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3-01-03 08:56:01
原標題:砥礪前行千帆競 春風化雨山水碧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砥礪前行千帆競 春風化雨山水碧
來源:中國環境報
◆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義
巍巍泰山,雄風陣陣;滔滔黃河,奔涌弦歌。
“努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發展提出的殷切囑托,飽含深情的話語激蕩人心、催人奮進。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要闡述,為生態文明建設指航引路、再送東風。
看,從泰山腳下,到黃海之濱;從城鄉村居,到廠礦車間……無數齊魯兒女,正以無限迸發的熱情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萬千生態環保鐵軍,正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擂鼓揚帆、砥礪奮進,在新時代十年治污攻堅取得累累碩果的基礎上,全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山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這是波瀾壯闊、山河披綠的十年——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省委省政府強化頂層設計、系統謀劃,各級各部門注重精準施策、持續用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人民群眾在生態環境領域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
這是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一年——剛剛過去的2022年,面對復雜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山東省上下齊心、眾志成城,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全力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山東。
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1月-11月,山東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其中,全省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4μg/m3,同比改善8.1%;全省153個國控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為79.1%,同比改善10.5個百分點。南四湖東平湖流域首次實現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100%。
十年攻堅,繪就山河錦繡新畫卷
2022年12月22日上午,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關于推動綠色發展的部署要求,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進行交流討論。
會議指出,近年來,全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環保、強生態,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會議強調,面向未來,全省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牢記“國之大者”,以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為牽引,以更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樹牢“一盤棋”思想,壓緊壓實責任,營造良好氛圍,凝聚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10年,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環境面貌日新月異。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宋繼寶告訴記者:“這十年,是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年,是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力度最大的十年,是綠色低碳轉型取得卓著成效的十年,是人民群眾在生態環境領域獲得感最強的十年。”
這十年,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億萬齊魯兒女真正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刻在了腦子里、落實在了行動上。2018年以來,山東省先后實施兩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持續調整優化產業、能源、交通運輸、農業投入“四個結構”,推動產業結構提檔躍升、能源結構清潔低碳、交通運輸結構綠色高效、農業投入結構減量增效。
這十年,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進。山東省將生態環保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出臺《關于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用經濟和環境“雙指標”綜合評價區域發展質量。2022年,又創新性將生態質量指數(EQI)納入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化考核體系,實行生態質量、環境質量和經濟質量同考核。
這十年,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連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總體滿意度達到96.8%?!八{天白云、繁星閃爍”成為常態,重污染天數從2013年的60.8天下降至2021年的3.6天,降幅高達94%。“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重回身邊,國控斷面全面消除Ⅴ類以下水體,黃河干流國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Ⅱ類標準,南水北調干線全部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俺缘梅判?、住得安心”有效落實,“洋垃圾”實現“零進口”,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雙100%”。
這十年,生態承載力大幅提升。聚焦強化生態監管,山東省建立覆蓋全域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連續5年組織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99個重點問題、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4107個違法違規問題100%完成整改。抓好保護修復和示范引領,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5個、“兩山”基地9個。
這十年,環境治理體系實現重塑。山東省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出臺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環境保護約談辦法、“三線一單”生態空間管控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著力構建“四梁八柱”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持續健全法制體系,實行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兩年來發放舉報獎勵資金近2000萬元、推動解決各類問題1.4萬余件。
這十年,生態環保鐵軍建設成效顯著。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傾力打造“黨旗紅·生態美”黨建品牌,形成“一支部一特色”創建矩陣。全系統省、市、縣“三級聯動”建設模范機關,在應急等急難險重任務一線建立臨時黨支部,各級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持續增強,全系統干事創業、奮勇爭先氛圍濃厚,涌現出“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省最美公務員”等一批先鋒模范。
砥礪奮進,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
“各市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水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把開展冬春季水質保障工作作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打好冬春季水質保障工作‘大會戰’?!迸R近年末,山東省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專門印發《關于加強冬春季水質保障工作的通知》,對冬春季水質保障工作再部署、再推進。
