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2-07-30 19:32:07
原標題:山東博物館舉辦科普研學活動 30名小朋友夜宿省博與“山東龍”同眠
來源:濟南日報
7月29日晚上8點,記者來到山東博物館,往常這個時候館內應該悄無聲息,沒有燈光。倒是今天晚上,館內的“山東龍——穿越白堊紀”展廳內卻依然燈光明亮,30名學齡前的小朋友在這里觀看著這些巨大的史前怪獸,興奮地叫著各種恐龍的名字。這是山東博物館在這個暑假特別推出的“親親山東龍”系列科普研學活動的第一個活動的場景。
記者從山東博物館了解到,為充分貫徹教育部、國家文物局《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積極發(fā)揮博物館的教育普及功能,山東博物館在這個暑假推出了“親親山東龍”系列科普研學活動。
在這個“短暫又漫長”的暑假中,在后疫情時代里,去哪里玩,玩什么對于家長和孩子們來說一直是一個大問號。山東博物館的教育團隊以為家長們“解憂”為己任,以“山東龍——穿越白堊紀”展覽為依托,結合研在博物館、學在科考室、伴在化石邊的精心設計,營造一場“重參與、重過程、重體驗”的“親親山東龍”科普體驗活動。活動中參與者可以盡情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DIY恐龍服、實驗模擬、觀影體驗、模擬考古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博物館探秘體驗活動,寓教于樂,培根溯源。在沉浸式環(huán)境中親身探索,通過實地的感知,在探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在感悟中傳承,完成一次難忘的“親親山東龍”研學活動。
山東白堊紀地層中保存的恐龍骨骼、恐龍蛋和恐龍足跡化石,數(shù)量豐富,屬種多樣。白堊紀的山東,是恐龍生活的樂園,恐龍家族中各個類群的成員都曾在這里繁衍生活,堪稱恐龍帝國中“迷失的白堊紀世界”。“山東龍——穿越白堊紀”展覽的展廳分為上中下三層,共展出標本模型約157件,全面展出了山東從最早到最新發(fā)現(xiàn)的13種恐龍種類,是對山東從最早發(fā)現(xiàn)的恐龍到最近發(fā)現(xiàn)的恐龍的一個全面展示。展廳內巨型3D裸眼大屏循環(huán)播出的清晰度高達8K的情景式動畫,非常吸引小朋友們的目光。
記者了解到,在當天晚上,孩子們都領到了一本專業(yè)恐龍研學手冊,一套專屬的恐龍T恤DIY、一套恐龍考古DIY手工材料和一顆遇水孵化的恐龍蛋。他們在展廳里不光能現(xiàn)場參觀這些恐龍骨架、化石等,還能觀看有關恐龍的電影,能更多、更近地與“恐龍博士”時空對話,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了解更多有關恐龍的知識。而更讓他們興奮的是,在當天晚上,他們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展廳里搭起了帳篷,“夜宿”恐龍展廳,體驗一次獨一無二的白堊紀露營之旅,與這些他們喜愛的恐龍們同住,感受一下這些恐龍們的夜晚“生活”。
7月30日早上,小朋友們還參加了DIY恐龍裝束等活動,可謂活動多多,收獲多多。
博物館方面介紹,近年來,山東博物館不斷盤活館藏文物資源,積極推動博物館研學的創(chuàng)新性轉化。本次活動就是一次將看展覽、做研究、陪伴展品相融合的嘗試和突破。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山東博物館在未來將依托自身優(yōu)勢,構筑博物館文化旅游要素鏈,讓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在參觀體驗活動中學習文物知識和自然科普知識,從而更好地帶動青少年走進博物館、體驗博物館、愛上博物館,使博物館真正成為實施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健康成長、快樂學習、深入探究的平臺。
【責任編輯:邵冰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