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12-16 11:30:12
原標題:一個新專業如何從這里起步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一個新專業如何從這里起步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年,慈善管理專業獲批國家新增本科專業。2022年9月,全國兩所本科院校慈善管理專業開始招生。作為首批招生院校之一,山東工商學院在碩果累累的金秋迎來了60名慈善管理專業的新生,開啟了新專業的建設。這一天,他們已經等了4年。
先行的動力源自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想
2018年,學校凝練特色方向,將財富管理定位為學校的學科特色,財商教育定位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并開始謀劃結合學校特色尋找已有專業新的發展方向。公共管理學院在其學科發展中結合財富管理特色選擇了公益慈善方向,開始了特色專業建設的前期調研。“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即使是要克服眾多的艱難險阻,也要達成我們的初心。”學校黨委書記白光昭的話鏗鏘有力。“成立公益慈善學院、申報慈善管理專業,為我國的慈善事業注入專業人才的力量”成為山東工商學院緊迫而堅定的目標。
追求的執著源自新時代教育的情懷
2018年7月,山東工商學院成立了公益慈善學院,9月招收了首批慈善管理方向的本科生,開始了這個專業的前期探索。盡管起步艱難,但是學校黨委絲毫沒有降低對新專業建設的要求,按照高等教育的辦學規律和新文科的建設理念,高標準謀劃專業的發展和建設。
新文科建設要求在知識生產上尋求增量。學校成立了中國第三次分配研究院,成為國內首個開展第三次分配研究的高校智庫。研究院連續4年舉辦了全國“公益慈善和第三次分配”高峰論壇,在理論研究、案例總結和地方實踐三個層面展開全方位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積極投身與公共部門、社會組織及企業的戰略合作,并以此形成多份有影響力的咨詢報告。以研促學、以研促教,三年來,中國第三次分配研究院取得了多項智庫成果,獲批慈善管理相關省部級課題19項,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編著慈善管理相關教材兩部。借助研究院的智庫平臺,學校形成了“慈善管理+財富管理”“慈善管理+鄉村治理”“慈善管理+社會治理”等多支交叉學科研究團隊,既充實了師資隊伍,又形成了科研合力,有力地支撐了慈善管理的專業建設。
新文科建設還強調在世界的視野中重新觀察與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現代化進程,提煉出有效解釋中國現代化的知識話語,要在立德樹人上彰顯中國文化的內涵與路徑。學校一方面在教學內容的規劃上下足了功夫,在課程體系上借鑒西方高校慈善教育的教學內容,立足中國國情,融入了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心理學等學科理論和知識,在教學內容上,以管理為要義,研究慈善動機、慈善載體、慈善效率、慈善法規、社會與政府部門及市場的關系;另一方面,運用財經類院校經濟管理學科的優勢,集聚全校的科研和教學力量開展科研攻關與集體備課,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仔細梳理并對比分析中外慈善價值的文化邏輯、政治邏輯和市場邏輯,以全校之力支撐新專業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彰顯中國文化的內涵,傳播慈善文化,落實立德樹人的要求,學院積極組織學生走入社會,進行國情觀察和社會實踐,讓學生通過《關于煙臺慈善城市建設的建議》《公益慈善網格治理現代化研究》《煙臺市鄉村振興藍皮書(2020)》《山東公益慈善發展報告1978—2020》等研究項目,跟隨導師挖掘本地慈善資源,在對慈善社區、慈善小鎮、慈善海島的調研中認識煙臺的慈善歷史、慈善文化與傳承,最終以學習成果反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了向社會傳播公益慈善文化,學校專門建設了公益慈善文化展廳,圖文并茂地展示了幾千年來中國古代慈善文化的傳承、近代慈善轉折的歷程、當代慈善事業的發展。
保障人才培養質量,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招得進來,送得出去,人才培養質量高,專業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公益慈善學院院長于秀琴狠抓教育質量,注重培養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為每一名學生都建立了學習成長檔案,并建設了專業發展的數據庫,以學生的成長贏得家長的認可,以專業能力贏得社會的口碑。學院在4年里與30多家政府部門、社區街道、基金會和社會組織簽訂了實習與就業合作協議,開啟了校、社、政、企的“產學研”合作模式,并設計了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近三年來,學生以“產學研”合作項目成功立項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73項,其中40項在省級以上各類競賽評選中獲獎。
付出皆有收獲。山東工商學院公共管理學科連續兩年進入中國軟科排名前50%。2022年,學校與清華大學等40多所高校成立慈善管理教育聯盟并舉辦了全國首屆慈善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研討會,在慈善高等教育深耕4年的經驗被眾多高校復制推廣。
(董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