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8-03 10:33:08
原標題:“三層級三類別八模塊” 培養優秀教師
來源:中國教育報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是關鍵。山東華宇工學院高度重視教師發展工作,成立了教師發展中心,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建立了“三層級三類別八模塊”培養培訓模式,通過“講、導、磨、練、賽、研、評”7種方式對教師開展培養培訓,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與成效的工作思路和舉措,為推動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層級三類別八模塊”,完善培養培訓頂層設計
學校根據教師發展需要,圍繞提高教師教學基本能力、教研教改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實踐能力等建立了“三層級三類別八模塊”培養培訓模式,為培養培訓工作做好了頂層設計。
健全校、院、教研室三級協同培養機制。學校深入分析不同層級的職能與任務,優化健全各層級系統培養機制。其中,教師發展中心是學校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機構,負責制定各類別教師年度培養培訓計劃。教學單位是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執行部門,負責根據教師培養培訓需求和學校年度培養培訓計劃,制定院級培養培訓計劃,組織院級層面培養培訓活動。教研室是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基礎單元,負責落實學校和院級教師教學方面培養培訓計劃。學校、學院、教研室協同開展培養培訓,顯著提高了工作效能。
細分三類培養培訓對象。學校根據教師特點以及教師職業生涯周期,從培訓的角度將教師分為三大類,即新入職教師、專任教師、專業帶頭(負責)人。在此基礎上,又將新入職教師細分為無高校工作經歷的教師和有高校工作經歷的教師兩類,專任教師則細分為35歲及以下的青年教師和其他教師兩類。各類教師按照“必修+選修”選擇培訓內容,提高培養培訓的針對性。
設計模塊化內容體系。根據教學工作和教師教學工作需要,學校以能力培養為導向,設計了包括師德師風、學校頂層設計和教育理念及規章制度、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信息技術8個模塊的內容體系,細化各模塊任務及目標,提高培養培訓的系統性。
“講、導、磨、練、賽、研、評”并舉,全面開展培養培訓工作
作為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機構,教師發展中心不斷探索實踐,通過“講、導、磨、練、賽、研、評”7種方式全面開展培養培訓工作,將頂層設計的“規劃圖”變為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實景圖”。
精心組織專題講座。學校、教學單位每年根據年度培養培訓方案和教師需求,邀請校內外專家圍繞8個模塊開展專題講座,統一教育教學思想,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豐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近三年,學校組織開展各級各類教師講座361次,參培教師17768人次。
嚴格落實青年教師導師制和助教制。學校制定了《青年教師導師制工作管理辦法》《助教制工作管理辦法》,對新入職教師實施一學期的助教制,選配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擔任其導師,指導其提高“備、授、批、輔、考”等教學基本能力。培養期滿的教師經考核驗收合格方可獲得學校頒發的授課資格證書站上講臺,考核結果不合格的教師繼續由導師進行針對性培養。導師制和助教制的實施幫助新入職教師實現角色轉換,盡快達到崗位基本要求。
持續開展“磨課”活動。學校制定了《山東華宇工學院精彩課堂指導性評價標準》,通過聽評課等方式評選“1/3精彩課堂”教師,充分發揮其指導、示范、幫扶作用,與其他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共同開展“磨課”活動。在此基礎上分院、校兩級開展課堂教學效果評價,院級評價由各教學單位組織,所有教師參加;校級評價由教務處組織,隨機抽取參評教師,層層把關,確保評價結果客觀,促進“磨課”活動扎實推進,督促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扎實開展實踐鍛煉工作。學校制定了《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管理辦法》,將教師進企業實踐鍛煉情況納入崗位考核,同時在實踐期間給予工作量補貼,約束與激勵并舉,鼓勵教師進企業實踐鍛煉;制定《教師進實驗室實踐鍛煉工作管理辦法》,安排所有專業課教師進實驗室完成與課程相關的實驗項目。企業實踐鍛煉和進實驗室訓練,有效提高了教師實踐能力,為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提供了師資保障,近三年,教師指導獲省級及以上各類學科和技能競賽獎項1221項,其中國家獎項350項。
分級開展教學比賽。學校每年牽頭組織教師教學創新大賽、青年教師教學比賽、課程思政教學比賽等,分教研室、學院、學校三個層級進行,層層選拔,以賽促訓;邀請獲獎者來校對接相應專業的青年教師,“面對面”“手把手”定期開展培訓與交流,帶動全體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學校升本以來,教師獲得省級及以上教學比賽一等獎6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14項。
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學校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教研活動的指導意見》,依托教研活動,以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為抓手,圍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等內容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近三年,教師發表教研教改論文1533篇,獲專利授權377項,教研教改能力顯著提高。
廣泛開展評優樹先活動。學校每年組織教學質量優秀獎、教壇新秀、基層教學組織先進個人等評選活動,舉辦隆重的頒獎典禮,提升教師職業獲得感和榮譽感。近三年,獲獎教師570人,發放獎金163.93萬元,系列評優樹先活動的開展切實調動了教師創先爭優、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激發了教師主動提升教學能力的內驅力。
做好“五個保障”,支撐教師培養培訓工作順利開展
制度保障。學校制定了《青年教師導師制工作管理辦法》《助教制工作管理辦法》《教職工參加繼續教育學時計算及認定辦法》等11項制度文件,為培養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經費保障。學校每年劃撥專項經費用于教師培養培訓,專款專用,為培養培訓工作開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場所保障。學校建設了研討室、微格教室、微課錄制室、網絡直播室等培訓場所近千平方米,為全體教師舉辦講座、主題研討、工作坊、沙龍、“磨課”等培養培訓活動提供了場所保障。
師資保障。學校制定了《“種子教師培育工程”實施方案》,遴選43名教學骨干擔任“種子教師”與來自華中師范大學、山東大學等國內高校的44名專家組成講師團,為培養培訓工作開展提供了師資保障。
課程資源保障。學校基于超星教師發展平臺,構建了面向教師的在線學習中心,每年圍繞8個模塊的培訓內容和教師培訓需求定期更新課程。近三年,平臺上線課程520門,為教師培養培訓提供了課程資源保障。
強化培養培訓管理與考核,不斷提高培養培訓工作質量
學校每年定期開展繼續教育學時認定工作,將教師參加講座、研討、實踐鍛煉等納入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和聘任考核范圍,增強了教師培養培訓的約束力。同時,學校綜合運用“考試、評估、比賽”等多元評價方式,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發現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不斷提升培訓效果。近三年,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滿意率分別為93.59%、97.85%、97.94%、對實踐教學效果滿意率分別為93.78%、96.92%、97.73%。
教師發展中心不斷探索和實踐“三層級三類別八模塊”培養培訓模式,教師普遍反映效果好、受益大,不僅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得以充實,教育教學理念得以更新,教學方法改革得以促進,在個人職業生涯與專業發展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指導與啟迪。
(李海濤 于玲 雷海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