宋繼寶對記者說:“冬春枯水期是水質波動的易發期,又是破解汛期水質污染隱患的機遇期,也是加快推進水污染防治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關鍵期,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踐行‘三水統籌’理念,借‘枯’之機除‘汛’之患,確保全省水質持續改善,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綠色本底。”
2022年以來,山東省堅持深入落實藍天、碧水、凈土三個作戰方案,全力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藍天保衛戰方面,聚焦臭氧指標,推進VOCs綜合治理;聚焦PM2.5指標,推進減煤控車;聚焦重污染天數指標,推進精細化管控。在碧水保衛戰方面,抓實三個關鍵,分類推進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零、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提標,綜合整治南四湖東平湖流域污染,高標準建設“美麗海灣”。在凈土保衛戰方面,狠抓土壤安全利用,強化地下水污染防治,整縣制推進農村環境整治。
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一年來,山東省生態環境系統持續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考量,下真功夫,出真措施,主動服務“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創新力,統籌生態環保、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全力服務經濟平穩運行。2022年前三季度,山東省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8263個,涉及投資1.28萬億元。
黃河滋養了山東大地,孕育了齊魯文化。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起勢,是民之所盼,也是山東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契機。2022年以來,山東省組織開展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十大行動,對6個沿黃市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督察。省生態環境廳建立黃河國家戰略任務落實責任清單,實行廳領導包保責任制,引領全省生態環境系統主動在落實服務黃河戰略中“打頭陣、當先鋒、作表率”,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細落實落到位,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為堅決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山東省生態環境系統集中開展工業固廢排查整治“回頭看”、歷史遺留問題“大走訪”、涉危廢企業專項排查,整改各類問題7.1萬個。探索建立分級分類差異化管理模式,強化對195種重點風險危險廢物的源頭管控。8573枚正常使用放射源和4291枚廢舊放射源實施在線實時監控。
圍繞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山東省公開生態環保督察“以督促改”100個典型案例,高質量推進問題整改。在全國率先實現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全省共兌付補償資金3.24億元。選取樹立10個生態文明強縣,在資金、項目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打造“互聯網+”非現場執法模式,減少現場執法頻率10%以上,有力做到“無事不擾”,保障守法企業穩定有序運行。
擂鼓揚帆,邁向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
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高度重視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廳黨組制定印發了具體實施方案,并結合工作實際,形成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美麗山東建設的具體措施,全面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
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研討,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思路,提出在生態環境領域做到十個聚焦、十個走在前,以美麗山東建設為統領,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聚焦學用結合,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上走在前。發揮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學促學作用,開展各級黨組織系列集中學習研討。舉辦生態文明講堂,開展基層宣講,組織干部職工專題輪訓;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在美麗山東建設上走在前。開展美麗山東建設成效評估,遴選美麗山東建設實踐和典型案例,扎實推進海洋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聚焦治理攻堅,在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上走在前。開展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推動北大沙河、錦水河等重要入黃支流建成“一河口一濕地”,完成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
聚焦持續改善,在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上走在前。制定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路線圖,力爭鋼鐵企業全部創建績效A級企業。制定重點流域“保水質、增顏值”工作方案,完成2.0914萬個入海排污口整治,開展河流總氮控制和削減工作,完成已排查的1398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聚焦保護優先,在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上走在前。健全生態質量監測網絡,開展EQI監測評估試點,實施生物多樣性調查工程。
聚焦精簡高效,在重點項目環評服務上走在前。形成2023年重大項目清單,對重大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并聯提速、即來即審,同類項目環評“打捆”審批;聚焦協同推進,在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上走在前。出臺“兩高”項目碳排放收儲調劑管理細則,完善“兩高”項目碳排放減量替代機制,探索構建減污降碳一體化監測體系。
聚焦創新推動,在環境治理模式上走在前。探索建立排污許可清單式執法檢查機制,試行重點行業清單式執法檢查,深化縱橫結合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聚焦守牢底線,在確保生態環境安全上走在前。制定出臺“無廢城市”評估細則,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實行尾礦庫分類分級環境監管,完成市、縣級飲用水水源地和跨省界重點河流突發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圖”。
聚焦黨建引領,在生態環保鐵軍建設上走在前。持續深化“黨旗紅·生態美”黨建品牌,爭創全國文明單位。組織開展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對直屬單位政治巡察,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扎實推進廉潔文化建設,常態長效化開展紀律作風專項整頓,持續強化生態環保鐵軍建設。
回顧新時代十年奮斗歷程,處處彰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展望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程波瀾壯麗,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將讓“中國夢”更加絢麗多彩。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乘著黨的二十大的東風,奮戰在齊魯大地上的生態環保鐵軍,正以踔厲奮發、砥礪奮進的決心,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擔當作為、攻堅克難,全力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綠色成為美麗山東更加堅實、更加厚重、更加亮麗的底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