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2-09-18 14:56:09
原標題:秋燥來襲 科學去“燥”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秋燥來襲 科學去“燥”
來源:解放軍報
入秋后,氣溫降低、雨量減少,氣候偏于干燥。這個時節,人們容易出現口干咽燥、感冒咳嗽、皮膚瘙癢等癥狀。如何避免秋燥帶來的不良影響?聯勤保障部隊第910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洪原城建議戰友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適度增衣。人們常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適當秋凍可以增強人的心肺功能,提高機體抗寒能力。但如果氣溫明顯降低,仍采取薄衣抗寒的方式,可能使風寒侵入身體,引發感冒、發燒、咳嗽等病癥。建議戰友們根據氣溫變化循序漸進增添衣物,讓機體逐漸適應轉冷的天氣。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戰友,要注意局部保暖,如佩戴護膝、護腿、護腕等防護裝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氣溫突然回升至15℃以上,且連續1~2周,可適當減少衣物,避免因出汗過多引發身體不適。
規律作息。秋季日照時間縮短,人容易貪睡。若睡眠時間過長,醒后易感覺頭昏、精力減退。若睡眠時間不足,則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建議戰友們盡量規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長時間熬夜。睡前30分鐘可用溫水泡腳,有助于緩解疲勞、改善睡眠質量。
增加室內空氣濕度。增加室內空氣濕度,對緩解口干舌燥、鼻腔干燥等有一定作用。天氣干燥時,戰友們可以在室內放一盆清水,或在地面噴灑少許水,以增加室內空氣濕度。如果出現喉嚨嘶啞、疼痛干咳等情況,可能是燥咳癥,應及時進行調理,防止轉變為慢性支氣管炎。
注重補水。有的戰友入秋后會出現皮膚瘙癢、嘴唇皸裂等癥狀,大多是因身體缺水造成的。建議戰友們多補水,每天保證足夠的飲水量(通常建議成年人每天飲水2000毫升以上)。飲水時要少量、多次、慢飲。中醫上有“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的說法,即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不僅可以補充水分,還可以延長水分在胃腸道的停留時間,防止因秋燥引起便秘。有飲茶習慣的戰友可以選擇蜂蜜菊花茶、烏龍茶等飲品,能起到清除體內積熱的作用。如果已經出現皮膚干燥、嘴唇干裂等癥狀,應及時涂抹保濕的護膚品和潤唇膏。
合理飲食。立秋后,人的食欲增強,若此時暴飲暴食,或過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導致嘴角上火、咽喉腫痛和胃腸功能紊亂。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燥、養肺為宜。建議戰友們適當多吃些雞肉、銀耳、蘿卜、山藥等溫熱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此外,還可適量吃些味甘、性涼的水果,如梨、獼猴桃、香蕉等。
調節情緒。人的情緒與外界環境有著密切聯系。秋季天氣多變、草木枯黃,可能使人出現疲倦、煩躁、情緒低落等表現。如果長時間處于焦慮、抑郁狀態,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當戰友們感覺心情煩躁時,可通過以下3個動作舒暢情志。手指梳頭法:十指張開成梳子狀,從前額開始徐徐用力梳頭,最后在脖子處進行按揉。雙手敲頭法:手指半屈,從下向上用十指指腹敲擊頭皮,最后匯聚到頭頂的百會穴。每次敲擊5分鐘左右,有醒腦提神的作用。耳穴按摩法:雙手搓熱后按揉耳廓,直至耳朵微微發熱,然后用食指按壓耳部的神門、肝、心、枕、皮質下等穴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