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2-07-13 09:21:07
原標題:用好補償協議 助力污染治理
來源:中國環境報
◆李夏 劉傳義 張風波
近日,因水質達到預定目標,山東省兌現河南省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的新聞火遍全國,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這是上游河南省與下游山東省為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開展的一項省際合作。2021年,兩省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位于黃河上游的河南省負責治水確保水質達標,享受良好生態紅利的下游山東省則進行適度補償。這一舉措有效地激發了河南省流域水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兩省就黃河流域水質問題的關系,也從過去的“劍拔弩張”,轉變為如今的協作共贏,折射出兩省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環境污染具有典型的負外部性,破解的傳統方法主要包括對排污企業依法處罰、征稅或者對被侵害對象進行補償、補貼等。不過這種方法僅僅適用于主體明確的排污企業、排污行為。對于流域污染治理具備的時間跨度大、空間跨度長、主體不明確等特點來講,傳統的處理方式難免會失靈。這就帶來了新的挑戰。
針對流域污染責任界定難、治理難度大、見效時間長等特點,2016年財政部、原環境保護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探索開展跨多個省份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河南和山東兩省簽訂的這份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正是落實意見的一部分。兩省在充分結合地域和省情的情況下,將負外部性變為正外部性——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對他人或公共環境利益的溢出效應,實現了河南省獲得生態補償、山東省得到了優良來水的雙贏局面。
與此類似的還有現在許多省份執行的市域或縣域間的環境空氣質量補償制度,即扣罰空氣質量排名靠后市、縣的部分財政資金,補償給排名靠前的市、縣。通過這類舉措,獎優罰劣、示范帶動,促使地方黨委、政府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更加科學推動污染防治工作。
筆者認為,在推動生態補償機制時,最關鍵的是要牢牢把握生態補償協議目標是為了實現雙贏,充分認識到協議既是對雙方的約束,更是對雙方的支持。既要看重協議中明確的補償資金、用好補償資金,又不能將補償資金多少作為干多少事的唯一衡量。更主要的是要以生態補償協議,倒逼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更加清醒地認識科學推進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從而助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動污染治理,實現上下游、全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改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