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2-07-13 09:17:07
原標題:家在河北
來源:光明日報
【品談】
我的老家,位于冀南農村。
小時候,家境貧寒,故鄉也枯瘦。村街坎坎坷坷、歪歪斜斜。下雨了,路上擠滿了白白胖胖的水泡,呼喊著、嬉鬧著,熙熙攘攘地向東流去,那是大海的方向。
上學了,面對厚厚的作業本,拿起沉重的鉛筆,心里第一次有了濃濃的迷惘。于是,圍繞著那一個個蝌蚪般的象形文字和阿拉伯數字,思維開始結網。
讀中學是在縣城。縣城不大,卻有一個大大的圖書館,那是我的宮殿。正是在那里,我放飛了自己的夢想。
我的大學,位于文化名城——邯鄲。
校園里有一個露天閱報欄。每天更新的報紙,散發著濃濃墨香。那些密密麻麻的精靈文字,像蜜蜂,似種子,悄悄地在心底筑巢、發芽。
大學畢業,幾經輾轉,最終供職石家莊。這些年,因為工作,我幾乎走遍了全省所有縣域。
的確,河北是中國唯一兼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湖泊和海洋的省份。河北,芳鄰最多,分別為北京、天津、遼寧、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南。更為奇特的是,她的區域,包裹京津。
這個組合,像兩只凝眸世界的大眼睛。
她的腳下,全是深厚的歷史文化。
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三大始祖黃帝、炎帝和蚩尤,在這里由征戰到融合,開創了煌煌文明。戰國之際,七雄并峙,此地北燕南趙,故有“燕趙大地”之謂。金、元、明、清四朝,這里作為國都屏護,又得“京畿之地”之名。
河北,是一片開放的土地。
“冀”者,“北”“田”“共”之合也,寓意北方共有的土地。古代北方,即為多民族的故鄉、多文化的舞臺。如今,經過幾千年發酵融合,更加形成了一種儀態萬方的大文化、大美麗。
河北,更是一片英雄的土地。
這里是抗日戰爭的主戰場,是解放戰爭的總指揮部。新中國,正是從這里走來!
漫游其間,腳步踩踏著這一片片土地,仿佛叩開了一扇扇塵封的門扉,猶如按響了一組組歷史的琴鍵。過去的歲月如煙似霧、撲面而來。祖沖之、董仲舒、酈道元、關漢卿、郭守敬、紀曉嵐、曹雪芹、李大釗……他們從歷史的深處緩緩走來。我似乎影影綽綽地看到了一張張形色各異的面孔,聽到了一片片隱隱約約的哭笑聲、嘆息聲、呼喊聲、歌吟聲……
生活在這片溫熱的土地上,餐食著這里香醇的小麥玉米,啜飲著這里甘甜的井水河水,呼吸著這里濃郁的書香文氣,感受著新時期、新時代從傳統中艱難、頑強而又鮮明的脫胎……
這里的五谷雜糧,滋養著我們的身體;這里的文化風俗,豐富著我們的精神。
我和這片土地上的我們,都是河北的兒女!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河北與全國一樣,取得了巨大成就。據統計,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生產總值比新中國成立之初增長880多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978年的119.5倍和123倍。
知之深、愛之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9次視察河北,指明了前進方向。近年來,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順利推進,隨著冬奧會成功舉辦,特別是隨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和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展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生態環境全面趨好,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新時代,新趕考。河北省,更有為!
夏日的夜晚,朦朦朧朧的月光下,婆婆娑娑的樹蔭中,身著短衣、手執蒲扇的市民們正在一起唱歌、跳舞,燈影幢幢,笑語融融……
我靜靜地站在那里,望著滿天繁星下的燈火人家,心底一片溫暖澄明。
這,就是我們的河北,我們的故鄉!
(作者:李春雷,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