境罪一案中,唐某未辦理生產經營和環保審批手續,無污水處理設施,私自生產化工產品發泡劑,并私設暗井,非法向地下排放四氯化碳超標的污水,造成環境嚴重污染,并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8萬元。
村民段某在承包的耕地內非法開采土層下的建筑用砂用以銷售牟利,使原有的基本農田遭到嚴重破壞。郯城法院依據刑法、礦產資源法,判令其限期修復破壞的土地,如不能履行修復義務,判令其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費用112163.21元。段某認罪認罰并積極履行修復義務,愿意接受司法和相關行政機關的監督。
郯城法院通過建立刑事制裁、民事賠償與生態補償有機銜接的環境修復責任制度,確保環境司法始終與生態文明建設同頻共振,實現了懲治違法犯罪、修復生態環境、賠償經濟損失“一判三贏”的法治效果,用法治擔當和公正裁判,推進法治進程,守護美麗郯城。3年來,該院共審結涉環境資源民事案件976件,刑事案件25件,為全縣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活一盤妙棋,共守“一山兩河”
郯城法院緊扣轄區發展規劃,貫徹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積極深化協調聯動,推動召開法院、檢察、公安、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部門參加的多元治理聯席會議;加強智慧法院建設,打造信息共享平臺,構建環境資源保護多元治理新格局,提高環境資源保護的質效和精準度;建立和完善環境資源保護聯動機制,做到信息暢通、資源共享,不斷匯聚起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的工作合力。
郯城法院經常與轄區環保部門和企業聯合召開生態環境資源審判及訴源治理工作聯席會議,分析全縣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針對環境資源審判涉刑事、行政案件及涉公益訴訟、訴源治理等情況進行深入探討。該院還以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為契機,依法做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與環境公益訴訟的銜接,全面加強對“一山兩河”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系統保護的司法能力明顯提升。
景美鳥先知。近年來,郯城縣對“一山兩河”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沂河、沭河流域環境生態越來越好,吸引了大批東方白鸛、翹鼻麻鴨、白骨頂雞等珍稀候鳥前來棲息覓食,給靜謐的河水增添了生機與活力。基層新聞工作者、新華社簽約攝影師房德華由衷地贊嘆:“當地法院、環保等部門致力打造的司法生態環境保護網取得了累累碩果,一些過去難得一見的珍稀鳥類如今成了常客,我們每年都能拍到一些精美的好片子!”
注重“以案釋法”,開展法治宣傳
以基地促研究。郯城法院依托在馬陵山景區建立的環境資源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基地,通過舉辦專題講座、法官沙龍,積極探索司法保護生態環境的舉措和路徑,實現環境資源審判研究成果共享;通過組織青少年學生和社會公眾參觀,傳播依法保護環境資源的法治意識。
以巡回促教育。郯城法院積極探索建立“審理、教育、宣傳、聯動”一體化巡回審判模式,邀請相關部門和群眾參加庭審觀摩,做好查清是非、以案施教,庭后開展互動交流、以案釋法,讓審判延伸服務成為生態保護“活教材”。被告人周某非法狩獵一案在案發地開庭審理,巡回法庭積極邀請鎮村干部群眾現場觀摩庭審。庭審結束,在鎮政府、司法所及村委的共同見證下,周某主動簽署“保護野生動物資源承諾書”,以親身經歷向周邊群眾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從破壞者變身“守護者”。
以活動促人文。人文資源作為全人類的隱性財富,是生態環境資源的重要一環。郯城法院充分利用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環境保護法治宣傳活動。3年來,該院共開展相關活動15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2萬余份。
郯城法院還通過不定期召開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開展情況,發布環資審判典型案例,接受媒體記者的現場提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最新成果;通過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學者聽審,陪審員參審、直播庭審、發布環境資源審判年度“白皮書”等方式,拓展公眾參與渠道,豐富宣傳形式,引導和培樹社會公眾的法治意識和生態環保意識。
依法守護“一山兩河”,郯城法院在行動,社會各界在行動,人民群眾在行動。郯城法院院長滕厚峰表示,該院將以法槌為“梭”,以法規為“線”,把環境資源司法保護這張大網越織越密、越織越牢,保護好腳下這方水土,讓天更藍、水更綠,景更美、民更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