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3-01-09 16:47:01
原標題:新冠疫情下的婦產科:“病毒”阻擋不了“新生”的到來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子驕 張珈瑋 濟南報道
哭聲傳來,1月4日12時許,一名2023年的新生兒平安娩出了。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的某間產房里,助產護士把孩子的臍帶在2公分處剪斷,打一個標準化的結,擦干羊水,蓋上毛巾被,讓他依偎在母親胸前。而當那張小小的、粉嫩的臉貼向自己時,手術臺上的王薇終于松了一口氣,眼淚隨之奪眶而出。
產房外,王薇的丈夫徐先生留意著電子顯示屏上的時間,走廊人聲嘈雜,新生命發出溫熱的、哼哼唧唧的聲音,被他盡收耳中。此時此刻,千言萬語只匯成一句話:“挺好的,一切順利。”
新生兒平安娩出
看到王薇夫婦成功“升級”為父母,產科病房里的其他準父母也紛紛表示,“希望能夠沾沾喜氣”。畢竟,面對新冠病毒感染,孕產婦的身體情況比平常更復雜,醫護人員的工作任務也比平常更艱巨。
孕婦和產科醫生無法給生活和工作按下“暫停鍵”
在產科,發熱的患者在增多,發熱的醫護人員也在增多。可對于自己確診新冠陽性這件事,醫護人員的第一反應不是擔心,也不是“躺平”,而是抱歉,生怕自己“倒下”后會給同事帶來更大壓力。
“我們當時能做出的最大努力,就是希望沒有‘陽’的同事能夠堅守到最后一刻,給其他人多爭取一天的康復時間。”在12月中下旬的日子里,幾乎每天都有護士測出陽性,但沒人會等癥狀完全消失再來上班。省立醫院產科病房護士長王曉亞告訴記者,“我們產科實際在崗人員一共28名,最終確診的人員是27名。大家可能會乏力、咳嗽,但只要稍微好轉、不發熱,都主動要求返崗。”
工作中的王曉亞
感染新冠病毒后,許多人或許可以給生活和工作按下暫停鍵,而孕婦和產科醫生們卻沒有“停下來”的選擇。“64張床位,基本滿員。孕產婦多、人手緊、工作強度大,我們每天需要辦理住院手續、進行環境消殺、巡視病房、觀察新生兒的情況等等。但是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每個人走路都像帶著風一樣。”
王曉亞回憶,12月初,病房里轉運過來第一例新冠陽性孕產婦。隨后,急危重癥的孕產婦也陸續轉來。“最難的時候是12月17號、18號兩天,我在微信群里發消息,說有能力和體力上班的工作人員請接龍。當時一共是14名同事表示可以來,臨床工作壓力確實很大,但基于這身白衣賦予的使命感、責任感,大家義無反顧選擇堅持。”
夜間值班時,走廊的燈一開就到了天明
在婦產科,發熱的孕產婦有時需要吸氧,需要靜脈滴液來做物理降溫,也需要監護胎兒的情況。“特別是夜班里,護士的任務明顯更為繁重。”產科病房主管護師程新巧對此有著切身體會,12月18號夜間到19號凌晨,她和一名助手迎接了6位新生兒。
“三臺手術三個寶寶,還有一臺手術是三胞胎。病房中還有20多個孕產婦,我要聽胎心,要給藥、要做各種治療。”參加工作22年,她還沒有像這次一樣,一晚上都沒來得及坐下休息。“不摘口罩,基本不喝水,也不餓。來之前雖然沒胃口,還是在家里下了一碗面條,保證體力。”
新生兒的出生記錄
夜暗,燈長明。值班的16個小時中,手術一臺接著一臺,程新巧來來回回穿梭在走廊中。“看見一個又一個孕產婦平安誕下寶寶,我覺得這些苦、這些累都值了。”
臨產期“陽”了,情況比平常更復雜
新年以來,省立醫院婦產科每天出生的新生兒平均有10位。對新手爸媽來說,擔憂最多的還是孩子。徐先生稱,“雖然大部分人已經‘陽’過了,但對新冠病毒的不同毒株還是擔心,孩子得科學防護。”而為家長們進行健康宣講,是程新巧常做的事。“多開窗通風、注意手衛生、規范哺乳,做好防護工作的話,產婦和家人們也就不用太擔心。”
另一方面,孕產婦的確是比較容易感染新冠的人群,而且一旦感染,病征表現可能會比一般人更加復雜。“基本上發熱、咳嗽等癥狀會持續1-3天。而臨產婦發燒的時候,容易引起肚子里小孩的胎心改變。”王曉亞介紹,母體體溫升高之后,胎兒也隨之心率增快,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這時候,醫護人員會進行監護,觀察了解寶寶在腹中一些的情況。”
在用藥方面,孕產婦也不得不更加謹慎。王曉亞說,“因為涉及后續哺乳的問題,較普通人而言會有所不同。一般退熱的藥物是對乙酰氨基酚緩釋片,咳嗽的話會配一些霧化類藥物。”
醫護人員為孕婦做檢查
寒冬終將過去,新生總會到來
伴隨著住院陽性孕產婦人數劇增,省立醫院所有的醫生不論年資,一律下沉。劉霄、曹南南兩名婦產科住院總醫師曾說,自己是幸運的,是科室里還沒“陽”過的醫生。但這也意味著,他們要在大家都倒下的時候加班、加點,要負責全院產科急會診及危急重癥的診治工作,還要負責協調整個婦產科的醫療排班工作。
“在院領導的支持協調下,我們全體醫護人員做好了一切準備,孕產婦的安全保障是我們工作的底線。”省立醫院產科主任王謝桐表示,最難熬的日子里,醫護人員的付出讓他萬分感動。“產科的專業性非常強,不可能從別的科室調人員過來。大家顧全大局,不計報酬,保質保量完成工作,目前醫院婦產科還沒有出現因新冠死亡或產生嚴重后遺癥的病例。”
醫護人員
如今,第一批感染的醫生逐漸轉陰。婦產科正以最大限度提高診療效率,全力以赴守護生命。至于未來是否面臨一場持久戰,沒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在婦產科,新生總是隨時到來,醫護人員們又開始穿梭在那條長長的走廊上,隨時會有新生命,選擇這一刻來到這個世界……
[ 責編:徐皓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