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12-16 13:09:12
原標題:冬棗的故鄉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冬棗的故鄉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時候,老家屋前種著一棵棗樹。一到5月,棗花香氣氤氳,招來無數的蜜蜂。蜜蜂走了,棗花謝了,一個個蒂把兒慢慢地鼓脹,到秋季,變成一個個橢圓的棗。我們爬上去,你爭我搶,將尚未熟透的棗子塞進嘴里。而后,等待下一季棗花的盛開,棗子的成熟。
棗樹,伴隨我們整個童年,讓鄉村的日子有了別樣趣味。
等我來到沾化,竟有成千上萬畝的棗樹,排山倒海一般,呼啦啦推到我眼前。平野地,山坡上,大棚里,到處都是棗樹。藍天白云退卻了,野花野草退卻了,棗樹成了唯一。一個個小蘋果似的棗子,沉沉地掛在枝丫上,發出濃郁的香氣。
穿藍衣裳的大嬸嘴角彎彎,塞給我一把。棗的表皮是紅黃綠雜糅,像一枚枚小地球儀。我迫不及待地放進嘴里,一個又一個。多汁的甜爽透心入骨。
遠處飄來說笑聲,不少人在摘棗。有當地的,有外來的。10月,是冬棗成熟的季節,人們拎著大包小包,摘下一枚枚歡喜。有小年輕逞強,在樹上攀來爬去,女友呵斥他,棗的主人卻笑:“摘吧,摘吧!”
孩子們跑跑鬧鬧,手里嘴里滿都是棗。他們落入了快樂的海洋。
不覺中,棗已被我吃完,熱情的大嫂又笑著塞過來一大把。仿佛我這么貪吃,倒成全了她的快樂。她說自家承包了20畝棗田,管夠!她一笑,露出一排整齊的牙齒。
沾化冬棗不同于新疆的棗,新疆棗經受陽光長時間照射,臉面紅赭,個個如大漢;也不同于滄州的金絲小棗,似小家碧玉,暗地里透出一股清恬。沾化冬棗生在山東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飲著黃河的水,吹著平原的風,醇綿端厚又帶有一股特有的爽脆。
我問大嫂今年冬棗的價錢。大嫂說:“俺們這兒的冬棗,比起其他的棗是貴一些,不過好女不愁嫁,這不,剛成熟,訂單就一個接一個來了?!币晃环侥樌先藦囊豢脴浜篚竭^來,比劃了一個圈說:“這么多棗樹,全是下洼鎮一棵‘冬棗嫡祖樹’的后代!那樹活了300多歲,還那么旺相,你要吃它的棗,可一千塊一斤喲!”
我簡直驚呆了。老人揚起下巴,神氣地說:“嘿,就那樣,還不一定有吃上的福氣哩!吃一顆它的棗,能交一輩子的好運氣!”他哈哈笑著,皺紋擠成一團。原來老人是大嫂的公公,特地趕過來幫忙采摘。
棗樹枝干嶙峋,根如虬龍。累累的棗掛在枝丫上,樹都壓低了。目前,沾化棗樹的種植規模據說達到了50萬畝,年收益近50億元。沾化,真的是沾了冬棗之光,得了天地造化,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冬棗之鄉”,冬棗也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每年冬棗剛成熟,顧客就蜂擁而至。不少訂單來自歐美國家。
大嫂種植的這“沾冬2號”,是從普通冬棗自然變異中選育出來的一個品種,更容易坐果,果實大,甜度也更高。為了讓冬棗長得更好,他們像呵護娃娃般呵護它們,讓它們住進大棚,棚里安上智能氣象監測系統和綠色蟲控系統,時刻讓冬棗保持最利于成長的狀態。
當年蘇東坡曾寫下詩句“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在蘇東坡看來,棗樹是升平安樂的象征,又大又紅的棗兒更是幸福美好的代名詞。不知東坡先生如今來到沾化,見到成千上萬畝的棗樹逼入視野,會不會沉醉棗鄉,樂不思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