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2-11-12 15:38:11
原標題:山東齊河實現二十萬畝大面積“噸半糧”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山東齊河實現二十萬畝大面積“噸半糧”
來源:農民日報
本報訊(崔志華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呂兵兵 蔣欣然)日前,山東省作物學會出具的報告顯示,通過先后對齊河縣2022年“噸半糧”20萬畝示范區1125點次初測、96點次抽查復測和部分地塊實打測產,并經省內外專家組審核后,確定小麥單產693.91公斤/畝、玉米單產852.42公斤/畝,全年小麥玉米產量合計達到1546.33公斤/畝。這標志著齊河縣實現20萬畝大面積集中連片“噸半糧”的生產能力。
縣委書記孫修煒告訴記者,作為全國超級產糧大縣,齊河縣糧食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220萬畝以上,去年糧食總產27.73億斤,連續14年超22億斤。在此基礎上,齊河縣提出2022年實現20萬畝“噸半糧”產能,到2024年實現50萬畝“噸半糧”產能,全力打造全國首個“噸半糧”示范縣。
在齊河縣20萬畝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噸半糧)示范區,平整的機耕路、標準化的水渠和林網點綴其間,每50畝一眼機井,每200畝一個生產網格,每5000畝一支專家隊伍,每5萬畝一套綜合服務站。齊河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王義介紹,在“噸半糧”生產能力創建上,重點實施了地力提升、良種覆蓋、農機裝備強農、技術集成創新四大工程,通過縣財政補貼支持開展深耕深松,對全縣小麥實行補貼供種,全縣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100%,新購置的大型農機設備在享受國家補貼的同時也能得到縣級補貼。他們還與山東省農科院共建小麥玉米周年“噸半糧”技術研究中心,集成推廣小麥“耙壓一體”精量勻播栽培技術、玉米苗帶清茬種肥精準同播技術。
圍繞控水、控肥、控藥“三控”目標,齊河縣集成推廣“全環節”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模式,推廣水肥一體化、土壤改良、高效精準施藥植保機械等,實現農田灌溉用水總量零增長,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依托全縣2000余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推廣到位率達到100%。“經測算,農業社會化服務讓農戶每年每畝節約成本150元左右,增收20%左右。”齊河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董永說,社會化服務實現了“兩減兩增”,即生產資料投入成本減少、種植管理成本減少,畝均單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讓種糧主體更加省時省力。
齊河落實書記抓糧、黨政同責,按照縣級干部和鄉鎮黨政正職不少于1000畝,鄉鎮班子成員和管區、村黨支部書記不少于100畝的標準,設立縣、鄉、管區、村四級“指揮田”13萬畝,實行縣級干部包鄉鎮、鄉鎮干部包管區、管區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塊責任制。近年來,齊河已累計投入12億元建成8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覆蓋10個鄉鎮786個村,是全國面積最大、標準最高的糧食綠色優質高產高效示范項目。今年,齊河又投資3.9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20萬畝,明年再建成20萬畝,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
齊河還實施烘干倉儲設施鄉鎮全覆蓋,逐步建立從糧食供種、種植、收獲、倉儲、加工、銷售全鏈條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體系。劉橋鎮西楊村年豐種植合作社的3300畝玉米收獲完成后,因為鎮里有了標準化的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可以提供代烘干、代加工、代存儲、代清理、代銷售的糧食“五代”服務,讓社員們種糧省心更放心。村黨支部書記李化莊說:“把糧食放到服務中心,從地頭直接烘干入庫,再也不用擔心持續陰雨天氣時玉米得不到及時晾曬,影響社員的收益。”目前,齊河已建設16處糧食烘干倉儲中心,實現烘干倉儲設施鄉鎮全覆蓋,日烘干能力超過1萬噸,年儲糧能力達到19萬噸,每年可節糧減損7000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